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葏
收藏民俗錢幣,其實就是收藏民俗文化。每一枚民俗錢幣都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風情、價值取向和人文文化。驅魔辟邪、祭祀祈福、吉語討彩、倫理建德……它們猶如一個巨大的寶藏,留待人們去探索、去研究。
關于民俗錢幣的研究,爐別是收藏愛好者面臨的一大難題。民俗錢幣爐別主要是指鑄造地區的簡稱。不同地區生產的錢幣天然具備了地域“基因”,無論是圖案還是錢文,都有一定的民俗文化特色以及鑄造工藝特征。目前,大家所見的有蘇爐、京爐、浙爐、粵爐、桂爐、云爐、貴爐、川爐等,而浙爐即指浙江區域錢爐(官鑄、民爐)所鑄造花錢的簡稱。
浙爐花錢種類繁多,包括開爐錢、鎮庫錢、生肖錢、咒語錢、吉語錢、撒帳錢、廟宇錢、掛燈錢、棋錢、馬錢等。其中,吉語錢是浙爐花錢中數量較多的一類。其雋永俊秀的文字書法、疏密有致的布局以及錢文特有的文化內涵,讓不少收藏愛好者都鐘情于它。更令人傾心的是,不少吉語取材于《尚書》《詩經》《四書》等古代諸子百家的名言。可以說,一枚枚吉語浙爐花錢,就像一句句真心話的流露,表達了古人對愛情婚姻、家庭事業的人生祈福,也折射出古人的心理訴求和價值取向。
圖中所示的“功德豫懋 克昌厥后”花錢,即為典型的清代浙爐花錢。象之大者謂之豫,懋通茂,“功德豫懋”意為功德盛大。“克昌厥后”則出自《詩經·周頌·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后。”東漢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鄭玄箋稱:“文王之德安及皇天……又能昌大其子孫。”后因稱子孫昌大為“克昌”。另有《后漢書·方術傳·謝夷吾》:“上令三辰順軌于歷象,下使五品咸訓于嘉時,必致休徵克昌之慶,非徒循法奉職而已。”此外,《北史·僭偽附庸傳》云:“今托以大業,未見克昌之美。”《南史·齊宗室傳論》也有“有齊宗室,唯始安之后克昌”之說。由此可見,“功德豫懋 克昌厥后”意指以盛大的功德庇蔭子孫后代,令子孫昌容興盛。
另一枚“齊家治國 均齊方正”花錢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浙爐吉語花錢。其錢文所表現的正是儒家經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齊家治國 均齊方正”出自《禮記·大學》:“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古人十分重視“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是“治國”和“平天下”的根基。“齊”就是整肅,“齊家”就是整肅家風家規。古人所說的家風就是五常八德。這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也是數千年來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
一枚小小的花錢,乍看起來,似乎并不起眼,當你認真感悟到它豐富文化內涵的時候,便明白了我們的祖先對自然、人事、經濟、社會真實完美的認知、極富智慧的表達和充滿理性的態度,并不由得令人對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先人產生無限的崇敬。而古錢幣收藏的價值不正在于此嗎?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所表現出來的對世人行事的規范和要求,將永遠伴隨著人類的存在而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