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珍
注重“先問需再培訓”。定期規模化調研需求,每2-3年定期開展一次大規模培訓需求問卷調查,過細調研領導干部培訓需求,并通過對需求調研結果統計分析、比對研判,動態調整培訓內容。重點班次“面對面”調研需求。在舉辦中青年干部培訓班、處級干部能力任職培訓班等重點班次前,分多個層面召開專項需求調研座談會,為科學設置培訓內容提供依據。常規班次全程式調研需求。
注重“先摸底再培訓”。摸底哪些人需要培訓。建立健全干部培訓情況數據庫,對參訓名單進行“剛性審核”,做到精準調訓干部。主動走訪、分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和中心工作對干部能力素質提出的新要求。研判干部能力素質短板,針對短板,因材施教,量身定制培訓項目,分級分類設計培訓課程。
注重“缺什么補什么”。先后舉辦30 多期“短精特”專題研究班,選調2800 多名專業干部,切實增強干部做好實際工作的專業本領。對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重點圍繞提高發展經濟、深化改革、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駕馭能力、統籌管理能力。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重點圍繞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資本運作、風險防范、企業黨建等方面的能力,每年舉辦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黨組織負責人、創新創業人才等專題班。對初任領導干部,重點圍繞提高思想理論水平和履職本領,分別舉辦處級、科級干部任職培訓班,加強與崗位職責相關的法律法規、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對優秀年輕干部,重點加強政治教育和黨性修養等方面的培訓。
注重“咋管用咋培訓”。推行“干部教、教干部”。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到黨校作形勢報告、開專題講座、講黨課,實現“干部教、教干部”的良性循環。加大“請進來”“走出去”開放辦學力度,定期舉辦“創新大講堂”“揚州講壇”“揚圖講壇”。打造“線上”+“線下”立體學習平臺,加強揚州黨政干部網上學習城、揚州公務員學習網等學習平臺建設。加大培訓成果轉化力度,搭建學員經驗分享交流平臺,召開學習成果匯報會、評比優秀調研報告,普遍建立“1+N”結對傳幫帶制度。近幾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員中,90%以上學員得到進一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