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在軟件行業中,工業軟件只占很小的比例,卻是工業制造的大腦和神經。《中國工業軟件發展白皮書(2019)》顯示,目前國產工業軟件發展雖已起步,但整體水平有限、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與其它行業相似,我國船舶工業使用的軟件也大多從國外引進,雖然較早就開始了信息技術在造船領域的應用,現在也有獨立自主研制的設計和制造軟件,但國內船舶工業軟件目前在船舶工業所占份額極其有限。這除了技術層面,跟國內船舶工業軟件難以實現商業化也有很大關系。
先進性難敵國外工業軟件
當前,全球呈現歐美軟件一統天下的局面。在核心工業軟件中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領域,法國達索、德國西門子、美國PTC和Autodesk產品在我國市場占有率達到90%以上;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軟件領域,美國的ANSYS、ALTAIR、NASTRAN等公司占據了我國95%以上的市場份額;計算機輔助制造(CAM)領域,我國市場主要被德國西門子、施耐德和美國通用、羅克韋爾等國外巨頭占據。在船舶工業領域,軟件市場份額與此類似。
我國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在船舶工業軟件研制和推廣方面雖然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但總體來說,國內軟件性能還不夠完善,缺乏一體化集成,各類軟件之間大量接口開發缺乏船舶軟件統一的數據標準,導致國產船舶工業軟件的先進性不夠,所以使用客戶不多,市場占有率不高,商業化程度低。
在性能和效率上不如國外先進工業軟件,自然就很難改變船企的使用選擇習慣。與此同時,工業軟件具有很強的繼承性,國內船企進口船舶工業軟件后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二次開發與集成,已經注入了大量有關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管理數據,從而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和粘性。正是這樣,即使是國產船舶工業軟件在價格或其它方面有所優惠,船企也不會輕易更換。而市場打不開,研發資金得不到保證,更嚴重的是軟件因為缺乏應用驗證造成完善、更新無法展開,從而在不斷迭代升級的國外軟件面前愈顯落后。另外,國外工業軟件在高度占有市場和一統天下的同時,已建起生態系統,已然無形中成為一種行業標準,造成國內市場對國外軟件產生了優先偏好。
自主研發形不成氣候
國內船舶工業軟件在自主研發中,也存在很多問題,使得行業內自主研發形不成氣候。概括地說,主要有四方面問題。
一是缺乏統一規劃和統一的系統平臺,開發各行其道。比如,對船舶CIMS的開發和實施統一規劃不夠,往往是根據各自發展需求和投入力度解決局部的問題。正因為這樣,信息孤島現象嚴重,信息不能互通,阻滯了信息化的整體進程。二是缺乏集中領導,沒有形成合力。目前,很多大中型船舶企業都有一定的軟件開發力量,但由于一些管理機制的問題,這些力量沒有整合起來形成合力,而是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大大削弱了行業整體開發實力。三是缺乏資金支持,項目難以開展。工業軟件企業往往都是中小民營企業,基礎研發投入嚴重不足,且難以和技術積累較深厚的大院所開展深入合作。社會資本則更愿意投入“短平快”項目,致使工業軟件這種高技術含量、高風險、高投入的項目則少人問津。四是缺乏產品化開發,成果不能共享。由于各企業自行籌集有限的經費,建立和開發為各企業自身服務的信息系統,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品化的造船軟件產品。再加上各企業的環境條件的不同、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開發出來的成果無法實現共享。
“拿來主義”和盜版泛濫影響推廣應用
工業軟件的生命力在于市場需求和數據積累。我國工業化、信息化過程中,一些船舶工業企業過于依靠“拿來主義”,認為國外軟件能直接引進,又先進好用。有些大型企業更是崇洋心理作怪,喜歡采購國外知名軟件。這些都無疑加大了國產工業軟件突破歐美軟件生態圈的難度。
當前,我國工業軟件盜版現象也非常嚴重。據統計,現今中小制造企業使用的工業軟件盜版率在七成以上,船舶行業也不例外。市面上大量流行的國外盜版軟件搶占了中低端市場,嚴重擠壓了國內軟件企業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制約了國產船舶工業軟件商業推廣的發展。
造成這種泛濫的原因很多,有國外軟件公司出于某種居心放任作假的原因,也有國內知識產權打擊力度不力的原因,更有一些船企貪圖低成本少付出的原因。不管是出于哪種原因,都毫無疑問地成為了我國工業軟件市場亂象和狙擊船舶工業軟件國產化的幫兇。
未來打破商業化困局之策
要實現我國船舶工業軟件商業化,首先必須依靠政策支持,牢固研發創新基礎,擴大行業應用推廣,促進軟件先進性不斷提升。只有把這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做好了,后續的商業推廣和市場占有率難題才會迎刃而解。
工業軟件的背后是無數知識的結晶,需要各種基礎學科的支撐,需要各學科專業人才的支撐。因此,我國船舶工業軟件的自主可控和全面商業化絕不可能依靠船舶工業一個行業的力量所能實現,只有多行業同心協力開展跨界合作,形成造船業為主,調動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的研發環境,并結合國內工企特點和實際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研發,才會使國內船舶工業軟件研制產生質的飛躍。
工業軟件的發展前途在于市場,沒有商業應用,就沒有產品的生命力和發展動力。要使國產船舶工業軟件擁有廣闊的市場,除需要打造良好品質外,還需要在三方面發力:首先,研發過程中,從一開始就應該有一整套的商業推廣規劃,并在執行中不斷完善和提升,而不是研發出產品后才臨時突擊,更不是埋頭開發而不顧銷售。其次,要引導國內船企積極使用國產船舶工業軟件,推動整個行業助力熱情高漲。這需要國家政策鼓勵,也需要行業組織的引導,更需要船企民族工業意識。最后,要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使國產船舶工業軟件權益得到真正有效保護的同時,徹底消除國外盜版軟件泛濫的亂象。
國產船舶工業商業化之路必是一場持久戰,也可能會困難重重,但值得欣慰的是,國內工業軟件企業的發展潛力正在得到市場認可,采用國產軟件的認同感在船舶業逐漸提升。相信我國船舶工業軟件的商業化一定會迎來歡欣鼓舞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