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佘明輝
摘 要:本文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作為切入點,闡述了“二元制”校企共建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從校企共建育人平臺、校企共建課程體系、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平臺、校企共建教學團隊四個方面探討了“二元制”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措施。
關鍵詞:二元制;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模式;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產業的結構質量和數量都發生了變化,如何適應這一變化,是職業教育培養專門人才所面臨的新課題,根據《福建省教育廳等五部門關于實施 “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通知》(閩教職成〔2016〕10號)文件精神,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通過探索構建以滿足行業(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養工作新機制,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實現校企共建。
為打造福建版二元制職業教育特色品牌,提高勞動者技術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打通勞動者技術技能專科學歷層次提升通道,滿足行業企業發展轉變方式對人才的支撐需求,我院積極實施“二元制”試點項目。自2016年開始,先后與多家企業實施進行二元制校企共建試點項目,以電氣自動化專業技術為例,該專業為國家示范專業、福建省高等職業教育示范專業,該專業榮獲“福建省高職專業建設質量評價”第二。從2017年開始,我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先后與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泉州盛榮電力檢修有限公司、福建中美達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三家公司進行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二元制”校企共建試點項目。在加強產教融合,推進“二元制”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二元制”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基本思路
立足湄洲灣區域,面向海峽西岸經濟區,以滿足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主動響應福建省打造“二元制”職業教育品牌號召,積極做好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調研,把握電氣自動化專業技術領域的變化狀況和發展趨勢,深入分析專業服務面向的就業崗位、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過程、能力要求、任職資格等。在做好“五個對接”基礎上,與企業共同制定“二元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合理確定“二元制”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不斷完善具有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特色的“廠院一體、產學融合”的“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確保人才培養符合用人單位需求。“廠院一體”,即學院與企業雙方成為人才培養的主體,企業的生產場所為學院的教學場所,學院的教學場所融入企業的生產環境;“產學融合”,即學校與企業相結合校企共建育人平臺,專業課程教學與企業項目開發相結合校企共建課程體系,校內實訓設備與企業生產線相結合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平臺,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校企共建教學團隊。
二、 “二元制”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措施——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
1、學校與企業相結合,搭建“二元制”校企共建育人平臺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學校,通過綜合考慮學校辦學條件以及合作企業實際情況,充分調查企業員工就讀意愿,在科學合理確定培養規模的基礎上,最終遴選確定與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泉州盛榮電力檢修有限公司、福建中美達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合辦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 “二元制”試點班,合計共招生83人。校企雙方共同簽訂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二元制”合作辦學協議。成立“二元制”校企共建領導小組,組長由學院分管教學領導和公司人事部門領導擔任,學院教務處牽頭,二級教學單位主導,行政多部門協同配合分工完成;成立“二元制”校企共建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成員由電氣工程行業專家、政府人員、校企合作企業業務骨干、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組成,形成多方參與、多方合作、共同建設的運行機制。每年召開一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會議,定期召開教育教學專題會議,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促進校企共同開發課程、指導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研究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和措施,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立“二元制”校企共建管理委員會,形成雙輔導員、雙教學秘書,學校和公司各配備一位輔導員和教學管理人員,負責日常的學生班級和教學運行的工作管理。
2、專業課程教學與企業項目開發相結合,校企共建課程體系
“二元制”校企共建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企業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掌握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必要的知識與技能,能滿足企業生產電力設備操作、安裝調試、設備的維修、保養與改進、生產管理、動力配電及照明設施規劃等工作崗位的需要,具有較強的安全、質量、創新、團隊合作意識,適應行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為適應企業崗位需求,對接職業標準,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專業教學計劃,共同研究整合專業基礎課、主干課、核心課以及技能實踐課,共同開發融合專業知識、安全操作技能、生產規范、職業素養于一體的教材、課件等,形成適應企業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同時充分考慮“二元制”學徒與學生的二元身份,根據企業的崗位需求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將課程設置為公共基礎模塊、創新創業模塊、專業技術技能模塊三大模塊,其中專業技術技能模塊又具體細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集中實踐性教學課程。摒棄學科化的“三段式”課程,建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筑以理論實踐一體化為特征、以學習領域為載體的專業課程結構。按照“培養目標——職業崗位——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學習情境”的步驟,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建立以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工作任務為載體、以企業的真實崗位訓練、真實生產案例為驅動的項目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對專業培養目標所需知識、技能、態度的重新序化,實現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的整合,確保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過程性合一、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程序性統一。
3、校內實訓設備與企業生產線相結合,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平臺
學校自動化工程系擁有實驗設備價值近900萬元的“中央財政支持的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基地”,電工電子與自動化實訓基地被評為省級生產性實訓基地,具有先進的電工、電子、供配電系統自動控制裝置、工業自動化控制、電子設計自動化、電力系統自動化、現代通信技術、智能樓宇控制、柔性自動化生產線等30多個實驗、實訓室。與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校企共建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電氣設備安裝與調試實訓、職業資格培訓(高級工)、電子產品檢測實訓等實踐環節就是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培養符合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要求的能夠正確進行輪胎常見設備維護和基本操作的生產一線操作工。試驗機保養、對策及常見故障處理實訓、照明電路規劃與安全用電實訓、鉗工實訓等實訓環節則充分利用企業的生產車間,將教學任務點移至企業工作場所,按照企業生產模式組織實施實訓,既能滿足人才培養教學的需求,也能滿足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訓。通過校內生產實訓基地和企業車間的聯合共同教學,實現實踐教學平臺的校企共建。
4、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校企共建教學團隊
“二元制”招收的學員均為企業在職員工,他們既是學校的學生,也是企業的員工,這就要求“二元制”的教學團隊,不僅要具備專業理論水平、扎實的教學研究水平,還必須要兼具企業實踐能力和職業指導能力。因此,二元制教學要統籌校企雙方師資資源,通過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校企共建教學團隊,自動化工程系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現有專任教師7人,其中副教授2人,高級實驗師1人,碩士3人,充分吸收企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作為校外兼職教師,聘請福建佳通輪胎有限公司5人、泉州盛榮電力檢修有限公司5人、福建中美達機電設備有限公司7人作為企業導師,校企雙方建立“雙導師”制,在實踐教學中,以1個專任教師、1個企業導師形成的“雙導師”共同指導4-8名學徒。企業導師有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和深厚技藝,學校專任教師擅長組織教學以及擁有深厚的教學理論功底,通過校企共建教學團隊,取長補短,既能解決學校專任教師企業實踐和職業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彌補企業導師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研究能力的缺失。
三、結語
學院重點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與企業合作開展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在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實現高效、高質、精準的技術技能人才供給,有效促進學院職業教育由“高就業率”向“高質量就業”邁進,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招工難、學校招生難、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佩珊. “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J]. 遼寧高職學報, 2018(11): 11-13.
[2]潘雪豐, 肖健等, 加強校企合作 推進“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9(3): 1-3.
[3]陳元招, 鐘曉虹等, 區域經濟視域下專業群實施二元制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 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 2019(3):54-58.
[4]梁小紅. 二元制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創新與改革[J]. 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6(4): 46-50.
[5]劉松林, 陳國. 福建省高職二元學徒制的實踐與探索[J]. 中國高等教育,? 2019(2): 98-102.
[6]吳淑娟, 郭小靜. 校企聯合“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以電梯工程技術專業為例[J].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1): 64-67.
[7]陳貽茂. “二元制”校企共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以廈門興才學院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為例[J].電子商務, 2017(4): 88-90.
[8]張金良. 基于校企聯合育人的“二元制”教學管理構建——以閩北職業技術學院“二元制”南紡班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 2018(3): 139.
[9]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飛機制造技術專業建設方案, 《互聯網文檔資源(豆丁網)》, 2017.
基金項目: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教科研課題(MZY2041)
(作者單位: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 自動化工程系,福建? 莆田 35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