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
歡樂家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歡樂家”)是一家生產經營各類植物蛋白飲料、果汁飲料、水果罐頭等休閑食品的民營綜合企業。今年4月起,公司先后多次遞交招股說明書,擬登陸創業板,并募資約12.92億元投入到“智慧新零售網絡建設”、“年產13.65萬噸飲料、罐頭建設”、“營銷網絡建設”等多個項目。
盡管11月5日歡樂家已上會通過,但仔細研讀公司招股書,《股市動態分析》仍然發現了公司存在的一些隱患,包括產能利用率逐步下降,部分產品甚至跌至不足三成,但公司仍巨量擴產;此外,公司在2017、2018年分別進行高額分紅,但同時又大舉借債,不知是真有錢還是“假大方”;最后,公司飲料業務品類多元,且采取經銷模式,易產生拉高賒銷額與管理難度等弊病,損害業績。
產能利用率不足仍擴產
招股書顯示,歡樂家此次募資約2.58億元,用于“年產13.65萬噸飲料、罐頭項目”的建設,其中飲料產品新增年產能10萬噸,罐頭產品新增年產能3.65萬噸。歡樂家稱,項目實施后將會在緩解公司旺季產能不足、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公司產品結構,助力產品銷售規模持續擴張。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歡樂家報告期內的產能利用率并不像招股書中所說的那樣緊張,反而已十分低下:其中罐頭產品年產能利用率在2017、2018年還處于60%左右,在2019年又跌至50%;飲料產品產能利用率更是停留在30%的水平。即使在旺季,兩類產品產能利用率最高也僅達到80%的水平(見表一),可見公司原有產能利用率已嚴重過剩,其依然花費數億元繼續擴產的行為自然令人費解。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總營收還是主營產品各自營收,歡樂家銷售額漲幅均越來越小。整體上,公司營收漲幅從13.39%下滑至5.09%,其中罐頭產品漲幅從4.86%跌至1.08%,飲料產品下滑幅度更加明顯,上漲幅度從20.69%跌至8.29%(見表二)。顯然,銷售額的滯漲又為此次擴產增添一重壓力。新增產能一旦無法消化,很可能造成公司存貨堆積,加重業績負擔。
邊分紅邊借債
自2018年開始,歡樂家分紅力度陡然增加:2018年公司分紅額達8500萬元,2019年分紅額達8000萬元,兩年共計分紅1.65億元。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歡樂家資金儲備情況的確不錯,經營性現金流超過2億元,貨幣資金超過1億元。經計算,公司2018與2019年的自由現金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之和)分別約為1.53億元和1.01億元,均能夠覆蓋當期分紅額。
而看似“有錢”的背后,是歡樂家持續對外高額借款的事實。2017年-2019年,公司對外取得的借款現金分別為2.54億元、2.26億元、2.80億元。此外,公司還將本次募資金額中的1.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借款項目。
歡樂家分紅的底氣,究竟是源于自有資金的富裕還是外債的支撐,我們不得而知。此外,大額分紅之后又準備上市融資,歡樂家是否想掏空自己后再圈錢?或者想通過借債的方式,來實現分紅的同時還能保留原有資金儲備、保持較好業績表現的目的?關于上述問題,《股市動態分析》曾向公司發送采訪函,但截至本文發布尚未得到回復。
多元發展難維穩經銷模式存漏洞
2017年-2019年,歡樂家的飲料產品毛利率分別為35.37%、37.63%和42.57%,遠遠低于同行養元飲品和承德露露。(見表三)
歡樂家給出的其中兩點解釋是:一方面,養元飲品及承德露露飲料品類較為單一,而公司產品多元,其中乳酸菌、果汁等毛利率略低;另一方面,公司與經銷商約定銷售運輸費用等由經銷商承擔,公司以隨單折扣的形式予以支持,與同行相比,在收入和費用結構上體現為“低價少費”,故而毛利率較低。
歡樂家在招股書中提到,業務多元化下,若新產品銷售不及預期或者市場需求在短時間內出現重大變化而未能進行有效應對,可能會對經營和利潤產生不利影響。結合飲料營收增速減緩、毛利率較低來看,公司利潤已然受到影響。這是否意味著公司難以駕馭多元發展路線,進入了銷售瓶頸?
此外,公司產品銷售一直以經銷模式為主,但如上述所言此種模式會拉低產品利潤空間,且易拱高賒銷額。報告期內,其應收賬款及票據雖逐年降低,但仍比經營規模更大的養元、露露要高。
歡樂家稱,未來公司仍將保持以經銷為主的銷售模式。而長此以往,或將進一步損害其利潤與資金流動性。
綜合來看,盡管能夠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這些潛藏的瑕疵也可能會成為歡樂家日后行進的絆腳石。公司仍應加以重視,以保證自身與相關投資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