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健
摘 要 近年來,林業行業的快速發展讓杉木速生豐產林建設受到了廣泛關注。杉木速生豐產技術能夠提高杉木的種植質量與經濟效益,符合林業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應當加強對杉木速生豐產技術的推廣力度,擴大其普及范圍,滿足林業發展的經濟需求。基于此,以同樂林場杉木種植為例,研究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推廣應用的措施。
關鍵詞 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推廣應用
中圖分類號:S791.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31
種植杉木作為一種經濟行為,具有成本低、管理周期短、市場前景廣闊且經濟效益明顯等特點,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杉木的品質與產量[1]。當前,傳統的杉木種植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推廣并應用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是林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1 同樂林場杉木種植現狀
1.1 種植技術
同樂林場地處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干濕季區分明顯、日照時間較短,極適合杉木的種植。同樂林場主要造林樹種為杉木,自2010年來,同樂林場便開始減少使用裸根育苗技術,開始大面積培育杉木輕基質容器苗。這種培育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杉木苗木的出圃率,提高苗木生長質量,進一步推動杉木育苗的規范化與規模化。
1.2 經濟效益
若是以杉木速生用材林平均每667 m2地的木材產量12 m3,按照800元/m?的價格進行計算,每667 m2地的經濟效益可達9 600元。按照同樂林場2017年建造杉木速生豐產林的面積75.28 hm2,其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高達1 000萬元,對廣西林業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3 生態效益
杉木是同樂林場主要的速生造林樹種,作為亞熱帶樹種,杉木喜光、喜溫暖濕潤且多霧靜風的氣候環境,但不適宜種植在氣候寒冷且濕熱的區域[2]。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內杉木的種植面積已經高達133.33萬公頃,林木蓄積量也高達1.2億立方米,占據了全區林木蓄積量的20%以上。速生杉木林的種植不但推動了廣西經濟的建設,還具有凈化空氣、保持水土平衡等多個用途,對于生態環境的改善與日常生活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1.4 社會效益
同樂林場在種植速生豐產杉木時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杉木輕基質容器育苗技術體系與管理制度。這樣規范化的種植技術,為杉木速生豐產林的種植與生產提供了一定助力,在推動杉木規模化種植生產的基礎上帶動了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外,同樂林場研發的杉木大徑材高效培育技術也在種植過程中得到了完善,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大徑材高效培育管理技術體系,既提高了林地的使用率,也提高了速生杉木的產出率。在此技術上,廣西的杉木徑材種類結構得到了豐富,也促進了廣西地區杉木產業的發展與木材儲備量的提升。只有在有效的林地面積內提高杉木的種植速度與產量,豐富林地種植結構,才能夠滿足市場對于木材的多樣化需求,為木材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同樂林場采用的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有效改善了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為林業與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在建設林場與管理維護的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安排了當地群眾進行勞務就業,有效提高了當地農戶的經濟收入水平。而杉木在采伐之后,木材在市場上的流通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經濟發展。由此可見,同樂林場的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所具備的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2 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推廣情況
杉木速生豐產技術的推廣圍繞著林地選擇、苗木選擇、施工造林技術以及杉木種植服務管理技術等進行推廣[3]。在具體推廣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種植區域的氣候情況與病蟲害情況,科學合理推廣。我國從20世紀末期就開始進行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推廣,雖然起步時間相較于其他國家來說較晚,但種植技術的進步較為顯著。目前,無性繁殖技術、組培技術、扦插技術與嫁接技術都得到了研發與應用,大大提升了杉木速生豐產林地的種植質量與木材產量,在種植過程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是從近些年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不難發現,其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杉木速生豐產技術的大面積推廣與應用,對種植技術的創新與推廣工作的效率都造成了不利影響。主要原因是在推廣種植技術的過程中推廣人員沒有系統的工作模式,不具備明確的工作認知與技術推廣意識。在推廣的過程中不會靈活改善推廣內容,工作開展的方式也較為單一,導致杉木速生豐產技術在推廣過程中受到阻礙,從而無法滿足當前林業發展的需求。
另外,在推廣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時,還需要對種植地區的病蟲害情況進行詳細分析。病蟲害的出現會直接威脅到杉木的產量與品質,也不利于后期杉木的撫育管理工作,進而對推廣工作與種植工作效果產生負面影響[4]。
3 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推廣措施
3.1 加大對推廣工作的重視
在推廣杉木速生豐產技術的過程中,推廣人員應當樹立正確的推廣理念,了解到推廣工作的重要性,再根據林業種植的實際情況,改變推廣方式與推廣觀念,構建滿足當前種植需求的推廣方式。可以利用現在信息快速傳播的特點,通過網絡對杉木速生豐產技術進行宣傳,讓林農了解到杉木的速生豐產技術內容,不斷提高林農對這項技術的了解與認知。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林農共同到速生杉木林內進行參觀學習,讓林農了解并通過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提高自身的杉木種植技術,并應用于日常種植生產工作中。
3.2 推廣良種基地
在杉木良種基地中,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推廣工作方式,并根據杉木良種化種植方式來擴大良種基地面積,逐漸提高種植管理工作水平與杉木良種覆蓋率,合理應用新興技術[5]。另外,在推廣過程中還要將無性繁殖技術、組培技術等相關種植技術融入其中,構建具有特色的良種基地,從而推動杉木林地規模化發展與標準化發展,讓杉木達到速生豐產的效果,滿足市場與當地林業經濟發展的需求。
3.3 標準化生產
有效推廣并應用杉木速生豐產技術的首要目標就是建立標準化的發展體系與管理模式。1)應當根據實際種植需求進行嚴格選種與育苗管理,通過統一的管理與模式,采用先進的培育技術對杉木種苗進行處理,以此保證工作標準化。2)在選擇種植林地與苗木的過程中,要構建標準化的管理模式,以現有的管理工作要求為基礎進行管理,在此過程中既要突顯出標準化的生產管理水平,也要突顯出當地的品牌特色,以提高杉木速生豐產技術的知名度,進而提高杉木速生豐產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效果。
3.4 以現代化技術推動發展
推廣杉木速生豐產技術需要具備產業化與現代化的管理水平,并根據當前的種植技術積極引入先進的自動化生產技術,在杉木種植生產達到速生豐產的基礎上,對育苗以及林業種植技術進行適當開發與技術改革。同時,要及時發現杉木速生豐產技術在推廣與應用時產生的問題,根據問題產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研究,不斷提高杉木速生豐產技術,為后期科學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3.5 定期提升技術水平
定期對杉木林速生豐產技術進行升級與研發,才能夠使杉木的品質與產量得到提升。然而在實際技術升級期間,需要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同時加強技術研發力度,對速生豐產技術的內容進行補充與維護。與此同時,還應當組建一支專業性與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全方面提高速生豐產技術的水平與效率,以確保杉木速生豐產技術的整體應用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產業的發展與種植技術研發息息相關。通過研發杉木速生豐產技術,可提高杉木的產量與品質,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提高種植戶生活水平,并推動林業行業持續發展。從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推廣可以看出,科學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占據重要作用,只有大力推廣杉木速生豐產技術,才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陳世睿,羅頂勝,王文軍.淺談馬尾松速生豐產技術推廣應用的措施和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6,36(7):143-144.
[2] 莫彩英.桂西北地區杉木速生豐產技術及推廣應用對策[J].綠色科技,2018(5):215-216.
[3] 付師春.杉木山地育苗豐產技術及運用[J].綠色科技,2018(5):207-208.
[4] 潘玉娟.杉木速生豐產栽培技術及撫育管理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9,39(9):80-81.
[5] 吳義召.杉樹速生豐產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20,14(5):13-1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