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英
【摘要】課堂小練筆是“讀寫結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課堂教學中落實小練筆的有效性,教師應當以文本為重要依據(jù),針對不同的課文內容進行充分的挖掘,適時適量進行有效的隨文練筆,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學生在練筆過程中不但心靈得到舒展,個性得到彰顯,而且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也得到不斷地豐富和提升,真可謂一舉兩得。
【關鍵詞】仿寫;拓寫;改寫;補寫;續(xù)寫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寫作、表達,寫作是閱讀的鞏固和發(fā)展。”葉圣陶說過:“要利用好語文教材,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形成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文本為范例指導學生進行隨文練筆,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把語言文字的積累與運用有機結合,使讀寫相得益彰。
鑒于此,我們中高年級語文科組別出心裁,結合我校實際,開展了“中高段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研究”這一個小課題,在研究的實踐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加強課堂小練筆確實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福音,其效果是令人驚喜的。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學以致用,精品仿寫
我們知道,小學生的模仿才能是很強的,同時我們也知道,仿寫是引導小學生從閱讀到獨立寫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是領悟寫作方法的有效途徑,也是最容易為小學生所接受的。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名家名篇,這些名篇文質兼美,我們要用心指導學生積累精彩的句段,進而從這些句段中體會到名家用詞用句的精妙,領悟出表達方法并能恰當運用。
如,《秋天的雨》教學片斷:
師請個別學生讀完課文第二自然段后,視頻播放秋天的雨給了大自然變化的景象,讓學生仔細觀察。接著,師出示文段并提問:秋天的雨還會把什么顏色給誰?
生:我看到了“秋天的雨把紅色給了大石榴。”
師:你們真是會想象的孩子!你會寫秋天的雨嗎?你來寫一寫吧!
學生練筆。
生:“秋天的雨把紅色給了大石榴,紅紅的石榴像一盞盞小燈籠,搖啊搖啊,引來了美麗的小姑娘。
又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課后小練筆給出四幅圖,讓學生選擇一幅寫幾句話,這就是方向。怎么寫?教師要結合課文描寫語言的表達特點設計訓練形式,可以設計用“有的……有的……有的……”或“時而……時而……時而……”任意句式描述自己喜歡的一幅圖。這樣學生通過觀察想象“創(chuàng)生”建構語言,運用教師給出的句式就可以有效精準地隨堂練寫幾句話。
其實,現(xiàn)在很多課文都為學生提供了很多仿寫的資源,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善于抓住課文中寫法上的精妙之處,充分利用它,引導學生仿寫。只有講究方法幫助學生體驗“只要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喜悅,才能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勞動的收獲,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地拿起筆投入寫作中,體驗到寫作的那種樂趣。只要引導學生把課文的語言文字靈活地改變,學以致用,就能真正做到讀寫結合的有效性。
二、閱讀感悟,片段拓寫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能讓學生體會到人間情感的真善美。我們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讓他們的心靈有所觸動,因情而發(fā),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導學進行感悟式的課堂小練筆。
《將相和》一文中,藺相如因為維護了趙國的尊嚴招來了廉頗的妒忌,廉頗想方設法處處為難藺相如,幸好藺相如胸襟廣闊,從不計較,后來廉頗經過反思,勇于改過,藺相如也以大局為重,與廉頗冰釋前嫌。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藺相如和廉頗各自的美好品質,在教學中,筆者是這樣設計的:先引導學生看插圖,并說:當廉頗“負荊請罪”的時候肯定有很多心里話要跟藺相如說,現(xiàn)在你也來當當小作家,發(fā)揮你的想象,為他們設計一段對話,接著出示:“廉頗跪在地上請求說:“ ? ? ? ? ? ? ? ? ? ?”藺相如趕扶起廉頗,拍拍他的肩膀說:“ ? ? ? ? ? ? ? ? ? ?”由于學生對課文有了深入的閱讀感悟,他們的思路被打開了,情感迸發(fā)了,這時候抓住時機進行隨文練筆,自然水到渠成地達到了效果。
三、角色換位,內化改寫
我們知道,小學語文課本每個年級都編排有古詩,在教學時,我們也可以設計課堂小練筆。可以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試著讓學生把古詩改現(xiàn)代小短文,把古詩的意境通過記敘、描寫這種容易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教學《小兒垂釣》這首詩時,筆者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然后仔細觀察課文的插圖,從詩人的角度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小短文:“夏天一個的下午,一個頭發(fā)蓬亂小男孩來到了一條小河邊正學著大人的樣子全神貫注地釣魚,小男孩歪著身子坐在草地上。過了一會兒,他忽然聽到遠處有一個過路的人向他問路,他連忙遠遠地向問路人擺了擺手,因為他害怕驚動了魚,把魚嚇跑了,所以不敢大聲回答……”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與詩句的意境相結合,讓學生動動筆頭,就更夠把深奧的古詩改寫成簡單易懂的現(xiàn)代小短文。
又如:在教學習作例文《鯨》一課時的教學片段:
師:現(xiàn)在通過學習,你們對鯨的體形、種類和生活習性都了解了。現(xiàn)在你們來試著寫一下,題目叫《鯨的自述》。誰知道什么是“自述”?
生:自述就是自己介紹自己。
師:說得真好,現(xiàn)在就請你們以鯨的身份,寫一篇《鯨的自述》的小練筆。
通過這樣,以文本為基礎,讓學生進行角色換位的隨文練筆,不僅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達到了以閱讀促進寫作的目的。
四、厚實文本,空白補寫
有一些課文,作家有意留下空白,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教師要熟悉教材,找準時機,讓學生進行空白補寫的練筆。如,《觸摸春天》一文,就是讓學生進行空白補寫的例子。課文描寫了盲女孩安靜用神奇的靈性攏住了蝴蝶又把蝴蝶放走的故事,寫出了她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情感。文中有一句話,“……安靜仰起頭來張望。”安靜的一個“仰起頭來張望”,她在張望什么?作家并沒有寫出來,這就引發(fā)了我們的無限遐想,筆者抓住這個時機,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讓學生進行補寫:她仿佛看到 ? ? ? ? ? ? ? ? ? ? ,感受到了 ? ? ? ? ? ? ? ? ?。通過這樣,讓學生展開想象,抓住空白點進行補寫,不僅厚實了文本,更是鍛煉了學生的習作能力。
教學《魚游到了紙上》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年青人正在一絲不茍地畫魚,假如你也是在圍觀的人群中的一員,你會看到觀眾有怎樣的反應?選擇其中一個觀眾寫下來(寫出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這樣的課堂小練筆,有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理解,再加上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去補寫這“空白”處,原來的文本更厚實了。
五、結尾延伸,想象續(xù)寫
有的課文結尾能留給讀者想象。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抓住時機,設計一個讓學生進行延伸情節(jié),補充結局的小練筆,這對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有很大的好處。教學《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文,文章的結尾是“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剛好在風中飄動著……”這個結局是和上文小男孩拿胡子做繩子放風箏相似,當鳥太太的晾衣繩不夠時,正好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在風中飄動,學生根據(jù)上文很自然的會想到鳥太太會怎樣做,這樣的續(xù)寫,給了學生傾述的機會,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高漲。再比如,在學習課文《小木偶的故事》時,小木偶只會笑,不會其它表情,遇到了一些令它著急又難過的事情,遇到了小女巫,小木偶獲得了豐富的表情,之后小木偶又會遇到什么事情呢?發(fā)揮想象,續(xù)寫故事。如此以來,學生能夠將自己的體會和真實情感投入到隨筆練習中,豐富學生的寫作形式,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事實證明,合理的想象,續(xù)寫故事是學生難得的練筆機會,這樣的練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欲望,提高讀寫結合的實效。
通過多次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隨文練筆”能夠架起閱讀跟寫作有機結合的重要橋梁,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的一種好辦法。只要我們用心設計隨堂小練筆,學生一定能在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基礎上,充分感受到習作的快樂和成功感,一句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夏德剛.課堂小練筆的基本類型及功用[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411/10/1122992_277533719.shtml.
[3]曹鴻飛.語文課堂練筆的落點選擇[J].小學教學設計,2006(28).
[4]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材教法的改革與實驗[OL].https://www.ruiwen.com/news/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