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欣,滕育松
體適能是指人體有充足的精力從事日常工作、學習而不感疲勞,同時有余力享受休閑活動并產生樂趣和適應突發狀況的能力。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認為,體適能由健康體適能和運動體適能兩部分組成。其中健康體適能包括肌力、肌耐力、柔韌性、身體機能、身體成分5大方面,運動體適能包括靈敏、協調、爆發力、反應時間、平衡、速度6大要素。因此筆者在認知兒童體適能及探索兒童體適能發展策略時,也是從上述兩部分構成要素出發,在進行干預性實驗時根據羽毛球運動特點及兒童體適能構成要素進行干預,積極關注其身心健康水平及身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兩大能力的同時,兼顧兒童的運動能力增長和良好運動情感體驗的獲得,以全面提升兒童適應環境的能力。最后,根據干預性實驗結果驗證羽毛球運動對中大童體適能增長的影響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探究基于體適能提升目的下的兒童羽毛球運動開展的可行性模式。
限于本市幼兒園單園辦學規模與實驗開展能力的限制,本次實驗共選取5個幼兒園100名5-6歲兒童作為實驗對象,其中實驗組50名,對照組50名,男女性別對本次實驗不構成影響,實驗組進行定期羽毛球運動干預,對照組不作任何干預,實驗周期為1學期,根據實驗結果收集實驗數據并形成實驗分析。
“兒童體適能”作為一個新的研究內容,對其進行研究與運動訓練的興起時間不長,因此關于兒童體適能研究的課題和專業論文無論從數量、質量、研究深度和實用性等多個指標來說都較少,可借鑒的直接資料少。筆者對知網、維普、萬方三大最大中文專業網站進行窮盡式搜索,共收集到68篇相關資料作為本文開展實驗的依據與理論基礎。
體能變化是顯性指標,而心智健康水平和運動體驗是隱性指標,較難通過測試等手段獲得,為了及時了解、掌握實驗對象在進行羽毛球運動干預后在心智健康水平、身體適應環境能力等體適能指標變化情況,本文分別針對兒童、教師、兒童照顧者三個對象共設計了3次問卷調查活動,調查問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實驗法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本次干預性實驗中,筆者立足羽毛球運動對中大齡兒童進行了干預性實驗,實驗周期為1學年,在實驗的前、中、后三個時期共進行體質測試3次,測試項目為包含健康體適能、運動體適能與運動品質培養三個層面的10米折返跑、網球投擲、雙腳連續跳、坐位體前屈、走平衡木、立定跳遠6項。最終根據實驗結果和結合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相應的實驗分析,并探索羽毛球運動在中大齡兒童中開展的可行性途徑。
根據相關研究結果,當前我國幼兒體質特點為:身體形態發育良好,健康水平提升顯著,但在肌耐力、肌肉力量、速度與耐力方面表現中下,肥胖發生率較高,為日后埋下健康隱患。而體適能水平的提升可有助于幼兒較好建立早期運動情感,通過運動改善體質健康并提高環境適應力。健康體適能是幼兒與環境發生聯系,進行生活、學習及獨立適應環境,提升自我獨立意識與管理能力的最基本能力,因此提升幼兒體適能水平需首先要關注幼兒健康體適能。4-5歲兒童的認知力水平并不高,仍處于動作模仿敏感期,因此主要應注重平衡、協調等健康體適能的發展,此時主要通過羽毛球多元基礎動作訓練來促進中大童的平衡、穩定和協調能力發展。因此本次實驗的前2個月對實驗組主要運用了體育游戲的方式進行了球拍顛球、正手發高遠球、正手打高遠球等基礎性羽毛球運動動作訓練,目的在于讓中大童對羽毛球運動具有一定的認知,從中獲得樂趣和運動的快感,建立積極的運動聯系。通過實驗觀察結果和第一次體適能測試結果發現,對中大童進行羽毛球運動可顯著提升中大童健康體適能水平,羽毛球運動對中大童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的發展成效影響表現最好。根據實驗前期測試結果看,注重游戲型的羽毛球運動使兒童在幼兒園活動的參與積極性約提升24.1%,在進行平衡木、坐位體前屈測試項目時,實驗組學生較對照組成績平均分別高12.1%、9.3%,可見羽毛球運動對兒童的身體基礎素質、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和柔軟性有一定的改善,在心理方面的影響表現則為兒童對幼兒園班級環境、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等的環境適應能力、運動中、學習中自我保護能力以及心理自我調節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成效。實驗組成員的環境適應力較實驗前高出32.1%,羽毛球干預性實驗對兒童的健康體適能提升成效明顯,可利于身體健康發展。
由于當今是一個分工不斷細化、合作不斷加強的時代,信息處理能力與轉化能力是必備的基礎技能。個體是否具備良好的注意力、意志力、團結合作、勇敢自信、不怕挫折、理性和果斷等意志品質直接決定著個體的心理健康發展水平和職業能力發展水平,更是影響幼兒后續環境適應力和生活、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次實驗中期在讓兒童充分習得羽毛球基礎技術動作基礎上,增加了對墻打、5-6人小組對打、2人和5-6人攻防對抗等注重羽毛球運動的對抗性、技巧性運動要求,還原羽毛球運動的集體性、對抗性、競爭性運動特性,讓兒童充分浸潤在羽毛球運動的集體性、對抗性和競爭性活動中,提升活動的強度、力度和速度,以提升兒童的運動體適能,關注兒童的爆發力、彈跳力、體耐力、敏捷性、靈巧性、距離感、平衡感、協調性等多個要素的提升。根據第二次測試結果與第3-4次問卷調查結果看,羽毛球中期干預性實驗能夠通過一定科學性強度和難度的運動鍛煉方式,激發兒童的體能、注意力、專注力、記憶力以及大腦處理信息的速率與能力。因此在第二次測試時實驗組中大童在10米折返跑、雙腳連續跳、立定跳遠三個項目上較對照組分別高15.6%、18.4%和12.3%,提升成效明顯,具有顯著影響力。實驗研究證明,5-7歲是兒童進入速度發展的第一個敏感期,此階段的兒童運動肌優先于穩定肌發展,因此本次實驗設計主要注重兒童穩定性和身體控制力訓練,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羽毛球運動動作模式,在繼續鞏固動作模式訓練的基礎上,開始進行羽毛球基本運動技能的啟蒙性訓練,實驗結果顯示,在實驗中期對中大童進行羽毛球技術和初級戰術訓練,可顯著提升兒童的速度、靈敏、平衡、協調和爆發力、肌肉耐力等運動體適能,使他們的活力和應對外界環境變化的能力具有顯著提升。
人作為群居性動物,群體適應能力和處理能力是影響個體良好社會適應力的重要影響要素,在當今分工與合作不斷增強的時代良好的人格品質是個體融入集體生活與他人發生聯系的重要能力,因此兒童體適能除了健康體適能和運動體適能外,還應包含品格培養水平。本次干預性實驗注重羽毛球運動對兒童品格培養成效。本次實驗為群體性實驗,讓實驗組成員保持穩定,建立情感、合作與交流。因此經過1學期的干預性實驗,實驗組成員除了具有良好的體魄和一定水平的運動體適能外,羽毛球游戲的大量設置和對抗性技術的逐漸增多,使得兒童之間的聯結不斷增多,幼兒間、幼兒與教師間溝通、交流的機會不斷增加,實驗組成員隨著實驗進度的不斷加深和難度的不斷提升,他們除了在群體性社交中獲得良好的表達力、判斷力、協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外,還對其堅強的意志力、良好的心理韌性和耐挫力也是一個良好的磨煉過程,更對其心理獨立意識和能力也是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對于在現代“4-2-1”式家庭結構和過于溺愛、富足的養育環境而言,這樣的干預性實驗對于89%的幼兒是一個全新的考驗。本次羽毛球干預性實驗的最終影響成效體現在實驗組成員性格開朗、耐挫力、心理韌性表現強,整體環境適應力表現較好,獨立意識更強,可值得后續進行持續性干預。羽毛球運動受環境、運動場地、器械的局限性小,其本身的集體性、對抗性、趣味性等運動體驗不僅易于學習,更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影響具有積極作用。利于兒童身體各項素質發展敏感期的成長和未來身體發育。因此,值得筆者在后續的實驗中加強探索,提升干預的科學性和可持續發展。
實驗證明,羽毛球運動進入幼兒園,對幼兒的健康體適能、運動體適能及品格培養都具有積極的影響價值,值得進行更深層次、更具體系的探索。本次實驗采用干預性實驗手段,對我市5個幼兒園100名5-6歲兒童作為實驗對象,根據為期1學期的干預性實驗結果顯示:
羽毛球運動通過身體基礎素質、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和柔軟性等指標的影響提升健康體適能水平,還可改善中大童肺活量、肌肉力量、速度素質、反應能力等運動體適能羽毛球運動可顯著提升中大童運動體適能,并能培養運動過程中的表達力、判斷力、協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良好的心理韌性和耐挫力,利于運動能力的連續性成長和環境適應力的不斷提升。由此可以斷定,羽毛球運動對中大童包括運動體適能、健康體適能和心理健康三個層面的體適能具有較高的影響度,對兒童體適能提升效果明顯,具有較強的現實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