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8)
乒乓球在我國各個地區廣泛開展,其健身價值、運動價值突出,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步伐是乒乓球運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步伐能夠幫助運動員妥善處理不同方向的來球,提高進攻及防守質量。現階段,高校乒乓球教學中普遍重視手法教學,缺乏針對性步伐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為此需積極調整教學方案,強化步伐教學。
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相關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北京奧運會后,人民群眾參與乒乓球運動的熱情進一步提升,為此各個高校均開設了系統的乒乓球課程。現階段,高校乒乓球教學中普遍注重接發球技術及手法教學等內容,長期實踐表明,單一練習發球、拉球、對攻等基礎性動作訓練無法促進學生技術水平的有效提高。乒乓球運動具有一定的客觀規律,其核心是人體對不同回球做出迅速反應,在日常參與乒乓球運動過程中,球的方向、力度、旋轉等變化多端,運動員在處理過程中需要及時做出正確應對,創造對自身有利的局面,通過技術動作與步伐相結合,獲取比賽的主動權。
高校乒乓球教學中開展步伐教學需嚴格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教師需準確、科學地為學生講解乒乓球步伐的理論知識,并為學生演示相關動作,以此來提高步伐教學的整體質量。同時,教師需在學生訓練過程中對其步伐掌握水平進行分析,明確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并制訂針對性改進措施,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步伐教學的掌握水平[1]。
單一步伐是乒乓球步伐教學的基礎內容,通過單一步伐的系統學習,可提高學生對乒乓球步伐的認知水平,有助于后期復式步伐的學習。在開展單一步伐教學中,教師需重點指導學生練習側身步、交叉步等基本步伐,并觀察學生身體情況及對各種步伐的適應程度,為學生選擇最適宜自身特點的步伐。開展單一步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身體素質及其他特點合理設定運動強度,可采用多球訓練等方式,逐步提高學生對單一步伐的掌握水平,使其熟練掌握單一步伐,提高移動速度及移動幅度。
在學生掌握單一步伐相關內容基礎上教師可開展復式步伐教學。復式步伐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需要在步伐移動過程中將不同種類的步伐相結合,實現運動狀態之下的準確擊球。與單一步伐相比,復式步伐難度顯著提升,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依據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逐步提高教學難度及訓練強度。在實際開展復式步伐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使用不同種類步伐完成單線落點固定及變線球落點規范訓練。在無規律擊球落點狀態下,練習變化落點的過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擊球步伐,以此來實現復式步伐練習的目標。在開展應急步伐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利用各類非常規性步伐開展訓練,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不同步伐的綜合運用能力[2]。在實際參與乒乓球比賽的過程中,大部分運動員對來球方向及落點無法實現精確有效的判斷,為此在擊球前需及時對步伐及身體站位進行調整,在此期間需合理利用碎步調整的步伐,為此教師需在復式步伐教學中加入碎步調整的相關內容,使學生掌握通過碎步調整身體重心的正確方法,使其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身體姿態的調節,及時確定最合理的擊球位置。開展碎步調整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指導學生掌握身體向不同方向快速移動的方法,并具有明確的移動目的性,上肢需與腳步移動有效結合,確保碎步移動的效果。
高校乒乓球步伐教學中單步訓練是基礎,其適用范圍為擊打近球及側身進攻。教師在教學中需指導學生掌握單步訓練的基本動作要領,告知選擇在訓練中需要將一只腳作為軸心,另一只腳進行移動,軸心腳不得進行大范圍移動,移動腳可以向不同方向進行大范圍移動。運動員在運動期間需要將重心放置于移動腳,進而完成單步移動步伐。并步步伐復雜程度超過單步,在訓練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一只腳向另一只腳進行移動,移動幅度不超過半步,而學生的另一只腳需要結合球的方向及落點進行合理移動,移動距離可達到一步,此類步伐主要適用于不同方向的拉球及削球[3]。
跨步訓練期間,學生需要單腳蹬地,另一只腳結合球的方向與落點移動位置,具體跨步幅度需結合實際比賽情況確定。在訓練期間,學生需要結合來球情況對跨步范圍適當調整,蹬地腳在身體移動狀態下適當移動。跨步步伐靈活程度較高,適合在遠臺進攻中使用。跳步步伐需要學生雙腳蹬地并迅速跳起,結合球的位置及方向進行擊打,這種步伐主要適用于攻擊及左右方向拉球中。交叉步整體操作較為復雜,包括前交叉及后交叉2種形式,對學生預判能力、重心轉換能力、身體靈活程度均有比較高的要求。交叉步主要應用于各種應急情況的補救中,前交叉步需要學生依據來球的特點選擇身體支撐的重心腳,另一只腳放置于身前形成前交叉的姿勢,來球后前腳向前方跨步,身體重心隨之移動,后交叉步與前交叉步操作完全相反,此類步伐訓練難度較大,為此教師需要合理設計課堂教學環節,使學生牢固掌握基礎動作,配合實戰訓練,實現步伐移動整體水平的持續提高。
乒乓球教學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加強動作示范,在理論知識講解的基礎上為學生示范各類動作,并引導學生親身實踐,以此來提高其對技法的掌握水平。在學生示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觀察分析,明確學生存在的問題,可同時為學生演示錯誤的步伐與正確的步伐,通過二者的對比加深學生對正確步伐的理解和認知,以此來實現學生對規范化動作的掌握程度提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乒乓球步伐的研究與分析,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確保動作演示標準規范,以此來促進學生乒乓球綜合運動能力的提高。
乒乓球步伐教學中涉及內容眾多,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重點,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率。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重點步伐教學內容進行適度拆分,并對教師中存在的問題合理轉化,以此來提高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水平。比如在講解運動反應能力與耐力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差異化的學習目標,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拆分逐步提高對不同來球的反應能力,使學生在重點步伐教學中逐步掌握步伐的正確運用方法,進而實現乒乓球運動能力的全面提升。
乒乓球運動中的步伐依據方向可劃分為左右及上下,不同的步伐適用于各類有規律或無規律的來球中。步伐是擊球的基礎,為此在步伐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技術性訓練與步伐訓練相結合。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清近臺區域內底線、臺內、左右雙側等不同范圍內擊球動作與步伐的結合,練習的過程中可優先進行左右移動練習,后期進行前后移動練習及前后左右聯合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技術動作與步伐有效配合的方法。開展基本步伐訓練期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建立起技術動作與步伐相互協調的慣性力,通過多次重復性練習使學生將步伐的運動形成固定意識,進而提高熟練程度。
步伐教學是高校乒乓球教學的重點環節,也屬于教學的薄弱環節,為此教師需提高重視程度,充分認識到步伐在乒乓球運動中的重要性,并積極引導學生系統練習單一步伐、復式步伐等內容,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促進步伐教學整體水平的持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