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磊 許學瑞
為使風險監測預警數據發揮作用,支撐安全生產工作,建設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勢在必行。在“十四五”期間,建設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組織體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有效監管,以科技信息化助力安全生產。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以信息化推進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現代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應急管理部黨組將安全生產信息化作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黃明書記親自部署全面加強信息化工作,成立以尚勇同志為組長的科信攻關小組。在應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的統一調度和指揮下,科信攻關行動取得重大成果,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尾礦庫、煤礦的部分數據已經接入到應急管理部。
但是鑒于風險監測預警數據分析專業性強、風險研判技術復雜、預警信息時效性強、風險實時動態變化等特點,僅僅獲取原始數據是遠遠不夠的。如何使數據發揮作用并支持安全生產工作,首先要成立國家級監測預警專業機構,運用多學科理論和方法解決數據分析研判,進而發布預警預報,支持安全生產監管監察。
在這方面,國內外相關行業領域(地震、水利、氣象等)通過建設風險監測預警中心,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監測預警,使行業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我國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經驗。鑒于目前的形勢和條件,建設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和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已經迫在眉睫,而且具備基本條件,勢在必行。
一是立足實戰,面向全國安全生產大局,緊密圍繞應急管理部黨組中心工作,通過日復一日的扎實工作,開展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切實做好決策支持和技術服務。
二是示范引領,先行建設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帶動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工作。
三是急用先行,先在重點行業領域開展風險監測預警工作,逐步推廣到所有行業。
四是以用促建,按照邊建設、邊運行、邊完善的思路,通過實際應用發現不足,不斷優化提升。
五是科學規范,優先建立標準規范制度體系,嚴格責任和質量管控,確保數據質量和工作效能。
六是速建快用,可以依托技術條件等基礎較好的機構(單位),擴充人員,增加職責,創造條件,盡早完成建設任務,并盡快開展監測預警工作。
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是國家級應急平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體系的技術心臟和核心智庫,示范引領地方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企業的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工作。
開展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技術工作,為應急管理部安全生產決策提供技術支持,為相關業務司(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地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企業的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提供技術服務。
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負責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的技術支撐和平臺運行管理工作,承擔安全生產風險數據實時監測、態勢分析、風險研判、風險評估、警情報送,協助業務司局研究建立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的體制機制和制度標準體系,承擔地方和企業風險監測預警工作的技術指導、質量管理等技術支撐保障任務:
一是進行安全生產風險監測、分析、研判、評估,定期和適時向應急管理部(業務司局)提出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的日報、周報、月報、季報、年度公報、專題技術分析報告,為應急管理部黨組決策提供科技支持,為各業務司局安全監管和應急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二是承擔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冶金等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值守工作,分析研判重大、緊急安全生產風險警情,并及時向應急管理部(業務司局)提出安全生產風險預警和監管監察工作的建議。
三是接受有關司局委托,開展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法規、標準和工作制度體系研究,協助各業務司局研究建立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工作的發展戰略、長遠規劃、體制機制和制度標準體系。
四是組織研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分析研判等適用技術,研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指標體系、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影響因素及其耦合作用關系,建立國家、區域、行業、季節、氣象、政策等相關的宏觀安全生產風險預警模型和外部環境、人為因素、生產工藝、設備設施、經營管理等相關的微觀安全生產風險預警模型,確立風險監測預警技術路線。
五是承擔監測預警平臺各系統運行管理工作,排查各系統運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開展監測預警平臺功能優化完善的需求分析,及時向有關司局提出研發建議。同時,提出平臺各系統建設運維績效考評的建議。
七是開展監測預警工作的評估考核體系和考核方法研究,提出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工作績效考評的建議,協助業務司局對地方監測預警工作進行績效考評。
八是為地方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相關服務,示范引領地方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企業的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工作。
從長遠角度出發,在未來幾年,即“十四五”期間,需建設分級有序、運行可靠的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組織體系,使安全生產監管、事故災害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得到有效的科技支撐。
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體系的建設,應遵循組織體系統一、職責界限清晰、分級分工明確和保障支持協同的原則。
組織體系統一。統一的組織體系是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工作持續有效開展的強有力組織保障。在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統一指導下保質保量、有序推進各級監測預警中心建設,規范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強化隊伍建設,構建完整高效的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體系。
職責界限清晰。根據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及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組織體系架構,合理確定各級監測預警中心職能定位、規劃各級工作職責,建立職責界限清晰的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工作機制。
分級分工明確。各級監測預警中心應在本級應急管理部門領導下開展工作,實施本級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業務上接受上級監測預警中心技術指導和考評管理,對下級監測預警中心進行技術指導和考評管理,同時,各級監測預警中心應根據業務需求合理規劃內設機構工作內容,建立分級分工明確的工作責任體系。
保障支持協同。在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的指導下,各級監測預警中心應充分開展工作協同,建立完備高效的技術支撐能力,為國家各級應急管理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和技術支撐。建立可靠的運行保障能力,確保國家安全監測預警平臺平穩運行。建立有效的預警研判、處置追蹤、考評管理、質量控制等工作機制,保證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工作質量。
與大型出版企業相比,中小出版企業在資源壟斷、出版許可、網點布局、文化沉淀、社會責任等方面差距較大。因此,中小出版企業轉型升級不能效仿大企業的“高、大、上、全”。
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組織體系分為4 級,分別為: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省級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簡稱“省級監測預警中心”)、地市級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簡稱“地市級監測預警中心”)和縣區級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簡稱“縣區級監測預警中心”)。可延伸服務于工業園區、街鄉鎮的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
根據我國應急管理工作現狀,考慮建立大國應急管理體系、實現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工作的需要,規劃預警中心的設置。安全生產監測數據來源于企業生產、儲運、經營的各類設備設施,為確保企業工藝和經營等信息安全,保證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工作的客觀、公正,各級監測預警中心應由與監控對象無隸屬關系的獨立第三方運營。
中國安科院在長期的技術支撐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人才、技術以及部分高危行業風險分析研判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優勢。今年以來,中國安科院按照邊建設、邊運行、邊完善的工作思路,已經開展了監測值守、異常排查、警情通報、預警提示和態勢分析等工作,具備成立預警中心的基本條件,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應設立在中國安科院。省級監測預警中心設立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急管理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有條件的地市和縣區(園區、街鄉鎮)設立預警中心可采用多種渠道。危化、礦山等重點行業領域企業較多的地市和縣區應在應急管理部門下屬事業單位設立地方監測預警中心。
由于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管職責不同,各級預警中心的組織體制有所不同。為了實現監測預警功能,需要科學配置監測預警人員和機構。
針對目前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四缺一無”(缺少預警標準、缺少預警制度、缺少預警程序、缺少預警資源,沒有預警人員)的現狀,按照“由點到面、由上到下、有序開展”的原則,逐步建立起“國家指導、分級負責、各級響應”的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機制。
國家指導。按照應急管理部的統一安排,全國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在科技和信息化司的領導下,對地方各級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中心進行業務指導。
分級負責。各級監測預警中心在本級應急管理部門領導下開展工作,對本級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工作負責。
各級響應。接到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的警情后,各級監測預警中心應根據相應職責分別做出響應,按照警情支持本級安全生產監管、事故災害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
地方各級(省級、地市級和縣區級)預警中心是國家安全生產監測預警體系的縱向延伸,負責本級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的技術支撐和平臺運行管理工作,承擔本級安全生產風險監測數據分析、風險研判、風險評估、警情報送,是本級應急平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上級預警中心統籌和帶動下級預警中心的建設,其中縣區級預警中心根據需要推進重點園區等預警分中心建設。
地方各級預警中心負責轄區內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和質量控制,在本級應急管理部門領導下開展工作,業務上接受上級預警中心指導,按要求報送預警信息并收集整理預警和處理情況,為下級預警中心提供技術指導,并提供風險監測預警相關的社會化服務。
同時,應做好本級預警平臺的運行管理,貫徹落實國家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質量控制體系要求,配合完成本級監測預警中心工作績效考評和下級監測預警中心工作績效考評。組織開展本級及下級監測預警中心工作人員的能力培訓、考核、認證工作,確保人員隊伍的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