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天,陶玉晶
鄧小平同志曾高度評價中國女子排球隊和中國乒乓球隊:“這是不可低估的精神力量,是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貢獻”。這是中國女子排球隊和中國乒乓球隊輝煌成績和重要地位的真實體現,更是對于錦標和榮耀背后思想、精神、意志、信仰等品質的巨大褒獎。女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是國家發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時代和社會發展賦予排球運動的特殊使命。女排精神與時代并行,勇于創新,時代與社會賦予了“女排精神”新鮮的內容和旺盛的生命力。乒乓球被譽為中國“國球”,是國家崛起、民族振興的“體育標簽”。“國球榮耀”的建立是經過幾代乒乓球人的努力與奮斗鑄就的,其榮耀不僅僅指乒乓球帶給國家和人民的金牌和錦標,創造榮耀的精神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正能量”式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訴求遠遠高于乒乓球金牌和錦標本身。我們并不是因為中國女排和中國乒乓球隊取得的金牌和錦標所榮耀,而是因為中國女排和中國乒乓球隊表現和沿襲的拼搏精神和頑強品質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為國家建設和民族振興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動力。“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的意義并不僅僅局限于體育運動領域,對于中國社會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價值遠遠超過了運動項目和體育本身。
“女排精神”一詞最早出現于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當代》雜志中魯光撰寫的名為《中國姑娘》的報告文學,此篇報告文學是基于中國女排在第三屆女排世界杯比賽以全勝戰績奪冠的寫作背景。當時中國女排奪冠震驚了全中國,全國人民都為之振奮,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人民日報》發表了“學習女排精神,振興中華,為祖國榮譽而拼搏、堅忍不拔、奮力登攀”為主題的社論。頓時,“女排精神”傳遍祖國大地,為社會各界廣為傳唱和學習。從此,“女排精神”成為“團結奮斗,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代名詞,成為競技體育的標榜和富民強國的精神動力。“女排精神”就是中國女排人在訓練和比賽中所表現出的頑強拼搏、勇于進取的意志品質,用永不服輸的精神去獲取勝利的崇高境界。通過團隊合作精神來爭取國家榮譽的歷史責任感。中國女排成績的取得并不是偶然的,存在其成功的必然性,“女排精神”也不是盲目、無目的的拼搏,是通過訓練來增強自身實力,依靠團隊協作的力量,以勇于拼搏、挑戰困難的精神去實現目標的品質。“女排精神”可以高度概括為:為國爭光、榮耀祖國,奉獻自我、犧牲小我,努力拼搏、團結協作的崇高品質。“女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和縮影,它與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勇于創新的民族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時代需要“女排精神”來鐫刻國人的民族氣質,用女排的成功來激勵國人為實現中國復興夢和強國夢而奮斗。從我做起,為完成國家富強、民族強大的歷史責任而努力拼搏。
從1959年容國團在第25屆世乒賽上勇奪男單冠軍伊始,半個多世紀中,中國乒乓球隊已經奪得了近200個不同類別的世界冠軍。輝煌的成績也使乒乓球運動在我國快速發展,在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領域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展示國家實力和民族崛起的“體育標簽”。中國乒乓球為國人帶來了無數的榮譽和無盡的自豪感,成為促進社會各界和國人努力奮進、勇攀高峰的原動力。這是乒乓球被譽為中國“國球”的原因所在。我國乒乓球項目一直是“奧運爭光計劃”最穩定的奪金點,對我國體育事業特別是競技體育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從事乒乓球運動的人口數量龐大,深受國人的喜愛。乒乓球對于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振興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乒乓外交”等典型事件證明了小球力量足以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可以說,中國乒乓球運動發展的意義已經超出了體育運動項目本身,其項目對于時代內涵、社會認同、國民心理和價值取向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涉及社會的不同領域,影響我國的幾代人,“乒乓情結”在我國已經根深蒂固。“國球榮耀”不局限于乒乓球運動錦標本身,錦標只是榮耀的一部分,通過拼搏、進取追求至高的精神也是值得榮耀的。國球長盛不衰、永爭第一的品質激勵國人奮進,以國球為學習榜樣的時代精神和價值取向更是值得榮耀的。
梳理中國女排和中國乒乓球隊的發展歷程,二者都是在拼搏進取精神的指引下才獲得令人矚目的榮譽和成就,都經歷了輝煌的巔峰和沉迷的低谷。二者的發展軌跡都有起有落,但中國女排是在大起大落中緩慢前行,而乒乓球則是一直輝煌中出現短暫的低迷。不同的發展軌跡折射出相異的發展狀態和趨勢。但是,二者所表現出的精神和品質對于運動項目的發展、社會積極影響和國人心理塑造是相同的。“女排精神”是拼搏奮斗、勇往直前、勇于創新精神的具體體現,“國球榮耀”則是振奮民族精神、彰顯國家實力的體育標識。
從1981年中國女排在第三屆女排世界杯比賽以奪冠開始,五年間,勇奪“五連冠”,這是中國女排最輝煌的階段之一,也是塑造“女排精神”的關鍵時期。隨后,中國女排逐漸走向了低谷。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獲得第3名,從1989年到1991年一直與冠軍無緣。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獲得第7名,1994年世錦賽獲得第8名,中國女排進入前所未有的低谷。1995年世界杯取得第3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取得第2名,1999年世錦賽的第4名,2000年悉尼奧運會又跌落至第5名。從2003年開始,中國女排又重回巔峰,奪得了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冠軍。之后,中國女排成績出現緩慢下滑,2006年世錦賽第5名,2008年北京奧運會第3名,2012年倫敦奧運會第4名。中國女排見證了輝煌,也經歷過低谷,一直在起伏中前行。然而,無論成績優劣,中國女排拼搏進取、永不言棄、克服困難的精神并沒有隨著成績的起伏而斷裂,“女排精神”的成色始終未變。“女排精神”是指引女排向前的精神動力,也是重塑女排輝煌的關鍵因素。
中國乒乓球隊是“成功”和“勝利”的代名詞,在各種國際比賽中,逝以奪冠為目標,亞軍就意味著失敗。這就是中國“國球”的項目特點。這都源于中國社會對于乒乓球運動的界定與詮釋以及國人對乒乓球運動的較高期待。在人民的期待和乒乓球人的努力之下,中國乒乓球隊已經奪得了近200個不同類別的世界冠軍。中國乒乓球運動水平一直是世界第一,其統治地位無人能夠撼動。雖然在歷程中經歷過35屆世乒賽“慘敗”和中國女乒“兵敗莫斯科”等所謂的“失利”事件,但是,中國乒乓球隊的絕對優勢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奧運會、世錦賽和世界杯等賽事中均取得優異成績。成績和榮耀之外,乒乓球人艱苦訓練、勇于創新、奮勇拼搏的形象也深深的鐫刻于國人心中。“25屆世乒賽男單決賽容國團勝西多”、“劉國正超級大逆轉”等看似不可能的勝利依然清晰,乒乓球運動員用穩定的技戰術、心理品質和頑強拼搏的精神獲取了榮譽。無論乒乓球規則和比賽用球等作何改變,中國乒乓球隊的實力依舊,為國爭光、努力拼搏獲得榮譽的決心堅定而強烈。
重拾“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是源于二者都在時代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內涵與外延不斷的豐富、充實與拓展,它們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始終在緊跟時代,處于創新和繼承性發展軌跡中。從開啟年代至今,始終在為項目發展和塑造精神積極貢獻。追求本源與創新發展是不矛盾的,注重“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的“本”與“源”是繼續弘揚“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的基礎,更是創新發展的內源性動力。黑格爾曾說:“傳統不僅僅是一個管家婆,知識把她所接受過來的忠實地保存著,然后毫不改變地保存著并傳給后代,它也不像自然過程那樣,在它的形態和形式的無限變化與活動力仍然保持其原始的規律,沒有進步”。[1]讓“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的信仰、精神與品質更好的傳承和價值最大化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革新的需求,更是體育價值的最大體現。追本溯源與創新發展正是實現“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文化傳承和時代價值的重要手段。二者雖然具有不同的開啟背景,經歷了相異的發展軌跡,但是,它們對于國家信念、民族品格、國民心理的塑造與積累具有相同的時代價值。以追本溯源為基礎的創新與繼承性發展是“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時代價值的持續作用的重要手段。
“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的“本源”都來源于體育運動項目本身和體育文化,它們都是以排球與乒乓球項目的運動形式構建和傳承下來的。體育運動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處于社會環境中的組成部分,會受到社會其它物質、制度以及精神文化的熏染,產生超越體育運動本身的、能影響社會文化發展的效應。這種效應可能是積極的,可以促進社會進步;同時,消極的效應會對國家、社會產生消極影響,使社會結構“失調”、社會文化“病變”,使社會產生倒退趨勢。顯示,“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屬于積極效應,它們在錦標與榮譽取得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的同時,也能校正社會價值取向,強化國家意志,升華民族精神。并且,“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從產生伊始,其核心特質就從未改變,為國爭冠、拼搏奮進、勇往直前、創新發展的本質特征從未退卻,它們不僅僅對其產生時期的時代特征和社會狀態產生良性效能,現階段,中國社會和中國體育正在經歷社會改革的“陣痛期”,多種思想、精神及價值觀充斥其中。因此,更需要繼承“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的品格和精神,并把其發揚光大,為社會健康發展服務。不變的本源和特質并不排斥創新與發展,相反,它們是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趨勢的,符合社會價值取向和社會主流文化的。這也是“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旺盛生命力的源泉,能為強國強種、體育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動力的原因所在。通過“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的創新與發展,可以拓展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豐腴社會文化構成,使社會與體育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在和平年代,以體育的形式激發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形成團結合作的社會氛圍,達到通過體育運動和體育精神來重塑國家形象、喚醒民族精神、建構社會文化的歷史使命。重拾“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是源于它們對于中國社會的影響力,時代和社會仍然需要中國女排和乒乓球隊的精神和品格,通過繼承和發揚中國女排和乒乓球隊的優良傳統,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持續發展。繼續發揚“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以重塑我國運動員和教練員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意志品質,在訓練和比賽中表現出敢打敢拼、勇攀高峰的精神氣質;在我國富國強民的建設道路上,也充斥著價值觀混亂、社會心理病變、信仰缺失等負面效應。這更加需要女排的犧牲自我、拼搏進取品質和中國乒乓球隊為國爭光、勇于創新的精神來矯正。這是“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時代價值的具體體現。
排球和乒乓球是競技體育中普通的項目之一,在中國卻賦予了女排和乒乓球運動特殊的社會價值和歷史使命,正是由于幾代女排和乒乓球人的拼搏才取得了成績與榮耀、孕育了崇高的精神和品質,為競技體育和社會發展樹立榜樣和標桿。在正本清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突破,順應時代和社會發展趨勢,保證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普遍適用性。雖然“女排精神”與“國球榮耀”具有不同的產生背景和發展軌跡,但是二者在發展變化中續影響著中國社會文化和價值取向,其時代價值是永不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