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祥列
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星湖校區,廣東 肇慶 526020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積淀深厚,是一項傳統而古老的體育項目。并且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發展與文化傳承,武術具備上千種項目,內容多樣,品類繁多。如今作為中華優秀傳統體育項目,武術早已進入了大學體育課中,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產生著積極的作用。當代大學生肩負著民族發展的未來,大學生體育課程擔負著為祖國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的重任,肩負著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學生品質和意志力的使命。但目前,武術教育在大學體育課程中的效果卻不容樂觀,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何推進武術進大學體育課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此本研究主要對武術教育在大學體育課中的價值與推廣策略進行了研究。
武術是古代軍事戰爭一種傳承的技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博大精深。包含拳法、氣功、散打等多種門類,可以強身健體、可以防御敵人進攻,是人類物質文明的導向和保障,擁有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實力。如:拳法包括長拳、詠春拳、少林拳、太極拳、等。以往,在內容設置上,傳統的大學體育課程大多都是純粹的體育運動,形式主要有長短跑、跳遠、球類運動等,教學都是以每年教育部門在各大學開展的體能測試作為指導依據,訓練內容枯燥無味,表現形式過于單一,學生到課率低,無法達到既定體育課程教學目標。而武術項目則更加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訓練難度和訓練強度都比較適中,能夠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并且武術不再是純粹的身體體能訓練,課程教學模式更加靈活多樣,能夠搭配背景音樂,借助教學情境,結合社團活動呈現出來,更加適應大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訴求。同時武術還能為傳統體育課程注入新鮮活力,增加大學體育教學的娛樂性和藝術性,能夠改變大學生體育的傳統教學模式,促進大學體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另外,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也不例外。教育部門提出了大力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而大學體育課是現階段大學生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肩負著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學生堅強意志力的重任。一方面,在大學體育課教學中,引進武術教學元素,能夠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大學生體育課程中引進武術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優化體育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提升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武術教育旨在用于武術保衛自身安全、國家安全,“武,止戈也。”武術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珍愛和平、團結互助的優良傳統,能夠杜絕戰爭的發生。
1917年,毛澤東主席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在學校教育中,為了保證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我們必須要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知識技能教育。學校教育旨在使學生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其基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但目前,在大學教育中,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戴眼鏡、體態胖的學生越來越多,部分體質健康指標達標及格率、優秀率不高,嚴重威脅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習。而武術作為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是增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具備良好的實施條件和基礎,并且一些大學生都具備“武俠夢”。同時,作為一項全身有氧運動項目,武術可以在室外開展,條件要求也不高,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學生體質健康、降低近視和肥胖的發生率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另外,從心理健康方面來說,武術運動內在包含了“知行合一”“內外兼修”的價值內涵,是一項中華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在練習中,能夠幫助大學生從負面消極的心境走出來,能夠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釋放學生的心理壓力,促進學生心理平衡,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
從形式上來看,武術技術訓練對空間場地與參與人數沒有極大的限制,要求適中,訓練規則簡單靈活,可操作性強。因此,在體育課上,可以將學生學到的武術知識直接遷移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通過簡單地進行二三十分鐘的武術訓練,來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可以滿足學生心理和身體上的需求之外,可以盡情地展現學生體美、運動美和健康美,促使學生放松自己。并且通過簡單地組織、編排、訓練,武術可以與社團活動,一同打造精彩的武術表演節目,促進校園文化發展,增強團隊文化建設。另外,大學體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通過在校體育課的學習,充分意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學生養成熱愛運動的習慣,促進個人身體心理健康成長,樹立其終身體育的健康理念。而在大學體育中引入武術教育,可以有效推進這一教學理念的滲透與傳播。一方面,武術能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訓練需求,難度適中、內容多樣,能夠在學生中得到普及推廣,有效地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武術能夠實現訓練者身體素質的發展,趣味性強、內涵豐富,能夠讓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長在其中,養成自律的品格,就算是學生踏入工作崗位之后也會自律。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就非常重視武術,并規定學校體育教學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武術運動項目的教學,將武術教育寫入了全國學校體育教學大綱中。1997年,國家體育總局還制定頒發了《中國武術段位制》,對武術項目的分段、晉段標準、考評與審批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進一步地推進了武術進校園及武術在全民健身中的規范化。2008年,教育部又規定武術為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內容,印發了《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武術段位制推廣十年規劃》。截至目前,武術在體育課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推廣,武術教育進入了校園課程中。但目前,在大學體育課中,武術教育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方面,教師缺乏重視。在文化精神的傳承中,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具有引領的作用。但目前,在體育課中,大學多數教師對武術文化的理解不夠深入,個人素養偏低,沒有積極引導學生,學生參與教與學缺乏積極性,沒有針對武術教育考核制定衡量標準,學生武德缺失現象嚴重。并且,隨著全球化不斷的發展,中西方文化不斷交融,在這個過程中,西方文化為大學體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直接、間接地影響了武術教育的傳承和發展。如:武術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運動,而西方很多運動都注重體能與核心力量的培養,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會忽略了文化教育和道德品質的培育,偏重武術的技術動作教學。
另一方面,目前,大學體育課對武術精神教學研究相對薄弱,研究視角有偏差,落腳點都在武術的技能化方面,導致武術傳承和弘揚缺乏理論支撐和引導。并且,研究的方法缺乏實踐和針對性,多數從學校發展的角度,導致學生實際接收能力與武術學習興趣存在差異,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武術教育難以推廣和普及。
一方面,在大學體育課中,武術教育的推廣離不開師資力量。各大學應針對教師自身的實際情況,在不斷豐富其文化知識和道德素養的同時,增強武術教師的文化素養,將武術精神和技術學習結合在一起,不斷增強教師對武術文化的剖析,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理解與感受武術精神的本質,促使武術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大學體育教學中。另一方面,在開展武術課教研活動時,學校應成立專門的研究小組,針對武術課中的武術精神等研究,推動武術教育與大學體育課的融合,更好的推廣武術教育,弘揚武術精神。另外,大學傳統武術體育課程教學一般對武術理論知識的講解較少,主要是教師的示范和學生模仿。如:在太極拳教學中,缺少對太極拳文化的講解,多是講解太極拳的攻防技擊要素,缺少練太極拳對健身的意義等。
武術是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尤其大學生,其不但有形式多樣的動作技術,還有謙虛謹慎的人文精神。而民間體育中諸如舞龍、舞獅、蕩秋千、踢毽子等項目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并容易開展,被人們所熟知。如果將這些民間體育適量地融入到民間武術課程中,可以使學生喜歡上這些傳統體育項目,豐富大學體育課堂,武術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21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信息化技術已經被應用于各個領域中。大學體育教學也應跟進時代的步伐,在體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多角度多層次的講解武術動作,可以促進武術課在大學體育中的推廣,并且利用手機等多媒體,還可以錄制視頻進行慢動作播放,找出自身動作的不足,分析自己動作的改變,從而推動武術課在大學體育課中的推廣,提升大學體育課的教學效果。
當今各大學都有各種各樣的選修課,而球類運動和健美操是當前體育課的主要選修課,武術項目很少甚至沒有。在大學體育選修課上推廣武術運動,可以豐富體育課的內容和資源,擴大參與武術運動的人群,增加體育人口。可以在大一下半學期和大二整個學期都開設武術課程學習,也可以讓體育系武術技術較好的學生擔任體育選修課程的教學,促進宣傳推廣,通過選修課的推廣,可以緩解師資問題,加快武術運動在大學中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另外,大學應成立其他相關人員參與,體育教研室(組)為主體的體育課程開發小組,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表演和比賽,有組織有保證的推廣武術教育。并且學校每周在師生共同參與下,舉行一次不同形式的表演和比賽,讓學校的師生都能有機會了解武術,參與到武術運動中。同時學校可以以系(院)為單位進行全校性的表演和比賽,激發學生和教師的參與的積極性,也可以以班級和宿舍為單位進行,宣傳武術運動,加大宣傳力度,為體育課程注入活力,促使學生和教師更好地了解民族傳統文化。
武術運動不僅是一項適合大學生進行鍛煉的體育運動項目,也適合于青少年和老年人。目前,為了彌補教學上的不足,提倡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相結合,努力搭建平臺,實現與社區體育搭鉤。學校可以利用這一項政策組織本學校的武術運動員到社區進行表演;也可以選出一些較好的武術運動員走進社區和社區的群眾進行交流比賽,提升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也可以邀請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去學校進行教課和訓練,利用體育運動會這個平臺大力宣傳武術運動,盡最大努力將武術運動普及到運動會中;也可以舉行全國性大學生武術運動會,宣傳武術運動,通過舉行不同層次的比賽,提高學生對武術的關注度,以大學為基點在各大城市宣傳武術運動。另外,目前,很多地區大學已經將武術運動納入到了必修課程中,尤其是體育院校,這樣能夠更好地發展武術運動培養一批較為專業的師資力量,讓學生能夠系統的學習武術運動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因此,有條件的大學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培養更多的專業師資,來滿足社會的需求,推廣武術教育。條件薄弱的院校可以引進這些教師進行武術教育與教學,從而為我國的武術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