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師范學院 四川內江 641112)
新的時代背景下,作為中華國粹的峨眉武術在推進文化建設進程中的地位愈顯突出,峨眉武術進課堂已成為共識,峨眉武術文化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推進,不僅是其拳械建構的融入,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行為上的改變。道家是中華文明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道家和諧思想運用到高校峨眉武術教學中,有利于將我國武術的發展推向一個新階段,和諧思想強調的對立統一能夠更加辯證地將峨眉武術教學在高校推廣,“與天和,與地和,與人和”思想能促進當代峨眉武術教學不僅能夠同時實現人與人之間、團隊之間的和諧相處,更是人自身和諧及人與新技術運用之間達到和諧的重要指引。
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和諧的思想并不少見,儒釋道都對和諧思想做出過不同的解釋。與其他學說相比,道家的和諧思想更加注重修道,也就是行動中的和諧。如果說儒家是從倫理范疇上來解釋和諧思想的話,那么道家更多的是從哲學的角度來闡述和諧。從基本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發,立足于人性和自然發展本真和本源性的角度,道家以“和”為中心點,對人、自然、社會、國家、政治等方面做出了哲學的解釋。具體來說,道家學說中的和諧之論,大致是4個方面的觀點,即合道順道、自然無為、多樣統一及超越對立,這是整個道家和諧思想的中心議題,也是通過這4個觀點實現不論是個人、社會還是國家的和諧的目標。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1]。”道家思想認為萬物源于氣,這就是“一”。而“二”便是陰陽二氣,老子認為所有事物都有陰陽兩面,這里可以看出老子從形而上的哲學視角指出世界是一個對立統一的二元世界,這和當今的哲學辯證統一的思想是相向而行的。“三生萬物”便是指所有事物都具備陰陽兩面,但是又都源于道這個統一體,這個本質狀態就是“和”,而“和”并不是強調同一性,而是和諧共處,共同發展,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既獨立又相成,這樣才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多樣性和完整性,都建一個和諧統一的世界。道家的哲學思想和當今的唯物辯證主義的矛盾觀是有相同之處的,道家認識到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所以道家既尊重共同的本性和基本規律,也尊重和保護每個事物的特殊性。這對教育的發展是有借鑒意義的。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天地萬物。”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是在矛盾中呈現的對立統一的狀態,事物的和諧統一需要超越對立,看到對立面的內在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包容,從而實現和諧。“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和諧的實現需要看到聯系和共性,超越對立來看待一切問題。
這兩個觀點如果用今日之哲學觀點加以解釋,便有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味。在道家思想中,萬物皆由道生,沒有道就沒有萬物。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便是遵循其本道,在個人和社會成長的過程中,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遵從人性,無論個人或者組織都做符合自身社會功能和角色的事。由于社會是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對不同社會角色和功能的闡述和表現方式也是在發展中逐漸變化的,優勢在不同制度下的同一角色也會有不同的功能表現。對此,道家說要致虛極,守靜篤,也就是說要誠懇冷靜地對待一切事物,包括其變化和演變。道家的觀點里,發展變化也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讓事物按照其本性發展,而人對待事物要順其自然,不要刻意逆勢而為也無需過度擔心和惶恐,在道家的宇宙體系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這就說明人和其他體系是平等的,人要尊重生命當然也包括自己的生命。所以人們要以一種平等的態度去面對這一切,在此自然發展的過程中,人事物才能實現和諧,正常發展和共存。
道家的和諧思想不僅可運用在事物的發展中的順道,更是個人的角度的合道順道,人要和自己達成和諧,和自己和解才能夠平靜良好地生活。這需要順應個人的發展需要,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狀況,并順應其所在之道,以此才能更好的發展。實現本體身、心、靈的和諧并非易事,只有在了解到人道、地道和天道后才能和天、地、自然保持和諧,和自身達成和諧從而自在的生活。
老師和學生是高校峨眉武術教學不可分割的兩個元素,不論在何種時代下的教育改革都離不開主體的人和客體的教學內容、方法等因素。在提倡傳統文化進課堂的今天,傳統強調師道尊嚴的權威式教學和時代發展下的自由、平等、開放的思想出現了矛盾,而正是因為這種矛盾的出現促使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尋求一種新型的,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師生關系,只有當師生關系處于和諧的狀態下,峨眉武術教學才能在高校實現最佳效果,多樣性和成長性才更能體現出來。從道家的角度看,師生關系的和諧不僅是在教學互動中的和諧,也是師生個體需要達到的和諧。
首先從教師個體的角度出發,個體在教師這個社會角色的扮演過程中,自身心理要順應發展變化進行調節,從而達成自身和諧,“合道順道”在峨眉武術教學中可理解為要包容和理解時代、學生心態的發展,順應教學模式的變化,從傳統過分強調競技應試型的教育模式和心態逐漸調整為開放、平等的共同發展式的教育模式與心態,找到傳統峨眉武術教育自身蘊含的強大育人功能。在課堂中的教學,教師作為引導者而非絕對權威者,更加強調終身教育和養成教育,因材施教,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從學生個體出發,要更加了解自身發展特點,發揮主觀能動性,順應自然人性進行發展成長,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峨眉武術教學中的搏斗競技。
師生關系互動的主要場所自然是課堂,課堂主要目的是學生培養和成長,這一過程中,課堂交流和整合功能、成長和教育功能互相配合發展,在師生和諧關系的構建中,發揮重要作用。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峨眉武術教育效果達到最佳,這就講求多樣統一,超越對立而發展。在峨眉武術教學中,教學并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師生間互相的影響共同的發展,是雙向互動過程,師生進行互動的過程實質上也是一個互相進步、互相影響的過程。德國教育學家提出的交往教育理論就明確指出成功教育的關鍵,是師生的交往互動,其重點在于“平等對話”和“相互理解”[2]。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本就是學習的共同體,而教與學也并非獨立而存在,如何處理好這些共同體也是矛盾體的存在是師生關系達到和諧的關鍵,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主導作用的教師和主體的學生是超越對立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順應自然,也就是說要與同為主體的學生真實親切的互動,真誠的教育和引導,把握實際教學中的平衡和度,合理利用教學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不僅是從身體上的傳授更要深入從心理、行為、認知和習慣方面進行養成式教育,注重學生的潛能發展,不拘于一種競技式發展模式,引導學生在峨眉武術教學中向高素質方向發展,對其發展的行為和認知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方向,將學生的性格發展結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而學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峨眉武術教學要有正確的認識,這之中要注意的是平等和開放的教學環境并不包括苛責教學或沖撞和無禮的行為,自由平等是一種共同探討、共同進步的觀念,傳統的尊師重道等思想的保留,是讓新教育思想更進步的活力源泉。
師生關系和諧的實現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可以成為影響條件,例如高校峨眉武術教學涉及的方法手段、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管理和實施及教學環境等方面都會對師生關系的和諧產生一定的影響。以教學目標與目的為例,師生關系的和諧需要順應一個共同的“道”,具體在高校峨眉武術教學中就是建立一個共同的價值取向和目標,教學目的和目標的制定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由于各高校情況各有不同,相應的教學目的和目標制定也會不同,但如若要達到和諧的狀態,就必須要更多的考慮人性化和個體化,將自然發展的方向選擇更多的納入在這之中。
個人的身心和諧在峨眉武術教學中,主要是就學生自身和諧而談,學生在接受武術教育時,需要使自己達到和諧的狀態,這一狀態指的是學生需要在身體、心理、精神、行為和認知方面的協調,從而達到和諧狀態。老子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3]”。高校長久以來在體育教育強調競技精神和體育精神,在一定歷史時期是有利于體育的發展進步和學生素質體能的提高,但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很多人超越了競技體育的“度”,過分追求競技體育背后的榮譽和獎勵,過猶不及,導致一些狀況下體育精神被錯誤的解讀,當人有過分的勝負欲和過分的追求名利時,人的身心往往會有很大的耗費,個人是無法在這樣的情況下達成和諧和平衡的。老子說只有當適可而止的時候,人才能達到和諧的狀態,當個體從平靜的心態中進行活動時,人才能有更多理性的思考,順應自身的人性,從而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向正確的方向努力。
高等峨眉武術教學,除了傳統意義上增強學生體質,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峨眉武術教學更應在心理、行為和認知上對學生進行培養。而這也是個體達到和諧狀態所需的幾個重要因素,如何才能將峨眉武術教育帶來的身體強健、心理堅強勇敢、行為可度和規范及團隊精神等方面的進步合理地與和諧發展相結合,是高校峨眉武術教學中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平衡狀態下的“度”,平衡適度原則適合于峨眉武術教學的每一個階段和每一個方面,由于這之中個體獨立且具體情況不同,所以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遵從自然和人體的發展規律,循序漸進,順勢而為,這樣才能在整個高校峨眉武術教學發展中更加和諧,長久平穩發展。
從優秀傳統文化峨眉武術中提煉團隊精神的價值基因去感染學生,是新時代峨眉武術教學的使命之一,團隊是峨眉武術教學過程中重要組織形式,團隊中個體的和諧使得團隊整體能夠優化配置,發展進步而成長。以團隊作為整體范圍來看,團隊的和諧的現實意義就是團隊的凝聚力和團結精神。團隊的組成成員一般就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和學生,也包括管理人員和后勤人員的參與。從概念意義上說的峨眉武術教學團隊,是指集團對主體在共有價值目標和行為規范的引導下,通過特定方式組合,協同發展。這一表述實質體現了和諧思想多樣統一中個體間具備共同的“道”,大家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發展。高校峨眉武術教學中團隊的和諧包括學生和學生間的和諧、學生和教師間的和諧及學生自身培養方案的和諧。
公平是一個整體和諧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做到公平就是要“不仁”,也就是無所偏愛,這就是團隊中師生和諧所需要的重要基礎,教師作為主導者,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就是要做到兼愛與不仁,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需要充分地溝通,而教師不僅是溝通的主體,更是學生和學生溝通的橋梁和介質,充分的溝通才能使團隊凝聚力增強,和諧發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是團隊和諧的主體部分,老子天之道的觀點中說“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4]。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角色、優勢和定位,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個人的努力下共同在自己在團隊中適宜的位置,從而將個體優勢最大化,實現團隊整體的優化配置和成長進步。除了強調平均協調以外,團隊的和諧還需要人性、真誠和真實。作為一個共同體,團隊需要互幫互助、開放而包容,共同構建一個親切、友好和寬容互助的團隊人際關系網,團隊的和諧需要真實的情感交流,互相的鼓勵進步,開放而包容具體來說就是放棄狹隘的極端個人主義,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互相鼓勵共同進步,這才有利于增強團隊凝聚力和活力,更能達到共同的團隊目標。團隊和成員實質就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各個部分需要樹立全局的觀念、立足整體而統籌全局而發展。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它不具備整體的優勢和功能,所以在發展過程中要重視其整體性和內部的優化趨勢,統籌而發展,最終實現和諧的狀態。
隨著大數據高科技時代的不斷發展,各類新型教育科技和模式不斷被應用于包括峨眉武術在內的高校教學之中。例如,隨著手機平臺端的不斷開發和發展,峨眉武術教學也將高科技與之相結合,近年來,各個高校不斷推出網上教程,甚至有些高校實驗性的開展網上教學的新型教育方式,并且VR和AR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也為高校的峨眉武術教學虛擬化和網絡化提供了發展的工具和平臺。在這一過程中,師生都體會到了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和新穎,但是新技術的出現也必然和傳統教學方式產生了矛盾和沖突。峨眉武術教學實際上在所有教育中是所需互動最多的一項教育,它需要學生和老師之間,長時間親密面對面的互動和了解,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體能狀況、心理狀況和實操訓練有深入的把握和實時的跟進,但虛擬現實和網絡的介入會讓高校峨眉武術教學的開展出現師生疏離的狀況。峨眉武術教學和高科技的介入都是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必然出現的因素,在這一教育體系下,人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這些因素之間并非對立而存在,而是多樣統一,要實現人、傳統教育和新技術之間的和諧,就要超越對立,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順應自然人性的選擇,以最符合人的發展和需求,也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方式進行。和諧有些其實是一種中庸的態度,不否定全部也不肯定全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峨眉武術教學和新技術不斷結合發展,順應不同時期、不同地點師生的需要和教育的需要而完成契合。
新時代背景下樹立文化自信,為峨眉武術教學在高校推廣提供了良好契機,峨眉武術教學要順應高校教育改革和發展,不斷地進行自身系統的調整和完善。將道家的和諧思想運用到高校峨眉武術教學中,主要是將其核心理念加以改良和運用,更加符合新時代人文道德觀和價值理念,這一過程并非全盤的接收,而是將合適的部分理性的運用,這之中也需要把握一個度,找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運用道家和諧思想就是一個追求和諧的過程,兼收并蓄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包容性發展,才能有效促進高校峨眉武術教學的效果,提升育人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