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河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明確提出了對果品多樣性的要求。果樹種植中要積極預防和治理果樹病蟲害問題,并確保果樹種類的適宜性。基于此,分析北方果樹種植中主要的病蟲害種類及病蟲害發生的成因,并提出相應的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 北方果樹;病蟲害;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436.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11
1 北方果樹主要病蟲害種類分析
1.1 病害
1)黑痘病。病癥表現:在果實表面有圓形病斑,病斑的中間和邊緣分別是灰白色和紫褐色。一旦果樹染上這種病害,果實上的褐色圓形小點逐步變成灰黑色[1]。2)縮果病。感染縮果病的果樹樹干會出現深色病斑,樹皮也呈深色,而果實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凹凸不平。該病害主要是硼元素缺失造成的,北方土地中砂礫占比較高,在土壤酸化的影響下,有機物質的含量較低,進而造成硼元素的缺失。3)炭疽病。果樹一旦染上炭疽病,會在果實上出現一系列圓形褐色病斑,在染病后期,病斑的中央會出現小黑點。該病在蘋果樹和梨樹等果木上比較常見,初發期主要集中在6—9月[2],而泛濫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月。
1.2 蟲害
果樹種植中常見害蟲主要包括食葉性害蟲、吸汁性害蟲、鉆蛀性害蟲等。在鮮果類果樹中,主要包括蚜蟲、梨小食心蟲、蘋果紅蜘蛛等。其中,蚜蟲以成蟲和若蟲刺吸葉和枝梢的汁液,葉片被害向后橫卷影響新梢生長發育,年發生1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樹皮縫越冬。
2 北方果樹主要病蟲害發生的成因分析
2.1 病蟲害預測力度不足
果園的生態系統與氣候條件和季節的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緊密相關的聯系。每一年的氣候和降雨等是不相同的,進而對病蟲害的發生時間產生了相應的影響。此外,一些種植戶往往在病蟲害高發階段采取措施,尚未從果樹的生長規律出發,也沒有對不同生長期的特點進行深入分析,不利于果園生態化監控的落實,無法對病蟲害的發生予以及時預測,其預防效果不顯著,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2 防治方式的多元化缺失
在果樹栽培過程中,管理措施的完善性不足,一些防治病蟲害的農業和生物措施見效時間較長,而且其方法的復雜性突出,使用效益并不明顯。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對施用農藥存在著極大的依賴性,防治方式的多元性不足,面對果樹病蟲害的出現,如果集中施用農藥,將會大大增加果品中的農藥殘余量。
2.3 對果樹自身抵抗性開發并不重視
果樹的健康生長與果樹自身的樹體特性、生長環境等有著密切的聯系。果樹健康生長,再加上穩定的生態系統,可以有效抵抗病蟲害的出現。所以要注重土壤供水、供肥能力的提升,加強果樹吸收能力,給予果樹健康生長一定的保障。
3 北方果樹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3.1 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3.1.1 農業防治
3.1.1.1清園
入冬到果樹萌芽之前,要對果園內的腐爛病枝進行清理,將樹上殘葉和拉枝物清除到位,做好地面落葉和落枝的清掃工作,在樹盤內進行深埋,確保良好的清除效果。此外,還要注重對自然生成的老翹皮進行刮除處理,將技術要求落實下去,如刮凈、涂藥以及抹泥等[3],在涂藥環節中,優先選擇辛菌胺等藥劑。
3.1.1.2合理施肥和灌溉
為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和結構,必須高度重視施肥和灌溉,促進果樹的健康生長。水肥充足有助于果樹抗性的提升,可以確保果品質量和品質。
3.1.1.3樹體噴藥
樹體噴藥的最佳時間為3月初[4],噴藥時要保證均勻,并噴到地面上。在樹干基部,要涂抹黏蟲劑或廢機油,也可以綁扎塑料帶,避免害蟲上樹。也可在樹干基部使用藥環,或者借助樹干自動注藥機進行注射。在藥物選擇中,多菌靈和甲基硫菌靈等比較常見,其藥效期并不長,而且毒性低,可以保證較低的農藥殘留量。
3.1.1.4加強田間管理
要保證修剪的合理性,確保良好的通風透光效果,將田間濕度降至最低,避免果實上出現傷口。針對葡萄等架形果樹,要高度重視改良架形,提升著果部位,避免發病。
3.1.2 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在保護果樹和消滅病蟲害等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芽明顯膨大期,所噴施的殺蟲劑要具備較高的濃度,防治對象主要為越冬病蟲害。落花后7天,防治工作要重點涵蓋蚜蟲、紅蜘蛛等蟲害。在摘果后、落葉前,所噴施的殺蟲劑要具有高濃度的特點,確保將越冬害蟲消滅掉。在7月中下旬,要重點防治三代梨小食心蟲等害蟲。四代梨小食心蟲的防治主要集中在8月中下旬。在殺菌劑的使用中,石硫合劑、波爾多液、寧南霉素、春雷霉素、戊唑醇等經常使用;而在殺蟲劑選擇方面,滅幼脲、甲維鹽、螺蟲乙酯和氯蟲苯甲酰胺等比較常見;在殺螨劑方面,阿維菌素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選擇藥劑時,要堅持藥劑用量適宜和輪換使用藥劑的原則。
3.2 改善果園生態環境
如果種植品種尚未滿足多樣化需求,植被單一性較明顯,將不利于土壤營養的合理使用,對土壤營養合理分配造成較大影響。植被單一性顯著,威脅昆蟲多樣性,物種間的競爭薄弱,容易暴發諸多害蟲。
因此,要加強果園復合生態系統構建,保證植被配置和植被管理的科學合理性。植被物種豐富,可不斷提高果樹產量。建設復合生態系統要注重擴大果園的生態容量,繁衍更多種類的昆蟲和微生物,其中重點培養有益生物,防止害蟲出現。所以,要對果園植被的配置予以高度重視。
3.3 加強病蟲害防治計劃的制定
在制定病蟲害防治計劃方面,要將科學性和有效性體現出來,加強病蟲害防治規劃,不斷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在病毒傳播方面,雨水不容忽視,在雨水較多的年份要注重積極預防病害。干旱會使害蟲數量處于持續增長的趨勢,這時要注重防蟲工作。果品采摘完后要積極落實噴灑農藥工作。在綜合防治基礎上,還要加強種植管理實施,確保果樹樹枝修剪的合理性,有效保護果園生態環境,以防止出現病蟲害。
3.4 注重果樹種植管理
要注重增強栽培管理力度,提升樹體長勢,確保抗病能力穩步提升,將病蟲害發生程度降至最低。果樹種植方面要加強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保證灌溉和施肥等工作順利進行,有效落實修剪和清園等工作,遵循生態學規律,平衡果樹、病蟲關系,降低病蟲害。
3.5 提高用藥合理性
在病蟲害暴發階段,化學藥劑使用較常見,其見效快且施用方便。在長期使用農藥影響下,病蟲抗藥性出現,無法保證藥效充分發揮,導致農藥殘留,威脅人體健康。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合理用藥。
1)分析氣候和病蟲害發生規律,為病蟲害預測提供證據,且防治工作要在關鍵時期進行,給予防治效果強有力的保障。2)確保農藥品種選擇合理性,保證農藥低毒、高效,將農藥用量和濃度降至最低。3)做好宣傳工作。加強多媒體技術應用,如“果業微課”和“果農微信群”及公眾號等,積極發布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升宣傳力度,不斷提高技術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加強與專業媒體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果樹生產過程中注重宣傳報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提升群眾認知水平,積極推廣和宣傳綜合防治技術。
4 結語
在果樹種植中,要重視預防和治理果樹病蟲害問題,從不同的土質和氣候出發,確保果樹種類的適宜性,控制好化學藥品和農藥的使用量,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提高防治效果,確保果樹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英芳,王曉華.果樹病蟲害物理防治設施設備使用方法[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0,23(3):52-53.
[2] 張升,黃成艷,盛承發.性誘劑在果樹害蟲防治中的應用現狀與發展前景[J].耕作與栽培,2018(5):62-65.
[3] 孫瑞紅,武海斌,宮慶濤,等.利用昆蟲病原線蟲防治幾種果樹害蟲的關鍵技術[J].落葉果樹,2018,50(5):40-41.
[4] 張學武.試論微生物制劑在果樹害蟲防治中的應用與未來發展前景[J].現代園藝,2018(1):117-11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