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冬冬
重特大事故多發是當前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最突出的矛盾。從2015—2019 年,我國在危險化學品生產、貯存、運輸、廢棄處置等環節,共發生重特大事故10 起,造成344 人死亡,已經形成系統性安全風險,嚴重損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嚴重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穩定。尤其是江蘇省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以下簡稱“響水事故”),更是按下了防范化解危險化學品系統性安全風險的快進鍵。
系統性風險的概念,于2003 年首次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出,指在社會、金融和經濟領域內產生的影響人體健康和環境的風險。系統性風險具有復雜性、不確定性、歧義性、跨界、無法由單一機構管理、容易社會性放大等幾個顯著特征,與“簡單風險”不同,系統性風險對風險治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危險化學品行業,作為國家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突出且復雜的系統性安全風險。我國是世界第一化工大國,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達21 萬家,涉及2 800 多個種類,2018 年產值占全國GDP 的13.8%,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行業整體安全條件差、管理水平低、重大安全風險隱患集中。而且,危險化學品安全涉及鏈條長、環節多,生產、貯存、使用、經營(購銷)、運輸、廢棄處置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風險,任一環節稍有疏忽,都會釀成慘劇。再有,多次監管體制改革后,部門監管職能交叉、存在漏洞,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監管體系,造成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全鏈條管理斷檔失控的局面。最后,行業在迅猛發展之時,忽視了人才隊伍的培養,人才缺口變大與需求旺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為此,在響水事故之后,2019 年4 月,國家啟動了《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制定工作。在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站在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上,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基層和化工、安全、環保等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歷時近1 年時間,《意見》于今年2 月26 日印發。
《意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行動綱領指南,標志著我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意見》將著力解決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基礎性、源頭性、瓶頸性問題,全面提升安全發展水平,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環境。
具體到防范化解危險化學品系統性安全風險方面,《意見》提出了嚴格安全準入、嚴格標準規范、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深入開展安全風險排查等舉措。在落實危險化學品企業的主體責任方面,《意見》要求強化法治措施、加大失信約束力度、強化激勵措施,通過扭住企業這個安全生產責任主體,抓住企業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這個關鍵因素,全面提升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水平。
治理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走系統化之路是正途。以《意見》為行動綱領,以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為重點,以系統性策略為指引,必將在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之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