(深圳技術大學 廣東深圳 518118)
伏爾泰先生說過,生命的意義就在于運動。在我國教育中,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一直都不高,許多家長、學生都對體育教育產生了錯誤的看法,只是片面地把體育當做是一門“娛樂”課程。這一觀點等于直接否定了體育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大部分學生普遍認為只要自己身體上沒有任何不適,生活起居正常,身體就是處于健康狀態的,進行體育鍛煉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然而,在校期間,多數學生都會出現節食、熬夜、過度飲食等不良現象,這些現象都在透支著學生的生命。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重新對生命教育和體育教學二者的聯系進行審視,把生命教育全面貫徹到體育教學中。
生命,是人類從出生到死亡最珍貴的東西。同時,它也是最脆弱的。生命教育,即引導學生對人的生命和價值進行正確認識,感悟生活和生命的真諦。換言之,也就是在教學中穿插一些與生命相關的教育內容,幫助學生尊重生命、欣賞生命、認識生命,從而實現生命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提出:“之所以要展開教育,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給生命力的正常發展創設有利條件。教育活動的進行就是為生命力的發展而服務的。”由此可以得出,在教育活動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立足于生命視角來對體育教學展開探討,必須要做到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一方面要注重生命中精神、健康和體能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在理想方面的需要,把學生看做是一個生命價值的實現者。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利用體育實踐活動,啟發學生去對生命力量進行展示,讓生命通過體育運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所以,就筆者個人對生命教育的理解為以體育教育為輔助,推動生命體進行強化的同時,促進個體生命的全面發展和長遠性發展。
人是一個復雜的個體,一方面骨子里保持著原始動力的沖動,另一方面又可以繼承文明,走向文明發展道路。而體育運動可以使人的原始動力得到合理釋放,又不會使其偏離文明軌道。青少年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到國家今后的發展,甚至存亡問題。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第一,可以強化青少年的生命質量,使其學會一些社會生存技能。第二,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其堅毅的品格,進而幫助大學生在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
在改革開放之后,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與此同時,相較于之前,如今的社會變得更加復雜多變。面對社會上五顏六色的誘惑,青少年極其容易迷失自我,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出現不當行為。若是在青少年生理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不解之處且未及時得到解惑,則極有可能造成一些隱性傷害,從而導致青少年出現心理抗壓能力差、行為失控等現象。因此,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對青少年進行正確引導,使青少年學會關注自身生存體驗、生命需求和生命感悟,循序漸進地培養其養成積極樂觀、心存感恩、寬容待人的良好品格,繼而強化人格教育。從性質上來說,體育教育可以稱得上是一種體驗式教育,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在體育教材中,蘊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素材。而教師要做的到善于把握時機,滲透生命教育,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運動技能的同時學會自我調節。在體育活動過程中,一些磕碰的情況是無法避免的。若是發生骨折、休克等突發問題時,教師一定要沉著應對,保持鎮靜,并把握這個時機,借機向學生傳授一些緊急救急小技巧。例如,學生發生腿抽筋這一突發情況。在體育課堂上,腿抽筋這一現象的發生較為普遍,對于這一現象最好的緩解辦法就是輕輕拉伸緊繃的肌肉。第一步,在抽筋時,要學會反治其身,把腿朝反方向去搬動,達到止疼緩解的目的。第二步,當學生的抽筋癥狀稍微緩解后,趁熱打鐵使用藥酒為其按摩。第三步,為學生準備溫度為40℃左右的水來泡腳。在處理過程中,教師應把每一步都向學生細致講解,說明其治療原理,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并學會運用。這樣一來,學生的應急能力也會有所加強。
對于生命教育的滲透工作,若是僅僅局限在體育課堂教學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大力提倡、鼓勵學生走出課堂,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借助體育社團、學生會或者是學校運動隊等學生組織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開展豐富多樣的體育競賽活動,促進青少年積極參與。就拿羽毛球比賽來說,在賽制上可以分層設計,讓各個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切身感受競技運動的樂趣所在,體會生命的奔流不息。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開設跳繩、乒乓球、健美操等體育項目的社團,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利用這些課外體育活動項目,來激發學生對生命的激情,從而使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找尋生命的價值,進而有效完成生命教育的滲透工作。
在體育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寬松的學習環境。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自己權威者的角色,做好學生的引導者。若是學生帶著積極、愉悅的心情開展學習,其學習熱情必然是高漲的,不管是心理上還是體能上,抑或是技能上都會得到良好的鍛煉,教學過程也會更加高效。另外,在教學時,教師和學生應保持絕對平等的地位,做到尊重學生,與學生敞開心扉,心與心的交流。只有建立在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生命教育才會開展得更加順利。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術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它的學習效果會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體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運動技術進行專業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體育基礎,更好地開展體育教學。若是體育教學缺乏技術含量,除了會影響到體育教師個人的發展,還會嚴重影響我國高校體育的發展。因此,學習專業化的運動技術,必須要根據運動技能形成規律,考慮到社會發展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在《指導綱要》一則中,明確提出體育教學必須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學生興趣愛好為著力點,有效把社會生產、學生特點和教學活動整合到一起。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可以創設與之相應的情境,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繼而幫助其形成終身體育的精神。
在體育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時,教師應善于發揮體育課程的優勢,依托生命發展的規律,采取體腦結合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去體驗生命感受,如快樂、協同、激情、奮進等多種感受。從學生內心深處勾起生命意識,敬畏生命,對生命肅然起敬,挖掘生命潛能,品味生命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