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技師學院 李衛平
實踐教學作為職業院校培養人才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其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畢業生能否滿足崗位要求,也關系到學校能否得到行業、企業的認可,進一步影響著職業院校在社會上的核心競爭力。為了掌握當前職業院校汽車車身修復專業實踐教學的開展情況,本文以浙江省開設汽車車身修復專業時間較長的3所職業院校為樣本進行調研,掌握各院校汽車車身修復專業實踐教學實際運行情況,剖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對策。
本次調查研究結合本專業需要調研的問題,參考其他作者的設計問卷,設計了關于教師和學生兩個對象的調研問卷。教師問卷主要圍繞教師工作能力、教師認可度、教師參加企業培訓、實踐教學環境、實訓設備是否滿足教學、網絡資源庫建設等方面設置問題;學生問卷主要圍繞培養目標了解程度及課程期望、已獲得素養及對工作崗位的看法、實訓內容設置與生產實習結合情況、實訓教材與市場吻合度、教師教學方法及評價手段運用等方面進行問題設置。最后通過問卷星中的SPSS在線分析軟件對篩選后的相關題目進行分析。
本次調研通過網絡的形式發給調研院校的教師及學生,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收回有效學生問卷120份、教師問卷35份。通過對各類問題進行梳理及比較研究,發現職業院校汽車車身修復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以下6個方面的問題。
實踐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可以達到的目的,實踐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及要求,需要全面具體的教學目標導向。
(1)需要科學合理的制訂實踐培養目標。據調查,本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大多是由教師在教學會議研討下完成編制的。由于每個教師個人成長的背景不同,有些教師對企業調研程度不夠,沒有深入了解行業的真實情況。實踐教學目標的制訂隨意性較大,會出現和崗位實踐情況脫節的情況,進而導致實踐教學內容針對性、先進性不強的問題。
(2)培養目標的內容還需細化。據調查該專業學生處于初級培養階段職業素質和操作習慣的形成期,缺乏規范培養。對基礎技能的訓練也不夠重視,而在培養目標中也未出現此類內容。
(3)實踐教學目標多年不更新。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技術的飛速進步,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不斷變化。職業院校多年使用同一個教學目標,導致培養的人才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尤其最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工業4.0促進產業更新上的廣泛推廣,以及“互聯網+”等新生事物的出現,職業院校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在這樣的新環境下,教學目標和實踐內容都要及時更新。
汽車車身修復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大多以教育三維教學目標來設置,應該按職業素質、通用能力、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等4個方面來設置以滿足企業崗位的需求。教學目標設置不全面會影響教學內容的設計及教學評價的正確實施。
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必須是從生產實際內容轉化而來,這樣才能結合崗位的需求,體現高技能人才所需的真實的崗位工作內容。
(1)實踐教學內容與生產性實際脫節。針對車身修復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向學習領域的轉化工作,只是職業學校的本校專業教師指導設計,并沒有廣泛動員企業的專家參與制訂。這樣導致教學內容和企業實踐工作脫節嚴重,僅是理論知識的驗證性實踐。在實踐環節上聯系不夠緊密,實踐內容上沒有形成階梯式的遞進,也不能反映出新的生產工藝的要求。這種實習并不能使學生掌握實際生產的技能。
(2)借鑒企業的實踐培養模式。職業院校應積極和汽車企業合作,共同辦學、共同培養學生。職業學校紛紛成立“寶馬班”“通用班”等冠名班級。這些冠名班級有一套針對自己員工培訓的體系,職業學校為了方便教學直接借鑒企業的培訓模式。這套培訓體系及內容是以企業的熟練員工為基礎,來開發設計的培訓內容。在設計內容上過分強調科學體系與理論教學,規范企業員工的操作規范及勞動紀律要求,缺乏綜合性實訓和案例性教學,沒有按照職業成長規律及職業教育學來組織教學,難以體現本專業的教學內容。
(3)教學內容滯后。隨著汽車行業的迅速發展,新的生產和裝配工藝不斷變化,新興汽車材料的選用等方面也在不斷更新發展。在汽車車身修理過程中需要新的維修技術,雖然有些學校也組織編寫工學一體化的教材,但由于職業院校資金投入及教師自身的知識面不夠寬等問題,最后編寫的內容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與預期的效果差距較大。
總之,職業學校還處于“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觀念中,對整個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認識不足。在實踐內容開發上,沒有組織專業教師和企業專家團隊開發典型工作任務向學習領域的轉化工作。
(1)實踐教學以簡單機械模仿為主。一個是由于長期以來,實踐教學的設計者大多缺乏企業實踐經驗,不會依據實際崗位工作需要來設計教學活動,導致選用的企業任務和實際差距大。由于完成實踐任務需要較多的步驟,僅依靠教師的講授,學生只能機械地操作,并未完全掌握學習方法。枯燥、單一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教學效果,無法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主動性不足。
(2)技能操作訓練以求“快”為目的。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技能的熱情,教師常以競賽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多以完成任務的時間來確定優劣。忽視了操作的規范性和質量意識,并沒有將職業素養的培養融入實訓教學過程中。最終,學生在綜合職業能力方面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
總之,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崗位的實際需要,選擇科學、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更好地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近年來,職業院校評優,專業實踐教學評價要求根據職業院校評分表格的要求,明確按照院校評價標準來進行打分。但是專業實踐教學評價,很難像理論教學評價那樣,通過一個簡單的標準進行一個終結性評價。規矩地按點打分,無法真正評價學生在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操作過程、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也無法評價學生的應用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違背了培養高技能實踐型人才的初衷。
(1)專業實踐教師數量不足。汽車產業迅速發展,導致本專業實踐教師缺乏,師生比例偏高,大多數教師是從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崗位,上崗前進入汽車企業進行簡單基本的培訓,對整個車身修復過程缺乏全面的了解,實踐能力缺乏積累的過程,導致動手操作能力差;一部分教師是從機械專業、汽車維修專業等轉化過來,實踐教學偏理論化,同時由于教師還有科研工作、班主任等工作,沒用充足的時間去企業實訓。
(2)缺乏真正具有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對于職業院校而言,需要的“雙師型”教師要求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在企業實踐經驗的經歷,而不是只考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
(3)專業教師實訓培訓機會少。專業教師極少有機會到校外參加企業組織的培訓、專家講座等,不能及時了解本專業最新前沿知識、工作要求等,對專業實踐教學指導也是有限的。另外,企業對教師培養的時候,國家本身對企業沒有約束力。教師參加企業培訓的時候,大多參與表面工作走流程,很難接受到核心技術。
(1)實訓場地環境不理想。由于車身修復專業近幾年的發展速度過快,實訓場地是處于邊投資邊建設的過程。實訓場地也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盲目性較大。結果造成實訓面積狹小,功能單一等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展實踐教學,學生只是從一個實訓室到另外一個場所,無法感受到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流程,職業能力得不到提升,實踐教學效果較差,造成學生畢業后難以適應崗位的實際需求。
(2)實訓設備更新不及時。本專業需要大量的、先進的實訓設備,實訓設備的更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由于有些職業院校本身辦學經費入不敷出,無法投入資金進行設備更新。此外,雖然有一些院校投入了巨額資金購買設備,但是設備的正常運行還需要大量的教學資金,大多當作擺設,用作參考和展示。
(1)樹立以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目標。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滿足技術進步引領社會發展的需求,滿足崗位發展的需求,滿足職業者就業和職業成長發展的需要。因此,以需求為導向定位實踐教學目標,實質上是強調從各方利益訴求出發,以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為主要目的,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2)構建以生產性為基本特征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車身修理競賽賽項按照具有豐富職業能力要求的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標準進行設計,全部來自企業生產的實際,反映生產或生活領域中所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的技術要求。通過研究技術標準及要求,厘清該技術項目所需涉及的專業知識、技能標準,擬訂所開設的實施內容。根據其人才培養目標的培養要求,從整體視角出發對學生實習期間的實踐教學內容進行考慮和規劃,最終成為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3)構建以“質量”為核心的多元評價體系。評價的理念及標準反映了職校學生培養質量的要求,職校必須轉變評價理念,樹立以質量為核心的評價理念,滿足企業和崗位的實際要求。在評價內容上要以合理、規范、概念明確、體現科學性的原則,要充分發揮多元評價主體的作用。
(4)建設一支具有國際教學理念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目前職業院校教師大多是從大學畢業生中招聘,動手能力與實踐經驗不足。從企業招聘的教師,缺乏專業的職業素養及理論基礎,職業規范性差,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改善師資隊伍的素質結構。因此,按照“名師引領,專兼結合,企業培養”的建設理念,弘揚匠人精神,樹立教學團隊的教學導向,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匠人精神、技術精湛、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優秀教學團隊。
(5)建設先進的實訓基地。實訓基地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實踐基礎平臺。目前,實訓基地存在設備落后、布局不合理、職業氛圍差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制約實訓基地發揮實踐教學作用的瓶頸,借鑒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復項目的實訓平臺,合理規劃實訓場地,營造良好的職業氛圍,購置先進的實訓設備。不僅能滿足日常的要求,還能夠成為集教學、科研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實訓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