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馬 潔
(收稿日期:2020-08-20)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對汽車維修技術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實訓基地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根據行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汽車運用與維修實訓基地針對現代汽車安全、節能、環保技術要求,按照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標準,通過校企深度融合,聯手營造現代化實訓環境;不斷完善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的培養模式;完善課程體系、聚集典型性工作任務;強調“雙師型”隊伍建設,培養校企替換教學的雙導師隊伍,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市場競爭力。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是我校的重點專業,是首批江蘇省示范專業、江蘇省課程改革實驗點、江蘇省品牌專業。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實訓基地于2013年9月被評為江蘇省高水平實訓基地,基地面積約為9 127.2 m2,實訓設備總值1 960萬元,生均1.3萬元。主要服務專業為汽車運用與維修、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車身修復、汽車整車與配件營銷。在校生1 400余人,專業專任教師107人。
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藝在汽車上的應用,對汽車專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
(1)實訓設備與新技術發展存在差距。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基地仍以傳統汽車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為建設依據。雖然實訓基地建設仍在不斷持續完善中,引入了行業及職業教育新理念、新技術,但在進程上與新技術的發展速度相比,仍存在較大的距離。
(2)高技能、復合型專業教師嚴重短缺。目前實訓基地的專業教師基本都是從相關專業院校畢業后就走上教學崗位的,雖然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專業理論基礎也扎實,但在實踐教學方面與實際汽車維修企業崗位技術要求有所脫節,對行業、企業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掌握不夠,對于汽車技術的自動化、智能化等方面均面臨巨大挑戰,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受到一定限制。
綜上所述,新能源與車聯網技術的師資培訓、課程開發、設備更新等現代化實訓基地要素的建設顯得尤為緊迫和必要。
(1)校企深度融合,引入先進教學模式。按照現代職教體系的建設要求,面向汽車售后服務市場,引進國際化品牌技術標準、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建設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學校已引進通用ASEP、寶馬BEST、中德諾浩等項目及相應的資源。根據合作協議,分別按照上汽通用和寶馬學院的要求對實訓基地進行了改造,將企業文化、崗位情境融入實訓基地。同時,合作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實訓設備及工量具,并能根據技術發展持續進行設備更新,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持。一批專業教師也通過項目深度合作,走進企業,積極參加相對應的技術培訓。經過嚴格考核,獲得培訓師資格,并同企業一同對教材進行滾動修訂,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學校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與德國工商業大會(AHK)合作,協同無錫東方汽車集團,三方聯合開發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資源,改革教學組織形式,互派技術骨干,工學交替,讓“雙元制”教育本土化得以實現。
(2)提升內涵品質,營造智能化實踐教學環境。為使本實訓基地能夠高效地服務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更好地培養高技能汽車維修技術人才,我校開發了工廠式理實一體化特色課程;面向新能源汽車、智能車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我校與上海景格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汽車在線診斷與檢測設備和軟件,建設具備仿真實訓的虛擬環境,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實訓基地利用率。通過積極申報,我校成為全國、全省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大賽賽點和國賽集訓點,匹配了所需的設備、工具,促進基地的完善和建設,從而形成以賽促建的良好局面;與國內汽車維修行業知名專家合作,緊跟行業技術發展,開發汽車維修系列化理實一體課程,并不斷對實訓基地的建設進行規劃論證,讓實訓基地設備持續更新,實訓基地功能得到最大利用,進而提升育人水平。
(1)校企共建,人才共培。我校牽頭組建了無錫汽車職教集團,共建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采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校企聯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參與評價的雙主體育人機制,校企雙方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制訂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其實施方案,共同建設基于工作內容的專業課程和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共同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專業教學內容、資源和教材,共同推進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實施,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近三年來,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畢業生100%取得與專業相關的中級工職業資格證書。學生在各級各類專業技能、德育、藝術等素質類競賽中取得良好成績,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學生獲國家級技能大賽一等獎12項,省級技能大賽一等獎29項,創新、創業大賽省級、市級獲獎6項。近三年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評價滿意率高,畢業生就業率達98.63%,對口就業率達90.2%。
(2)校企替換教學,雙導師育人。本基地引進寶馬BSET、通用ASEP、中德諾浩、AHK項目先進的課程、嚴格的培訓師選拔、嚴謹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校邊試點、邊研究,及時總結提煉,執行企業“特色課程”項目的嵌入與考核,核心技能課程內容由企業技術專家替換學校教師實施“替換式”教學。這些企業“特色課程”由校企共同來制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標準,使“理實一體化項目教學”具備了與企業相對應的課程體系及考核標準,將合作項目中典型的工作任務轉化為項目課程和教學資源。強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強化職業崗位體驗。畢業生能很快適應企業工作要求和工作環境,解決崗位實踐中的常見問題。學校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模式,制訂企業帶徒師傅標準,明確帶徒師傅的聘用條件、職責待遇和管理要求,師傅承擔的教學任務納入考核,并可享受相應的帶徒津貼,這些措施有效激勵企業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項目引領下,學校建設了優秀的教師團隊,打造了一批骨干專業教師。本基地有江蘇省名師工作室1個、無錫市名師工作室2個、無錫市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無錫市優秀教學團隊2個。
(3)產教融合,服務社會。我校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實訓基地為國家緊缺型人才培訓基地,交通運輸部從業資格師資培訓基地、江蘇省技能大賽師資培訓基地、無錫市機動車從業資格考核基地。本基地在滿足教學的同時,積極承擔汽車維修工技能鑒定、技能競賽賽點和社會培訓等工作。每年按計劃完成各級汽車維修工培訓鑒定工作,培訓人數年平均600人次,技能鑒定360人次/年。對接教學與生產,發揮服務輻射作用。基地承擔了6次江蘇省職業院校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大賽,2次全國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能大賽,1次全國汽車行業技能大賽,以及多次市汽車精英大賽和第三屆江蘇省汽車狀元賽;基地連續8年作為江蘇省汽車師資技能培訓點,并且為新疆、云南、馬鞍山、南寧等省、市的專業教師跟崗學習提供專業指導。基地教師不定期到校外實訓基地學習、指導,一方面以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緊密參與企業的生產實際,共同解決技術難題。基地重視教師的科研工作,本校專業教師和俱進汽車技術研發中心的技術人員共同開發汽車發動機實驗臺架、電子控制系統等,積極為區域內企業、學校開展技術服務。與行業專家開發專業教材,并相繼正式出版,多本教材被全國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國家規劃教材,行指委規劃教材,教育部創新示范教材,江蘇省主干專業核心課程推薦教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