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皓
考古發現在中華文明剛剛萌芽之時,玉器就出現了。也就是說遠在大家還沒有賦予玉更多含義時,先祖們就開始了對玉的探索、雕琢和使用。玉雕起源于遠古、流行于漢唐、發展于宋元,在明清之時達到了鼎盛。現代玉雕主要分為南、北兩派,北派玉雕多重型,且看重整體,根據整塊玉料的形狀、色澤、色塊分布進行雕刻,以俏色雕刻見長。南派玉雕更重傳神,造型比較隨意,色澤更加柔和。
一提起和田玉,可能大家腦海中想到的地方就是新疆和田,是因為這里發現的玉以和田料聞名。一塊石頭中透閃石成分達到98%以上,學名就稱之為和田玉,如新疆和田玉、俄羅斯白玉、青海白玉等都是和田玉。和田玉有白、青、墨、黃四種主色,質地細膩、色澤光潤、雜質極少。
大家常講白璧無瑕,指的就是一塊色彩統一、沒有任何瑕疵的玉,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玉石也一樣,在形成的過程中大自然或多或少會賦予玉石豐富的色彩,每一種色彩都是獨特的存在,給玉雕師創作留下了發揮的空間。俏色巧雕就是玉石的“色”與玉雕師的“藝”完美結合的藝術形式,玉雕師利用玉料上本來帶有的色彩進行雕刻創作,而且往往這些色塊的面積比較小,與玉料主體的色彩反差大,通過玉雕師的巧妙構思,把玉料上不規則的色塊變成具體的、形象的事物,形成一種視覺上的驚喜之感。在各式各樣的題材中,花鳥題材是廣受歡迎的。
翻開中國的藝術發展圖鑒可以發現,花鳥題材在其中占有很大的篇幅。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開始了藝術創作,彩繪陶盆上的圖案就有花鳥,這是我們的先祖最早對自然的觀察,而后花鳥題材的藝術創作歷朝歷代都沒有缺席過。雖然叫作花鳥題材,但它并不僅僅局限于花鳥,而是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喬木灌木等動植物的統稱,這是人與自然萬物的交流,往往作者并不只是在進行藝術創作,更多的是在抒發情感。玉雕師們進行創作時將這些事物留在玉料上,借物言志,這便是玉雕師們與玉石關于自然、情感的交流。
俏色巧雕有多種不同的方式。例如,有的玉料上的皮色形狀比較特殊,玉雕師可以在盡量保留原皮的情況下來進行創作。有的玉料色彩反差明顯,沒有過渡色,玉雕師則可以利用這些輪廓進行圖案的勾畫。無論哪一種方法,其根本是利用玉料上帶有的色彩進行創作,這就要求玉雕師對于玉料的整體把握要完美,注意色彩在玉料上的位置、圖案與玉料本身形狀的呼應,使其達到渾然天成的境界。花鳥俏色巧雕要達到俏、巧、絕的境界,即它的色彩要明艷動人、設計要巧奪天工,成品則扣人心弦、令人贊不絕口。筆者從事玉石雕刻20余年,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勇于創新,所創作的作品極具文人氣息,形象和寫意并存,陽剛與陰柔兼備,其俏色巧雕的思路與境界也是與眾不同的。例如,作品《王者》《大地》《連年有余》等利用玉石的皮色做出最適合或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設計,每一件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人們常說,跟不上時代的事物必將被時代所淘汰,玉雕行業亦如此,花鳥俏色巧雕在中國存在了幾百年,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是世界交流更加密切的時代,這就給玉雕帶來了新的生命力。近幾年的花鳥俏色巧雕在創作手法上多有創新,比起過去的平面雕刻現在多是立體雕刻,且使用遠景、近景等不同的視角,讓作品多方位、多角度呈現出來。雕刻師們也在不斷嘗試讓花鳥變得鮮活起來,試圖將一個故事雕刻在玉料上,而不只是將一幅圖搬上去。從瑕疵到皮色、從形狀到厚薄,俏色巧雕能夠利用的元素有很多,玉雕師的創作思路和手法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
和田玉渾然天成之美和花鳥題材的自然之美結合,相輔相成、互相成就,在玉雕史上留下了不少傳世精品,這些作品形象生動、富有情感,帶給人無限想象。而現在,有了更方便的雕刻工具、更多的藝術形式,和田玉花鳥俏色巧雕也有了新的活力,取材上更為廣泛、造型上更為生動、情感上更為豐富。相信隨著雕刻師們的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和田玉花鳥俏色巧雕藝術能煥發出新的色彩,甚至整個玉雕行業都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