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凰合
本期話題
安全生產工作能否“花小錢辦大事”?
今年,受疫情沖擊影響,一些企業經濟效益降低,留給安全工作的預算也隨之縮減。有人認為,安全生產工作可以“花小錢辦大事”,例如可以適當壓縮安全管理人員和設備維護的費用等。也有人認為,安全工作沒有省錢之道,安全經費必須得到充足保障。在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有哪些錢是法律法規規定必須花的?哪些錢則是可以節約的?安全生產工作是否有省錢之道?
如何做好安全生產投入和企業效益的平衡,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三個投入”分類施策,讓安全生產“錢花在刀刃上”。
一是“依法依規,必須投入”。企業要對相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找準找全、學深學透、用實用好。比如要嚴格遵守國家制定的《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其中明確規定了不同類型的企業安全費用提取標準。在投入費用上決不能低于規定,也就是說,這些標準就是企業安全費用投入的“最低值”。
此外,還要清楚安全費用“必投項目”有哪些,做到心中有數。“必投項目”上安全費用必須要到位,才能防止安全生產投入總額足夠,但卻在投入項目上違法違規的情況,比如安全培訓、特種設備檢測等項目,這些該花錢的項目必不能少。
二是“結合實際,重點投入”。首先要做好安全生產風險評估,找準風險點、評出風險值,然后分級分類做好防控措施,精細做到“一風險、一對策、一投入”,堅決杜絕安全生產費用“一刀切”,讓每一分錢都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其次,還要對企業安全工作找漏洞、查短板,對一些嚴重影響企業安全生產的問題,加大安全生產費用投入的傾斜力度,及時糾偏改進。第三,對于國家、行業、企業重點關注、最新提出的安全問題要引起足夠重視,提高安全生產費用投入比例。此外,還要在安全費用“選投項目”上動腦筋,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比如頒布隱患排查“懸賞令”,對發現重大隱患的員工進行獎勵,引導全員排查治理隱患,減少事故發生。從長遠看,安全獎勵遠低于事故造成的損失,用好獎勵這個工具,無形中就是為企業創效。
三是“整合資源,高效投入”。企業要充分整合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實現安全生產投入高效。對外整合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政府、街道、社區,甚至民間公益團體的資源,比如借助他們的力量,開展安全宣傳培訓、應急演練。利用免費的網絡資源,比如釘釘APP,定位軟件等,可以實現“云培訓”“云定位”。對內整合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業專家骨干力量,開展“安全咨詢自己干、安全培訓自主培”等自主活動,節約咨詢費和培訓費。應急演練時,不用新滅火器,而是用快過期的滅火器,在實戰演練的同時,實現安全材料高效利用,減少安全材料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