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陽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工匠精神越來越重視,在技工院校的思政課這樣的必修課程中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至關重要。本文是通過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學的必要性、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學的問題的分析,來研究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學的對策,目的在于進一步提升技工思政教育教學質量以及成效。
關鍵詞:工匠精神;技工院校;思政教學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技能選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佳績表示熱烈祝賀并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習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公開強調工匠精神對于社會,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工匠精神的核心可以概括為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以及創新進取。思政課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社會的共同目標。因此,在技工院校的思政課這樣的必修課程中有效地融入工匠精神至關重要。
一、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學的必要性
在我國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滲透和傳承是我國技工院校教育責任的體現,技工院校作為我國重要的教育機構,不僅向傳授學生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會希望快速獲得收入,缺乏專注踏實的工作態度。而大多數技工學院的畢業生和其他學院的畢業生一樣都將進入社會,開始進入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一部分同學將進入制造行業。該行業恰恰最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正確的就業觀。所以對學生進行工匠教育,讓他們培養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對于技工院校學生至關重要。而作為學生的必修課,技工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符合社會需求的就業觀念,職業精神和態度,將思政教育與工匠精神教育相融合,可以為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將工匠精神與技術院校的思政教育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專業觀念,從而發揮技工院校思政課的教育作用。
(二)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能力。
技工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思政教育應發揮積極的指導教育作用,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形成。當今時代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在新形勢下,各種新職業正在興起,技工學生不能簡單地將職業理解為就業。他們應該在工作過程中將個人價值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并注重于自己的創新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工匠精神,尤其是工匠精神中的創新進取精神,可以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形成,并挖掘學生的潛能為以后的專業發展助力。
(三)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學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技工院校是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基地,學校思政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可以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內涵,使學生養成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創新進取的工匠精神品質,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促進我國經濟、創造的發展。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學是很有必要的,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學的問題
(一)學校重實習而忽略思政教育。
技工院校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合格、有用的高技能人才。其中,校企合作是職業類學院尤其是技工學校辦學最重要的特征和活力所在。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實習,但很少重視重視思想道德建設。學校更多的為了提高就業率,更符合企業的就業標準,學校會更加重視經濟效益,卻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特別工匠精神的培養。這必然會降低技工生對工匠精神的學習及認同。
(二)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差。
在中國目前的高考模式下,大多數技工類學生不喜歡學習或在高中學習基礎較差。許多技工院校的學生對專業不太了解,他們對專業培訓的目標也知之甚少,因此入學后感到困惑。即使在教室里,許多學生也會玩手機和睡覺。此外,由于缺乏課余學習氛圍,圖書館自學率低,宿舍已成為娛樂休閑,玩游戲,看電影的場所。技工學生不喜歡學習的這種習慣,將直接影響他們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吸收,進而削弱他們對工匠精神的認同。
(三)教學方法還是過于單一。
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影響教學效果。思想政治課需要多種教學手段來展示教學內容,還需要關注學生從實踐或或者實習基地的基礎上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但是,大多數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并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思想政治課堂氣氛不活躍,影響了教學效果。許多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與實踐工作之間幾乎沒有聯系,因此他們不會投入精力學習和思考。
(四)學生易被不正確的思想觀念所影響。
在現代社會轉型與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伴隨著社會經濟生活中不正確的思想,如炫耀財富,崇尚金錢,追求時尚等思想對技術學院的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學生們開始越來越注重互相比較,而不是學習知識。
(五)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不符。
許多技工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基于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基礎上,圍繞教材知識對學生的進行了講解。但是并沒有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在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上,也沒有將學生的關心的事情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更不用說向學生培養工匠精神了。再者,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具有一定的宏觀性,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距離,很難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產生共鳴。
三、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學的對策研究
(一)工匠精神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培養內容的融合。
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政工作者素質的高低。所以,教師應該積極更新知識儲備,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首先,學校必須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資源公開共享信息系統,教研室必須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其次,教師必須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培訓活動,可以進入企事業單位可以體會“工匠”,增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感,將學到的知識納入思想政治工作,充實思想政治課堂,增強工匠精神工作的靈活性,以更好地為我國培養技術和應用型人才。第三,是學校要定期舉辦一些活動或者比賽:比如工匠人物演講比賽、你心目中的工匠人物手抄報比賽等等,豐富思政課堂,學習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教學理念的融合。
在傳統的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以灌輸的方式“灌輸”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輸學生“愛祖國,愛人民”,但學生往往感到缺乏趣味性。因此,教師可以將工匠精神中的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等精神與教師的教學理念相結合,將職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工匠精神的內涵,讓學生了解工匠精神,并引導學生進入車間,工廠等地參觀學習,了解勞動人民的艱辛和精神;或者老師可以邀請附近的公司或杰出人士來學校交流和演講,以促進學生良好工作態度的養成,讓工匠精神扎根于學生的思想中。
(三)工匠精神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日常管理的融合。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學生能夠充分領會進而學習工匠精神,就需要教師將工匠精神滲透到教學的每個角落,讓學生隨處可見,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生活、學習,讓學生耳濡目染。因此,教師可以將工匠精神與學校的日常管理相結合,并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點進行宣傳,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工匠氛圍。比如,河南化工技師學院中的學生在班級上課的時間管理上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思政課程中在展示制作作品時,老師要求精益求精,進行按細致的項目評分等等。
(四)工匠精神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教學實踐的融合。
實踐是工匠精神的核心體現,也是實現其價值的最佳途徑。對此,在工匠精神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過程中,還要將工匠精神和學生的實踐相結合,全面促進學生踐行工匠精神。例如,學校可以加強校企合作,使學生在實踐中加強該專業的社會實踐,并在實踐中實踐工匠精神。或者學生可以在思政課程中重視“理論+實踐”的教育方式,以提高他們的社會競爭力。比如: 河南化工技師學院VR設計專業由企業專人講授,心連心企業班,在學校的要求和企業同樣的要求,做到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
結語
工匠精神是中國優秀精神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們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動力。在21世紀,我們仍然需要弘揚和繼承工匠精神,作為人才的培養教育機構,技工院校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思想政治課對促進學校的整體發展具有良好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促進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所有技工院校都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因此,技工院校要充分融合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從內容,教學理念,日常管理和教學實踐等方面來融合工匠精神,使學生充分理解工匠精神,踐行工匠精神,進而弘揚和繼承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王險峰.“工匠精神”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23):80-81+84.
[2]鐘雅.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融合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86.
[3]鄧寶仿,賈濤,韓洪亮.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與職業素質培養融合的路徑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1):108-109.
[4]袁田田.“95后”高職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踐行[J].教育觀察,2018,7(23):12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