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瑤
今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黨中央一聲令下,無數基層黨組織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無數共產黨員奔赴防控戰場,摸排走訪、監測管控、宣傳教育、困難幫扶……構筑起基層疫情防控牢不可破的銅墻鐵壁。這是打一場新的“人民戰爭”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強化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經驗啟示。構建新時代社會治理新格局,必須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確保基層治理有魂、有序、有力。
以黨的領導引領基層治理方向。經歷百年不遇的疫情沖擊,對比中西方抗擊疫情成效,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是戰勝一切風險挑戰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根本是堅持以新思想領航定向,堅決聽從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號令,堅決落實黨中央對基層社會治理的要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以黨的領導引領基層治理方向,就是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基層治理的根本指針。強化基層社會治理,就要把保證人民群眾安居樂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為落腳點,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網格管理統籌基層治理力量。社會治理,網格是基礎。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要加強基層黨建引領下的網格化管理,把黨建引領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根據屬地管理、地理分布和區域現狀,將管轄地域劃分成若干網格單元,同步設置黨組織并對每一網格實施動態的、全方位管理,形成社區(村)管理、服務和自治有效銜接、互為支撐的治理結構,打通基層治理每一個“神經末梢”。全面推動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機制有效運轉,深化共駐共建、共治共享,促進街道社區、單位行業黨建融合發展,構筑好基層治理“橋頭堡”。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網格化治理,重視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用,培育引導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參與實施網格服務項目,豐富網格志愿者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方式,為基層治理注入多元力量。
以信息技術提升基層治理質效。以信息化智能化為依托,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時空限制,激發基層黨建活力,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發展。將現代網絡技術充分融入社會治理,實施“黨建+互聯網”新模式,促進基層黨建規范化和治理功能不斷優化;把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到基層治理實踐中,做到“面對面”與“鍵對鍵”相結合,實現線上和線下雙覆蓋,為社會治理插上信息化“翅膀”。加強社會治理數據關聯共享,有序整合各類信息系統和黨建服務、政務服務、社會服務職能,堅持“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解決群眾參與基層治理“不愿意”“不方便”的問題。總結疫情防控的經驗做法,打造“物理+人力+科技”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黨建服務和管理智慧平臺,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讓互聯網成為與群眾交流溝通、加強基層治理的新平臺。
以良好作風強化基層治理保障。黨員干部作風如何,體現的是黨的形象,關乎的是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影響的是基層治理成效。要從講政治的高度轉作風、樹新風,用心用情聯系服務群眾、宣傳教育群眾、組織凝聚群眾。切實發揮黨員干部聯系基層、聯系群眾制度作用,推動黨員干部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撲,多到田間地頭走一走,多與群眾坐一條板凳,真正了解群眾所思所盼。組織黨員干部深入調查研究,弄清基層治理薄弱點,找準黨建工作著力點和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發力點,在疏通堵點、破解難點中掌握社會治理規律、創新黨建引領舉措,推動基層治理更加精準高效。堅決糾治基層治理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讓好作風成為基層黨建的亮麗名片、成為基層治理的“硬核”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