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相信常識,這種常識就是萬物皆有周期,或者說,周期只會遲到,絕不會缺席。有些資金會沉迷于科技股牛市美夢,遲遲不愿被人叫醒。幸好監管層及時出手調整政策方向,打破科技平臺公司的壟斷,政策環境的變化只是科技股泡沫破裂的催化劑,價值規律才是這個市場周期輪回的本質。
投資股市最重要的事,不是賺最后的那個銅板,而是識別風險。市場的多數人都像飛蛾一樣沖向火堆,他們缺少理性思維,也厭惡有人潑涼水。他們對科技股牛市充滿著憧憬,期望股票永遠漲下去,但事物總是螺旋式的上升,不會一成不變的上漲。
如果沒有風險識別的能力,最好不要隨便進入股市。若沒有風險識別能力,就意味著跟隨市場多數人的情緒盲目跟風,這就是大家熟知的羊群心理。牛市尾聲,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樂觀的聲音,而悲觀的聲音卻很少。即使有人發出了預警,他們也會當作耳邊風,這就是人性。曲高和寡。這就是當下看空科技股的處境。
巴菲特為什么厲害,不是因為買了多少牛的股票。而是因為少犯錯誤,少犯導致本金永久性虧損的風險。為什么很少看到股市的常勝將軍,因為股市里面的人很容易把市場先生送來的禮物當作自己成功的能力和長期優勢,形成過于自信、甚至自負的心理。佛法把這種心理成為“我執”。事實上,一旦市場泡沫退潮時,你就知道誰在裸泳。也就是說,我們曾經信以為真的投資能力,其實更多來自于運氣和市場趨勢的慣性。
一旦經營的有利條件發生變化,科技公司的業績增速會變化,相應的價格趨勢和市場預期也會隨之發生轉變,你會發現,2000年的網絡科技泡沫股破了,2007年次貸泡沫破了,2015年的牛市泡沫破了,2020年的科技股的牛市也將難以為繼。
如果我們能夠汲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就不會在同一個市場摔倒。但不幸的是,人們很難回憶起過去千股跌停的歷史,股市的參與者就像金魚一樣,只有三秒鐘的記憶。
一些信號表明,我們離牛市結束的時間越來越近。包括股債收益比、成長股和價值股的相對收益率對比,都表明了成長股的泡沫已經超越了歷史極值,這一點類似于2000 年科技網絡股破滅的前夕。當然,筆者也相信常識,那些趴在歷史底部的冷門周期股,也有咸魚翻身的機會。
投資者一定要相信常識,而不要相信故事。但可怕的事,一旦故事變成了人人相信的邏輯,這種故事就有致命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