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杰
近日英國約翰遜政府對外宣布,將從明年起連續四年增加軍費,總額高達165億英鎊,平均每年增加41億英鎊,年均國防費用漲幅10%-15%。約翰遜本人聲稱,當前的國際局勢比冷戰以來任何時候都更加危險,更有競爭性,英國必須忠于自己的歷史并能夠支持盟友。因此,英國要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
在英國經濟探底、疫情嚴重、退歐面臨坎坷的關鍵時刻,約翰遜政府大幅提升軍費備受關注。有人猜測約翰遜此舉是想取悅美國,還有人認為其是想轉移民眾對其無力應對新冠疫情的怨氣。在筆者看來,約翰遜政府出臺這項政策有多方面的考慮,并非上述猜測這般簡單。
首先,增加軍費出于“忠于英國自己的歷史”考慮。回溯大英帝國的歷史,自工業革命以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大英帝國綜合國力強大,號稱“日不落帝國”,獨霸世界一百多年,特別是英國的海軍實力超群。然而,二戰后英國的國力日漸衰落,今天淪落為“二流資本主義強國”。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大英帝國海軍和空軍,早已成為歷史。放眼當今的英國,國防實力大打折扣。海軍除了新服役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外,拿得出手的驅逐艦、護衛艦屈指可數。空軍連戰略轟炸機都難尋蹤跡。陸軍只有20余萬人和幾百輛主戰坦克,英國將軍人數比坦克數量還多。從這個歷史視角看,英國當今的軍事實力可謂“昔非今比”。雖然英國現在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但隨著
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未來若有變動,英國被普遍認為將是第一“出局者”。為鞏固英國的政治地位,擴充軍備就是必須的。按約翰遜的表述,國防開支增長將“鞏固英國作為歐洲最大、北約第二大防務支出國的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英國軍費猛增有其戰略考量。
其次,增加軍費著眼于英國退出歐盟后的全球話語權考慮。英國退出歐盟后有可能在歐洲政治舞臺上漸行漸遠,對歐洲事務的影響力下降。為體現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存在,就必須跳出歐洲看世界,用全球視野來看問題。而增加軍費、迅速充實國防實力,是英國重新走向全球,令人刮目相看的一個戰略步驟。正因如此,約翰遜政府才會在新冠疫情高發的背景下,不顧輿論的反對堅持追加軍費。
再次,增加軍費還有軍工經濟學方面的考慮。英國國防預算增幅提升,有利于重振英國軍工研發、生產的雄風。英國軍力的衰退并不意味著其軍事研發和創新能力的同步衰退,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仍具備歐洲一流的軍事研發能力。一旦英國軍事研發投入增強,其國防現代化的能力不容小覷。約翰遜政府追加的大部分軍費將用于組建人工智能為主的“國家網絡部隊”和“太空司令部”,這不但有助于英國補齊軍事短板,而且有助于增加上萬個就業崗位,為降低失業率做貢獻。
實際上,英國增加軍費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美英軍事同盟把俄羅斯視為戰略勁敵,對俄羅斯的敵意最大,遏制俄羅斯在歐洲的崛起便是英國的一項國策。增加軍費符合英美同盟及北約的核心利益,不但能贏得美國的喝彩,也會贏得歐洲國家對英國的敬重。
然而,上百億英鎊對英國財政來說是筆巨額開支,當下英國的國債已超過GDP的100%,能否順利在國會得到通過,能否按計劃增加投入,能否取得實效,這些問題仍具有不確定性。即便英國政府能擴大國債規模籌集資金,而且把研發投入主要用于軍工新技術、太空技術等領域,但幾年后這一研發能否見效還有待觀察。在某種意義上講,約翰遜政府這次增加軍費的決策就有如賭博下注。▲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