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
(山東華宇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山東 德州 253000)
《汽車構造》課程是汽車類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而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完這門課后,學生應該能根據所學汽車的基本結構、特點、工作過程的等知識,分析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但是在畢業設計撰寫過程中,往往結果不盡人意。
理論教學主要講解汽車的整體結構、組成、功用、性能要求和工作過程等內容。汽車構造的理論知識具有綜合性很強的特點。設計到很多課程(例如:汽車材料、機械設計基礎、工程力學等),如果相關課程的學習有欠缺,就會影響到汽車構造的學習。
理論教學中盡管采用多媒體教學,但是對于一些結構復雜的零部件來說(例如柱塞式噴油泵),學生只能從圖片中看到其結構,但是不能現場觀看,對于剛開始接觸汽車的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其復雜的結構和巧妙的設計的。
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 課內實踐和集中實踐
在課內實踐設置項目時要考慮到集中實踐教學設置的內容。
1.2.2 課內實踐學時的比例
學時比例高了沒有足夠的實踐項目,學時比例低了,有不能滿足理論教學的需求。
1.2.3 實踐人員、場地和設備的限制
目前汽車構造課程的課內實踐以系統和結構認知為主,基本上是一個老師在上課,有時候不能及時解答學生問題。
教學內容在整合上,既強調了汽車結構的不斷最新成果和研究信息。
在知識整合過程中貫穿汽車發展歷程變革,突出“中國制造、大國工匠”精神。在課程教學設計時還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突出小組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1.1 運用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進行教學
對于一些小零件,用實物不能完全表達其結構、原理等比較抽象且有復雜的內容,可以將注釋、圖畫、影音等完美地結合到一起,讓學生更加直觀的認知。從而使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更加活躍、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學效果,達到了教學要求,實現了教學目標。
2.2.2 充分利用現場實訓教學
采用理論知識講授和現場實訓并行穿插的方法,使學生能及時地理論聯系實際,突出了知識的直觀性和現場感。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吸收和消化專業理論知識,從而調動李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將結構原理部分的內容重點講解后,再結合實物現場分解,并進行必要的實踐練習,對較難的內容可讓學生結合結構原理進行討論,然后由老師引導總結分析并歸納結論。
為了保證每個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參與實踐練習,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創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學生可以隨時進入實訓室。在上課學習時沒有完全理解的內容,或者有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可以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實踐。
2.2.3 PBL(基于問題的學習)
圍繞汽車結構和工作原理等相關內容,課前在線上教學平臺中設置好問題,學生通過教材、圖書館資源、MOOC/SPOC教學資源以及網上搜索查找相關資料并整理和分析。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探討細化,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核心是行動導向,能正確的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在“做”中“學”的學習機會;在實踐中引導學生有意識的應用理論知識,養成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良好作風。 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扎實的基本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技能,而且能融會貫通,這是汽車構造課教學值得探討的問題。
2.3.1 問題-學習-總結
(1)提出問題
以變速器內容的學習為例。教師提出本次課的學習要求,需要掌握變速器的構造、分類及檔位路線分析。
(2)學習和實踐
課堂安排在一體化教室,學生可以先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再進行實踐操作,也可以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操作。教師隨時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遇到問題的學生給與必要的指導。
(3)總結交流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隨時交流,教師利用圖片、視頻和實物做學習總結,并根據學生工作活頁的完成情況,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價。
2.3.2 實物-講授-實踐
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于某一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教學。在一體化教室內,中間放置需要講解的汽車部件或總成,學生采用圍坐的方式布置。這樣的模式,既可以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也可以進行實踐操作演示。
(1)實物
本科的汽車構造課程主要是認識實習。在課堂講授之前,由授課教師講解實物的名稱、基本構造、工作原理,讓學生初步了解要學習的內容。
(2)講授
通過第一步的實物觀察了解,再通過動畫教學、彩色結構示意圖等多媒體教學方法,使學生將知識與實物聯系起來,將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
(3)實踐
課堂講授之后,進行實踐操作。教師先根據操作規程一一講解,再做實踐示范,學生認真觀察。之后,學生分組進行操作,鍛煉動手能力,操作結束,教師進行總結。
2.3.3 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1)以多媒體為基礎教學平臺,以網絡為載體
精心進行教學設計,持續地保持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新穎性和前沿性為特色,提高教學內容與汽車行業最新發展接軌速率。
(2)創建多種形式的互動教學模式
在教學進行中以提問、啟發、討論等方式,增強師生間教與學的互動性,即調動了課堂的學習氣氛,又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接受信息、理解教學內容的效果。
為加強對學生課堂內外、自主學習的評價,強化知識整合能力的考查,綜合性、多環節、多維度考查學生的學習投入、學習成果和差異化能力,激發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在平時成績評定上更注重過程性,對學生的評價更加具體細化。
主要考查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整理加工知識的能力。主要通過課前預習、學習筆記和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等方面進行考核。
主要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的能力等,以工作頁和小組討論的形式考核。
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記憶理解能力。主要通過階段性測驗進行考核。
教學改革的目的主要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把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以工作活頁、PPT、圖片、視頻和實物等相結合,改變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多元化的教學渠道,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