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冬冬
2020 年已經過半。上半年,一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工作生活節奏,為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按下了“暫停鍵”,更為特殊情況下的安全生產工作增添了壓力。盡管疫情突如其來,但我國仍然實現了上半年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事故總量、較大事故、重大事故保持“三個繼續下降”的良好局面。成績來之不易。
6 月13 日,正值全國“安全生產月”期間,在G15 沈海高速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良山村附近高速公路上,發生了液化石油氣槽罐車爆炸事故,截止到6 月17 日,造成20 人死亡,并有多人傷勢較重。鑒于此,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決定對事故查處實行掛牌督辦,督促各方壓實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加強危險貨物運輸全鏈條安全監管,健全完善聯合執法機制,推進企業切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交通運輸部也緊急通知,舉一反三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生產工作。
據報道,“6·13”事故車輛所屬企業——浙江省瑞安市瑞陽危險品運輸有限公司,自2016 年來已受到管理部門10 次行政處罰,內容涉及車輛未按要求檢測、押運人員證件偽造、未按規定實施安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的事實十分典型。
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既是老生常談,又是永恒話題。在《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中,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是兩個專題之一,明確要求從安全責任、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訓、應急救援5 個方面予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具體說,就是要求企業安全責任鏈條要嚴密,安全管理制度要完備,安全投入要充足,安全培訓要全員,應急救援要實用。
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作為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的關鍵因素,必須要承擔起《安全生產法》規定的7 項法定職責,一是擔責,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二是建制,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三是教育,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計劃;四是投入,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五是除患,督促、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六是應急,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七是報告,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總之,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要全面負責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所謂全面負責,是在管理生產經營的同時,必須負責管理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規范,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經營工作之時,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生產工作。一旦企業法定代表人或實際控制人未能全面、有效履行,就將接受法律的制裁。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堅持最嚴格的安全生產制度,什么是最嚴格?就是要落實責任。要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只要從企業主要負責人到每一位基層員工,都能明晰責任,擔起職責,“從根本上消除隱患”必將前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