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冬冬
2019 年9 月28 日7 時許,長深高速公路江蘇無錫段發生一起大客車碰撞重型半掛汽車列車的特別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簡稱“長深高速9·28 事故”),造成36 人死亡、36 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 100 余萬元。
近日,國務院批復這起事故的調查報告。經調查,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駕駛人李金寶駕駛豫A5072V 大客車在高速行駛過程中,左前輪輪胎發生爆破,導致車輛失控,兩次與中央隔離護欄碰撞,沖入對向車道,與對向正常行駛的大貨車相撞。事發時,大客車上大部分乘員未系安全帶,在事故發生時脫離座椅,被擠壓或甩出車外,加重了事故傷亡后果。
國務院事故調查組認定,這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事故企業河南國立旅游汽車客運有限公司,未申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所屬車輛使用偽造的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道路運輸證、包車客運標志牌,非法從事道路客運經營活動。公司未建立安全生產管理相關規章制度,企業安全投入、安全管理人員配備、駕駛員安全培訓、車輛維修保養、動態監控等日常安全管理關鍵環節嚴重缺失。
又是一起企業不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典型案例。曾有專家對近10 年發生的百余起事故進行分析,發現雖然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型、經過確有不同,但背后普遍存在著法制不健全、體制機制不順暢、責任不落實等共性問題,也是全局性問題。
特別重大事故之所以發生并造成群死群傷,一是事故發生前風險治理、事故預防沒有到位;二是應急準備不足。而這需要政府用好外部監管之手,更需要企業挺身而出,主動擔起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做好風險管控、事故預防、應急準備。
北京市組織開展的白酒制造企業安全隱患治理專項行動,盡顯企業內生成長與政府外力驅動的成效。這場始于2015 年12 月的整治行動,前后歷經3 年整治、2 年“回頭看”,使得北京市整改一批存在安全隱患的白酒制造企業,取締關閉一批不具備安全生產基本條件的企業,疏解轉移一批主動調整退出的企業,直接促進了北京市白酒制造企業的安全健康發展。一批不具備整改能力且安全基礎較差的企業被關閉,為實力強勁的白酒制造企業騰挪廣闊的市場空間,最終實現了整改工作的“雙贏”。
可見,企業主動承擔起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發揮根本性、決定性、關鍵性的作用,對于提高風險管控水平、提升事故預防能力至關重要。如果單靠政府外部監管,可能管得出一時之安,但管不出一世之安,長深高速9·28 事故就是最好的例證。
如何喚起企業的內生動力,縮短政府的外力之手,需要從轉變舊有觀念、加強法治建設、搭建科學體系、規范責任落實等多角度統籌推進,缺一不可。以解決系統性、全局性難題為目標,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