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孟廣



摘要:利用CGSS 2013數據,對比分析中國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差異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實踐水平偏低,城市居民個人環保行為和公共環保行為均高于農村居民;環境問題認知對城市居民個人環保行為的積極影響大于農村居民,而對農村居民公共環保行為的積極影響大于城市居民;環境知識有助于城鄉居民采取個人環保行為,但對城市居民公共環保行為存在負向影響;環保工作滿意度有利于城鄉居民實施環保行為,但對城鄉居民個人環保行為和公共環保行為的影響效應不同。
關鍵詞:環保行為;城鄉比較;環境問題認知;環境知識;環保工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X2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0)18-0185-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8.037
Comparative study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Analysis based on CGSS 2013 data
CHENG Meng-gua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CGSS 2013 data, the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practic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was low, the personal and publ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ural resident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cognition on pers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positive effect on publ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of rural resident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urban residents;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was helpful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o take pers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but had negative effect on publ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job satisfaction was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ut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pers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and publ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urban-rural comparison;environmental problem cognition;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job satisfaction
當前,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據2018年全球環境績效指數(EPI)顯示,在180個國家中,中國排名第120位,仍低于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1]。為改善生態環境、滿足新時代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環境需要,十九大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舉措。然而,著力解決環境問題不僅是政府的職責,更需要全民的共同參與,由此居民的環保行為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環保行為強調個人主動參與、付諸行動來解決或防范生態環境問題[2]。與西方學者多學科、較深入地研究環保行為并取得豐碩的理論成果相比,中國學者于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關注環保行為。已有研究偏重從環保行為政策取向[3]、環境態度-環保行為關系[4]、大眾媒介和文化等社會因素[5,6]研究環保行為,忽視個體環保行為背后的結構性因素[7]。近年來,由于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污染企業下鄉導致農村地區外源污染加重,這與農業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一并成為農村主要的環境問題[8]。同時,城鄉二元結構削弱了農村的環境治理能力,加大了城鄉環境差距[9]。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全國居民或城市居民[10,11],對城市居民、農村居民2類群體的環保行為關注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從實證角度比較分析城鄉居民環保行為的差異及影響因素,為提高居民環保行為參與水平和政府環境治理公信力提供參考。
在公共環保行為領域,環境知識對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影響存在較大差異。模型2顯示,整體上環境知識對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并不存在顯著影響;但模型4和模型6顯示,環境知識對不同戶口類型居民公共環保行為存在顯著影響,且影響方向相反。模型4顯示,環境知識在1%的水平上對城市居民公共環保行為存在負向顯著影響(b=-0.043),而模型6則顯示,環境知識在5%的水平上對農村居民公共環保行為存在正向顯著影響(b=0.021),這與已有研究認為環境知識對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存在正向顯著影響并不一致[16]。Guagnano等[17]提出的“態度-情境-行為”環保行為預測模型認為,情境因素是個體選擇某一特定行為時面臨的客觀因素,當外部環境不利時,環保行為對環境知識的依賴則會發生變化。由于中國居民參與公共事務治理的程度不高,配套制度不完善,導致居民參與公共環境治理面臨物質、制度及技術等多因素制約,難以承擔高昂的參與成本。環境知識不僅代表居民對一般環境問題有一定了解,還代表對參與環境治理的渠道有一定了解。盡管居民環保意識提高、參與意愿增強,但受制于當前環保領域參與成本較高、參與渠道不暢、參與效果不明顯等原因,居民參與公共環保行為的積極性受挫,從而抑制了城鄉居民的公共環保行為。
2.2.4 環保工作滿意度的影響 城鄉居民環保行為不僅受個人認知影響,強有力的地方政府環境治理效果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18]。從總體來看,環保工作滿意度對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存在正向顯著影響。模型1和模型2顯示,環保工作滿意度均在1%的水平上對全體居民個人環保行為和公共環保行為存在正向顯著影響。進一步分析可知,模型1的系數大于模型2(0.098>0.080),說明環保工作滿意度對全體居民個人環保行為的影響更大。
模型3和模型4顯示,環保工作滿意度對城市居民個人環保行為的影響小于公共環保行為(0.100<0.109),即城市居民對環保工作越滿意,越愿意采取公共環保行為。與之相反,模型5和模型6顯示,環保工作滿意度對農村居民個人環保行為的影響大于公共環保行為(0.103>0.058),即農村居民對環保工作越滿意,越愿意采取個人環保行為。另外,模型4和模型6還顯示,環保工作滿意度對城市居民公共環保行為影響大于農村居民(0.109>0.058),可能是由于城鄉居民對政府治理模式、民眾參與環保活動的關注與了解程度不同所致。一般而言,城市居民更加關心生活質量和健康,對與自身相關的政策決議和重大環境問題事件更為關注,因此,城市居民對環保工作滿意度越高,越傾向于采取公共環保行為。
3 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將居民環保行為劃分為個人環保行為和公共環保行為,利用2013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 2013)數據,比較分析城鄉居民環保行為的差異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從總體來看,城鄉居民較少采取環保行為,且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存在顯著差異,城市居民個人環保行為和公共環保行為整體均高于農村居民。受可持續生計方式、環境知識掌握程度及環保工作滿意度等多重因素影響,城鄉居民的個人環保行為和公共環保行為存在差異。本研究為提高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參與水平、改善嚴峻的環境問題提供現實依據,并得到以下結論。
1)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尤其是公共環保行為)實踐水平偏低,戶口是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分化的重要標尺,城市居民個人環保行為和公共環保行為均高于農村居民。
2)環境問題認知對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存在正向顯著影響,但在差別暴露理論下,環境問題認知對城市居民個人環保行為的影響大于農村居民。在城鄉地區可持續生計方法差異下,環境問題認知對農村居民公共環保行為的影響大于城市居民。
3)環境知識對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存在顯著影響,但對不同戶口類型居民在不同領域環保行為的影響不同。較高的環境知識掌握程度有助于城鄉居民采取個人環保行為、農村居民采取公共環保行為,但對城市居民公共環保行為存在顯著負向影響。
4)環保工作滿意度對城鄉居民環保行為存在正向顯著影響,但對城市居民公共環保行為和農村居民個人環保行為影響更大。在公共環保行為領域,環保工作滿意度對城市居民的影響大于農村居民。
參考文獻:
[1] 董戰峰,郝春旭,李紅祥,等.2018年全球環境績效指數報告分析[J].環境保護,2018,46(7):64-69.
[2] 孫 巖,武春友.環境行為理論研究評述[J].科研管理,2007,28(3):108-113,77.
[3] 胡應得.排污權交易政策對企業環保行為的傳導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16):88-91.
[4] 孫 巖,宋金波,宋丹榮.城市居民環境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管理學報,2012,9(1):144-150.
[5] 張 萍,晉英杰.大眾媒介對我國城鄉居民環保行為的影響——基于2013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數據[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30(4):122-129.
[6] 景 軍.認知與自覺:一個西北鄉村的環境抗爭[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6(4):5-14.
[7] 彭遠春.我國環境行為研究述評[J].社會科學研究,2011(1):104-109.
[8] 李玉紅.中國農村污染工業發展機制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7,38(5):83-92,112.
[9] 李 賓,張象樞.基于城鄉二元結構的農村環境問題成因研究[J].生態經濟,2012(4):172-174.
[10] 王玉君,韓冬臨.經濟發展、環境污染與公眾環保行為——基于中國CGSS2013數據的多層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30(2):79-92.
[11] 歐陽斌,袁 正,陳靜思.我國城市居民環境意識、環保行為測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地理,2015,35(11):179-183.
[12] 龔文娟.中國城市居民環境友好行為之性別差異分析[J].婦女研究論叢,2008(6):11-17.
[13] VAN L,KENT D,RILEY E,et al. The social base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 A review of hypotheses, explan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80,44(2):181-197.
[14] 田素妍,陳嘉燁.可持續生計框架下農戶氣候變化適應能力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5):31-37.
[15] 師 碩,鄭逸芳,黃森慰.城市居民環境友好行為的影響因素[J].城市問題,2017(5):81-88.
[16]袁亞運.我國居民環境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3數據[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6,30(4):40-45.
[17] GUAGNANO G A,STERN P C,DIETZ T. Influences on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s: A natural experiment with curbside recycling[J].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995(5):699-718.
[18] 施生旭,甘彩云.環保工作滿意度、環境知識與公眾環保行為——基于CGSS 2013數據分析[J].軟科學,2017,31(11):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