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黎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詞人溫庭筠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一首詞作,廣為世人所熟知。近幾年,這首流傳千古的詞作由劉歡老師譜曲,歌手姚貝娜演繹,作為熱播劇《甄嬛傳》的插曲,再次傳遍大江南北,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和普羅大眾的喜愛。
所謂演唱,對表現和演繹的角色要有深入了解,角色的代入感非常重要。“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糯,雙雙金鷓鴣。”要準確定位詞作中女子的角色,首先要理解整首詞的意境,女子宿妝未卸,晨起時額上的額黃半明半暗地閃耀著,兩側的頭像云朵般卷曲輕掠過雪白的面頰。嬌懶地起身去描柳葉狀細細的彎眉,慢慢悠悠地擺弄妝容,化完妝后,將一面鏡子拿起,前后擺弄照看頭上的飾花,花與面容在兩面鏡子中交互輝映。剛剛穿上的新衣,上面繡貼著一雙金鷓鴣。詞作通過對女性容貌與飾物等客觀意象的描寫,勾勒出嬌艷動人的女性形象。在深入了解了詞作中的角色形象后,我們會深刻地理解,作為這樣的一個嬌弱、慵懶、孤獨的女子,氣勢恢宏的聲音明顯不符合這樣的角色,一定是用低吟淺唱的方式來演繹,所以我們從聲音、肢體和表情上找到表演的方向,同時前奏的節奏和旋律走向也渲染出了歌曲愁苦別緒的情感基調,當唱出“小山重疊金明滅”時,便讓觀眾感受到舞臺上煢煢獨立的就是一位美麗、孤獨而充滿憂愁的嬌弱女子,她體態嬌懶而不失美麗,表情愁緒而不失自信,聲音嬌媚而不失婉轉。
演唱《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時,首先要把握作品的演唱速度,中速稍慢,娓娓道來,才能展現歌曲中的人物體態與意境。其次是作品的連貫性,演唱時要求氣息保持平穩,比如“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是每句四小節的旋律走向,通常會在兩小節處作換氣處理,換氣時一定要平穩過渡,不能吸大氣,否則會斷句,破壞意境。全曲要把握好兩小節一換氣,在換氣的同時保持連貫性。第三是在咬字吐字上要十分講究,如“小”字既要咬清字頭,但又不能偏重,對韻腹的演唱稍有延長到韻尾,是一種略帶病態的美感。下面,我們具體從詞作的逐句演唱方面來進行分析。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在演唱“懶”字時既要有嘆氣的感覺,但又不能過于沉悶,此句從音樂上變得緊湊了,“畫眉”和“梳妝”這些動詞,從旋律上也是上行走向,因此做嘆氣演唱的同時,在聲音上要做動態的演唱,才能體現女子愛美自信的一面。其中“弄妝梳洗遲”在音樂上是回旋結構,表現女子嬌媚婉轉的動態感,演唱時把握住韻尾,凸顯音色的生動。其中“弄”和“梳”在字頭上可以稍作強調,便有了畫面感。緊接著的“遲”字有一個小節時值,其意境又將氛圍渲染,演唱時要有意味深長的情感,吸引觀眾在此展開無限的想象。
“照花前后鏡,畫面交相映”這一句要唱出新鮮之感,特別是尾音“映”字,是一個小節的變徵音式,奇妙且獨特,表現出女子嬌媚的形態和化妝后的美好。緊接著第四句用前一句旋律的結束音作為下一句旋律的開始,高八度的旋律走向將“新帖”二字推向高潮,演唱時注意前后氣息的穩定,需稍具張力。這也是整首曲目的演唱難點,“新帖”二字的韻母都是閉口音,相對來說兩個閉口音在高音上易擠壓,要避免。最后一句“雙雙”二字頗有韻味,在演唱時要有故事感,第一個“雙”唱出美好向往之意,第二個“雙”有失落諷刺之意,把握好情緒的變化,在音色和音量上做細微的變化。“雙雙金鷓鴣”作了重復,旋律下行,尾音落在羽音上,緩緩沉落,無限遐想。
溫庭筠的這首《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被視為花間詞的代表作之一,把女性的容貌和相關裝飾都描寫得非常具體形象,尤其把注意力集中在婦女的容貌上和以婦女為中心的各種裝飾擺設上,營造了一個綺麗的意象世界,讓人流連忘返。《樂記》中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在演唱《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時,一定要和女主的心境相似,設身處地地理解她的哀愁,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欣賞她的一顰一笑。將這種意象轉為自己的情感體會,唱出畫面感、意境美,通過歌聲傳達給聽眾,準確深刻地詮釋古人生活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