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丁 于四維 祝彬

摘 要 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背景下,為進一步推動村鎮經濟持續發展和文化下鄉,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茶店鎮政府組織專家團隊挖掘地方民俗鄉土文化精髓,開展文化實踐項目,帶領村民創業增收,葫蘆工藝品的研發是其中一項。村民種植的葫蘆經過創意打造,不僅提升了葫蘆本身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還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來源。同時,葫蘆創意工坊的建立為茶店鎮特色村鎮文化品牌形象的樹立起到宣傳作用。基于此,經過前期專題調研,重點分析茶店鎮當地葫蘆工藝品的文化培育項目開展和葫蘆特色經濟發展的成效、面臨的問題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 葫蘆工藝品;文化培育;品牌建設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55
茶店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東南部,龍泉山脈中段東坡,屬于山地式村鎮,面積63.5 km2,農業人口1.6萬人,非農業人口近2 000人。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茶店鎮政府著力于各個村的環境治理和經濟建設,努力拓展村民的創收項目并大力投入了相應的文化與智慧支持,不僅利于鄉村振興,也惠及百姓,為村鎮永續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戰略部署和落地實施,茶店鎮在農業、生態環境、文化教育和旅游產業等領域都有了質的飛躍,2017—2018年度全鎮收入合計13 838.83萬元,經濟比同期增長6.7%,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658元,增長9.6%。旅游業是當地的特色產業,其中生態觀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是政府重點打造的。根據上述背景,綜合茶店鎮旅游資源的內容結構,從農業生態資源、民間工藝美術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對茶店鎮旅游文化資源進行梳理,見表1。
1 龍泉驛區茶店鎮文化資源優勢
收集茶店鎮文化資源,查閱相關文獻,結合表1內容將茶店鎮文化資源優勢條件總結如下。
1.1 自然資源豐富
茶店鎮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植被資源豐富,其中以果林、經濟林為主,如枇杷、水蜜桃、李子,占耕地面積80%以上。該鎮氣候宜人,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在桃花梨花盛開的季節,游客絡繹不絕。
1.2 地理環境優越
位于茶店鎮東南部的龍泉湖擁有自然水系和多樣的生物群落,森林覆蓋面積廣,環境優美,村民依靠水產養殖和農業生態觀光項目創收致富,年純收入可達7 609元。目前在政府組織、專家領銜、公眾參與下,茶店鎮已將優勢自然資源進行了科學合理開發,以城市森林生態公園的形式將該鎮打造為成渝經濟帶上的一項重要旅游項目。
1.3 歷史文化悠久
始建于東漢末年的石經寺位于石經村中心,是一處著名的旅游景點,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香客禮佛祈福,現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廟是整個村鎮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心,承載著村鎮的文化景觀。另外,在收集整理茶店鎮的相關歷史文化資源時發現,當地許多村落的民居依然保留著四川傳統民居的建筑特色,即青瓦坡頂,懸山寬檐,構架式山墻,合院天井的布局。散落在山間田野中的民居建筑不僅是鄉村景觀的構成要素,也是人文元素展現的重要物質載體。如勝利村的謝家大院,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川西傳統民居建筑聚落,現已被列為成都市第六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將成為村中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景點。
1.4 特色農產品多樣
傳統鄉村孕育了濃厚的鄉土文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品是村民生產生活的寫照,凝聚著他們質樸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態度。蓬勃發展的旅游業衍生出了多種文化創新產品,如佛教工藝品、竹編制品、桃木梳等,相關手工制品以家庭作坊式定制并批量銷售,是村民重要的創收來源。白果村、長豐村和石經村盛產葫蘆,村民在村鎮文化干事的組織下開發生產了一系列的工藝制品,并將打造成非遺文化,樹立了茶店鎮旅游文化品牌。
2 茶店鎮鄉村工藝品現狀調查
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動力。茶店鎮有著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非常適合旅游業發展。隨著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投入,特色文化產品陸續誕生,如竹編制品——竹編生活用品、竹編家具等,佛教工藝品——泥塑佛像、手工雕刻香爐、念珠手串等,葫蘆工藝品——葫蘆擺件、掛件。通過對茶店鎮文化資源與工藝品的開發現狀進行調研發現,當地文化資源與工藝品開發存在很多問題。1)產品的生產方式較為傳統,觀念落后。采用家庭式小作坊生產,制作工藝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成品質量不均。2)對產品設計開發投入不足,款式較為老舊,缺乏主題文化的注入,缺少創意理念和現代審美內涵,忽略了實用功能性,無法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制作者都是村民,自學工藝美術基礎知識,藝術表現技法都較淺薄,創作思維較為局限,因此在產品的創新和研發上力不從心。3)創新理念不足。工藝品的開發應與創意產業文化發展的時代背景相呼應,著力于產品的區域文化品牌樹立和宣傳,突破傳統模式的限制,開發出新穎、精致且具有設計美感的包裝,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從而建立起穩定的大眾消費市場,促進工藝品和旅游產業健康協調發展[1]。
葫蘆是茶店鎮的特色農產品,也是工藝品制作原材料,對其開發與設計多結合葫蘆的外形特點,如雞蛋形、壓腰形、蒜頭形等,制作成擺件或用來把玩的產品。但由于缺少專業技術指導和市場調查,葫蘆工藝品與其他形式的工藝品如出一轍,重形式、輕文化,與區域內的文化分離,毫無地域特色性可言。同時,葫蘆工藝品不僅可以作為旅游特色文化產品,而且也是滿足游客購物行為需求的商品。茶店鎮有著便捷的交通條件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能吸引很多觀光游客,葫蘆工藝品的設計研究應根據這些資源特點,關注工藝品的文化內涵,創意主題呼應當地寧靜古樸的安詳氛圍,結合“古驛茶店”的文化特征,迎合市場多元化需求,讓游客從葫蘆工藝品中體驗到傳統濃郁的鄉土文化。
3 葫蘆文化的挖掘與培育項目開展
葫蘆諧音“福祿”,寓意延綿不絕的福氣,是健康長壽的吉祥之物。茶店鎮白果村、石經村和長豐村的土質與氣候環境非常適宜葫蘆的種植,且當地的葫蘆品種較豐富,質地堅硬光滑細膩,適用于表現繪畫雕刻藝術。葫蘆本身的藝術性實用性不強,但經過美術加工和功能研發,可以作為藝術收藏品或者生活用品,具裝飾功能和使用功能。在調查中發現,葫蘆工藝品的銷售集中在石經寺周邊集市,消費群體主要為游客和村民,由于制作工藝水平較低,產量不高,銷路受到局限。真正的旅游工藝品應具有地域文化性,有著與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表現技法,并具獨特的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同時又符合游客的購買需求,能為社會經濟服務。
3.1 地方文化元素與現代藝術理念的融入
工藝品是旅游區中具有紀念意義和藝術特色的商品,其在市場中得到廣泛認可和傳承,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和生命力。古驛茶店人杰地靈,有著和諧質樸的民風和豐富多樣的物產,蘊藏著濃厚的鄉土文化,保留著地道的鄉土景觀,構建成龍泉山上傳統的鄉村風貌。挖掘茶店鎮的傳統文化應結合鄉村元素引入葫蘆工藝品的創意設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藝品。旅游工藝品獨特的鄉土味、傳統味、手工味是對工業文明背景下大眾渴望傳統,向往自然生活狀態的一種調節和補償。但原生態的工藝美術品已不能適應當代消費者的生活和消費需求,因此需要在原有的制作模式、藝術表現形式上進行質感、形式、功能等方面的開發與設計,讓產品更符合當代大眾的審美需求。制作者應重新剖析產品的定位、構思、方案設計、整體測評、定制、生產等一系列步驟,探尋葫蘆工藝品的現代設計原則[2]。
3.1.1 多層次、多元化發掘葫蘆工藝品的藝術表現和創意設計
隨著大眾的消費水平和文化生活品味提高,產品必須打破傳統,力求在藝術創意上有多層次精細化的開發,滿足不同消費群體?,F街市上售賣的葫蘆工藝品品質較差,僅僅是用單一色彩粗糙涂鴉或用掛件穿制用于普通裝飾,形式千篇一律,展示內容枯燥無趣,很少有創意主題的研發設計,每家售賣的產品都很雷同,缺乏新意。葫蘆的創意設計也受其形態造型的約束,如蒜頭葫蘆、壓腰小葫蘆,雖形態很有特點但個體很小,不易設計復雜的圖樣結構,藝術表現受限,所以常制成掛件售賣。針對小葫蘆各異的形態,可結合具有設計感的紋樣圖形,將其加工為擺件或者器具,開發出具有美感和實用性的產品。
3.1.2 對葫蘆產品地域文化屬性的開發
旅游工藝品需要突出文化,體現出鮮明地域文化的工藝品才能在眾多旅游商品中脫穎而出,這也是提高工藝品附加值的有效方法。山水文化、宗教文化、民居文化、飲食文化都是具有當地特色的鄉土文化,將其作為葫蘆工藝品的設計理念,借用對葫蘆的藝術創作,可實現對特色文化的展示。產品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銷售,能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對產品的品牌推廣與宣傳具有積極意義。
3.1.3 跨界設計理念的引入
工藝品不僅要有傳統技藝的傳承,也要有創新思維,將跨界設計理念融入產品中,從不同的視角,以多元化的創作形式表達設計構思。如結合產品造型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商品包裝設計的思路和特點,設計葫蘆工藝品,可使產品更加貼近生活,具有實用價值,符合生活所需和市場需求,這也是葫蘆工藝品創意設計的新趨勢。
3.1.4 加強葫蘆工藝品整體形象打造和外包裝設計
旅游產品的設計研發不僅是產品本身,形象包裝也是提升其文化創意內涵的重要手段,可通過突出的視覺設計,提升產品的展示效果和文化檔次,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茶店鎮的葫蘆工藝品包裝既要符合葫蘆外形特點設計相應的尺度,選擇恰當的包裝材料,搭配協調的色系,設置合理的內置空間結構,同時還要體現地方文化特色。以壓腰小葫蘆的包裝為例,壓腰小葫蘆的縱向長5~9 cm(包括葫蘆龍頭部分),可用多個色澤質感外形較勻稱的壓腰小葫蘆組合作為一套,并雕刻或繪制創意圖案進行系列主題設計。包裝盒的內部結構可根據產品數量劃分空間尺度,其中注意要考慮葫蘆龍頭固定凹槽的設計和放置葫蘆底座或者掛件的尺度,整體設計包裝盒的尺寸和使用結構。另外,包裝盒的外觀設計需突出本土特色,要將茶店的鄉村山水元素融入圖案造型和字體設計中,構圖要簡潔且識別性強,風格要質樸雅致。
3.2 葫蘆工藝品人才培養項目的開展
“創意葫蘆”項目是茶店鎮2016年啟動的一項文化下鄉項目,重點投入葫蘆這一特色農產品的研發和品牌文化建設。在文化服務站中不僅成立了葫蘆工藝品制作基地,還創辦了“葫蘆創意工坊”。為傳承和發揚茶店葫蘆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鎮政府提出了“葫蘆工藝品創意設計人才”培訓項目方案,為村民提供專業技能培訓的機會和創業條件[3]。項目經培育研究與實踐,成效顯著,獲得了“全國農村成人(社區)教育鄉土課程開發先進集體和優秀課程”的榮譽,贏得了廣大群眾的關注與肯定。在政府部門支持和群眾積極參與下,“葫蘆創意”力爭成為當地鄉村文化的一項特色品牌。
葫蘆工藝品要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和較高的售賣品質,就要求制作人有高超的技藝、審美和嫻熟的技法,根據葫蘆外形特點靈活進行構圖,繪制或雕刻出巧妙新穎的圖案。因此,政府應聘請高等藝術院校設計系和繪畫系的講師或教授,組織成專家團隊,對葫蘆工藝品加工人員進行專業系統培訓,提高其工藝美術知識和手工技藝。
1)由鎮綜合文化站的文化干事制定課程名稱與內容、課時、每期學員人數比例和培訓周期。2)由專家團隊撰寫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教案文本,有針對性地制定培養方案。村民的藝術專業知識較薄弱,文化水平普遍都不高,在教學中需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實踐訓練。如繪畫技巧方面,重視在畫紙上進行現稿的臨摹、色彩的搭配、圖形的布置等練習;任課教師進行一對一指導,讓學員具備一定的造型能力和美術功底后再在葫蘆上進行藝術創作;同時,借用多媒體教學平臺,直觀形象地介紹工藝美術和設計藝術的相關理論知識點,拓展學員的思路和眼界,以利于后期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培訓項目啟動以來,教學設備、制作材料和工具逐一完善,并且編撰了培訓宣傳手冊,組織文化干事下村講解,鼓勵村民參加葫蘆工藝品制作的培訓。通過項目有條不紊地展開,葫蘆產品工藝質量明顯提升,定制量也在逐年遞增,并穩步朝產業化方向發展[4]。但是,精品定制工作室的建設目前還是一塊空白,應力爭在一定時期內經專業團隊的帶領培養出更多的優秀技術人才,打造出更優質的產品,搭建更先進的生產模式,以彌補現狀的不足。
4 茶店鎮葫蘆工藝品的創新研發
4.1 葫蘆工藝品藝術表現的創新
藝術表現的創新是按一定的思路和風格進行美化的一系列創作。如葫蘆的裝飾表現創新,一般會探討裝飾材料的運用,裝飾手法和主題風格的選擇等。但由于葫蘆本身的特殊性,裝飾的創新主要體現在葫蘆雕刻、葫蘆燙烙、葫蘆繪畫、葫蘆鑲嵌等方面。
4.1.1 葫蘆雕刻裝飾
裝飾是為器物美的形式服務的,是藝術表現語言特征的重要組成部分。葫蘆本身就具有裝飾性和吉祥寓意,在居家裝飾中作為擺件或掛件都很適用。雕刻技法的運用,更能增添葫蘆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常見的葫蘆雕刻技法有深淺浮雕、鏤雕、陽刻、陰刻等,制作者運用多種雕刻技法可創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全面展現葫蘆雕刻裝飾的藝術魅力。如深淺浮雕的技法,畫面隨著刀法的變化時而清雅含蓄,時而粗狂張揚,圖案造型靈動細膩,張弛有力,作品繁簡適度,疏密有致,空間感和層次感強。葫蘆雕刻裝飾常見的創作題材有花鳥山水、奇松怪石、人物故事等,大多渾厚蒼勁、大氣灑脫、寓意深刻。
4.1.2 葫蘆燙烙裝飾
在葫蘆的裝飾表現中,常見的燙烙裝飾有拓烙、焰烙、筆烙等,其方式是將葫蘆表面烙上細膩精致的圖案或者是將有圖案紋樣的金屬模型加熱后燙印在葫蘆表面,被烙的部分通常呈紅褐色或淺褐色。加熱溫度的高低及烙燙的力度會影響最終的成色,因此在燙烙前,要對葫蘆表面進行一定打磨或拋光,使其肌理質感均勻,燙烙后圖底的色彩、紋理和層次更加鮮明。
壓腰大肚葫蘆和蘋果形葫蘆常被選用作烙燙裝飾,其品相和造型適合圖案創作和構圖安排,畫面展示效果較佳。另外,圖案裝飾非常講究技巧,構圖元素需根據葫蘆的形態延展面布置,圖案的結構隨著勾勒的線條和燙烙的力度表現出明暗虛實、主次變化的美感和精妙的造型,使葫蘆更顯靈巧通透,極具藝術魅力。在創作題材的選擇上,山水、花草、鳥獸蟲魚皆可,越精細別致的圖案搭配越能展現葫蘆渾然天成的古韻氣質和特點。
4.1.3 葫蘆繪畫裝飾
在葫蘆上進行繪畫創作,圖案布局構圖不僅要合理恰當,還需結合葫蘆的胚體形態設計出具有藝術性和獨特性的畫面。繪畫題材可以借以人文民俗、自然風景等元素,利用繪畫語言方式在葫蘆上描繪出豐富的視覺美感效果。繪畫與葫蘆是藝術品與工藝品的完美結合,提升了葫蘆作品的藝術價值,為葫蘆文化注入了新理念。如作品《民居煙雨圖》,以茶店鎮民居建筑作為創作切入點,以黑白裝飾畫的藝術形式表現,利用線描的構圖造型特點與黑白色系的圖底關系,淋漓盡致地展示了當地的民居特色和鄉村環境,巧妙地賦予了葫蘆藝術作品無窮的靈性和魅力。
4.1.4 葫蘆鑲嵌裝飾
鑲嵌手法是借用一些特殊材料在葫蘆上作一定裝飾效果的概念圖形,讓物體表面呈現出豐富的空間層次和光影的虛實變化。如作品《色達印象》,主要在葫蘆表面鑲嵌金屬絲,勾勒出圖案輪廓,再用彩砂和超輕黏土粘貼在其面層作填充,不同材料的組合質感各異,肌理變化,色系豐富,讓人耳目一新。
4.2 葫蘆工藝品創作題材的創新
山水花草、蟲魚鳥獸是葫蘆工藝品創作中最常用的題材,其圖案造型表現豐富,制作工藝技法多樣。在題材的創新上,應根植于當地民俗文化,研發有鄉土特色的創意圖案,促使葫蘆工藝品在眾多的旅游工藝品中突顯出來。因此,應選擇農民畫題材作裝飾,并設計出有特色的紋樣圖案。
農民畫是一種獨特的民間繪畫藝術,取材常常來源于生活,以鄉村人物、田園景色和鄉土文化為主體,有著強烈的個性風格,充滿著濃厚的人文民俗生活氣息。農民畫結合葫蘆個體形態布置畫面,可利用夸張的造型、鮮明的色彩,塑造獨特的形式美和裝飾性,賦予葫蘆工藝品自然活潑、浪漫風趣、純真質樸的風格。在題材的內容挖掘中,多結合鄉村生活和鄉村環境來創作,如婚慶嫁娶、拜年祝壽、勞作豐收等,構圖造型樸實,色彩搭配夸張大膽,以俗為雅,立意單純,取材廣泛,內容樸素而自然。葫蘆借以農民畫題材布置畫面內容,可突顯出工藝品的個性和地方特色。農民畫繪制較其他繪畫藝術形式更單純和質樸,學員很容易掌握表現技巧,能生動地展示題材內容。
5 茶店鎮葫蘆工藝品文化品牌建設與發展
鄉村文化旅游中工藝美術品是鄉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挖掘和保護鄉村文化,合理利用傳統民間工藝資源的同時,應以“活態”保護的形式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開發具有本土特色的鄉村工藝文化創意產業,樹立品牌意識,搭建品牌推廣平臺,以促進工藝品產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協同發展。葫蘆工藝品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是茶店鎮古驛文化的一張名片[5]。當前由于產品品質參差不齊,沒有形成品牌效應,發展空間受阻。要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就必須切實加強統籌規劃,實施品牌戰略,走文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
5.1 葫蘆工藝品文化品牌建設優勢分析
5.1.1 文化資源優勢
茶店有著深厚的鄉村文化底蘊,無論是傳統農產品還是旅游工藝品,都依托博大精深的悠久文化產生。這種文化資源具有茶店歷史、人文的特征,將其表現在民俗文化產品的制作創新上,為葫蘆工藝品的文化挖掘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創作題材和展示載體,這將成為葫蘆工藝品的賣點,提升葫蘆工藝品的品牌價值。茶店鎮的風土人情、佛教文化賦予葫蘆工藝品獨特的文化內涵、審美價值和使用功能,采用多樣的綜合材料,結合葫蘆形態特點,運用多變的制作技巧制作葫蘆工藝品,可使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形成文化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
5.1.2 勞動力資源優勢
當地勞動力充足,勞動力成本較低。隨著葫蘆創意工坊的建立,葫蘆工藝品制作的相關課程逐步開展,越來越多的村民積極參與學習,為葫蘆工藝品的傳承和發展儲備了豐富的人力資源。當地政府非常重視葫蘆工藝品產業,引進了許多優秀師資,加強了對葫蘆工藝人才的培養,提高了學員的藝術領悟力和制作技藝,工藝品的質量也逐漸得到社會的關注和肯定,并帶來可觀的經濟價值,為葫蘆工藝品品牌發展奠定了基礎。
5.2 葫蘆工藝品文化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
5.2.1 缺乏品牌意識和品牌戰略
葫蘆工藝品多為家庭作坊式生產,規模小,缺少規范的管理模式。品牌建設與渠道的拓展意識滯后,產品品牌影響力、產品附加值與當地文化地位不相稱。從長遠看,茶店鎮葫蘆工藝品要追求品牌效應,對當地生產能力、研發實力、品牌宣傳推廣和資源整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實無論品牌規格高低,只要得到社會的認可,有了知名度和銷量,上述問題便迎刃而解。
5.2.2 宣傳力度和產品包裝不足
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響應新農村建設和文化幫扶政策,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茶店村鎮文化發展的狀況,但仍未能有根本性轉變。現在雖然當地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項目,扶持葫蘆工藝品市場建設,但多采用自產自銷的手段,不重視宣傳和營銷策略的使用,因而名聲不響,少有人至,存在“香酒藏深巷,明珠藏密室”的現實問題。當下,必須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利用各種推廣平臺所帶來的宣傳效果和影響力,加大成本投入,長期不懈地堅持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熟悉葫蘆工藝品。另外,當地對于葫蘆工藝品的外包裝不太重視,只對在某種場合下需要展示的部分產品投入了少量資金制作外包裝,市面上銷售的都缺少包裝設計,忽略了其除保護和容納作用外的產品宣傳和推廣功能。雖然每件工藝品都注入了制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但缺少相應的包裝設計和形象塑造,不能體現產品包裝所帶來的美感與精致度,必定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喜愛,從而會影響其在市場上的銷售。
5.2.3 市場門路窄,產品銷售渠道單一
葫蘆工藝品的銷售多為個體擺地攤,偶爾以廟會或慶典活動形式流傳于市場,產品僅限于當地小區域內流傳銷售,沒有做大、做精、做優。在互聯網媒體發達的當前,應借用多樣的銷售渠道,搭建多形式的營銷平臺,促使茶店葫蘆工藝品發展壯大。
5.3 葫蘆工藝品文化品牌建設的策略分析
5.3.1 建立葫蘆工藝品文化品牌保障機制和管理機制
葫蘆工藝品的品牌建設需要得到當地政府的肯定與支持,要充分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應從服務、保障機制上營造品牌建設的良好氛圍和行業發展軟環境。從管理與發展機制上,應凝聚品牌的優勢力量,依托茶店文化地位,突破空間環境的局限,為品牌的創立和發展創建文化產業源動力[6]。另外,應不斷完善品牌管理,促進品牌市場化。可成立統一的生產基地,配置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質量監督,制定規范的評價標準和合理的價格標準,加快品牌建設步伐,讓葫蘆工藝品能在旅游文化產業中有一席之地,積極與市場接軌,為茶店葫蘆的文化品牌搭建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5.3.2 注重提升葫蘆工藝品藝術品位和工藝水平
茶店鎮豐富的物質資源和文化資源是提升葫蘆工藝品藝術品位的堅強后盾。在設計研發時,不僅要開發產品的實用價值,更要追求藝術美感的體驗,展示出工藝品無形的文化精神內涵與地域民俗特色,樹立品牌優勢。因此,對于產品的研發既要體現制作技藝的傳承,也要打造茶店葫蘆工藝品品牌形象。當前,葫蘆工藝品的制作工藝和研發思路還有待改良更新,必須提高品質,做到以質取勝,摒棄粗放的工藝,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展示出對藝術美感的詮釋,進而打造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從而順應藝術表現需要和市場需要。
5.3.3 依托市場渠道,促進品牌宣傳推廣
文化本身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可以此為突破點,挖掘整合優勢資源,制定相應的推廣方式,促使產品進入公眾視野。如結合茶店鎮文化標志,制定葫蘆工藝品的形象設計方向,創立網店和公眾號,進行推廣與銷售。
另外,可結合當地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打造旅游觀光項目,依靠旅游業促進葫蘆工藝品與其協同發展。如龍泉湖森林公園是當地生態觀光旅游區域,可在其中建立葫蘆工藝品創意基地,開發系列特色旅游紀念品,使之成為景區中的旅游文化形象品牌。
6 結語
葫蘆是茶店鎮的“寶”,葫蘆創意產業是茶店鎮鄉村文化旅游發展的推動力。旅游業與傳統工藝美術相結合產生的工藝品需要有創意精神的人來實現。人才的培養,文化的挖掘,傳統地域元素的融入,創意點子的凝聚,可讓葫蘆工藝品的研發與設計代表地方旅游形象,迎合市場需要,展現品牌特色,實現品牌效益,推動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龔棟娟.對昆明官渡古鎮旅游工藝品現狀的分析與思考[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5.
[2] 陳捷.文化創意產業下傳統工藝品的設計——以福州漆工藝品為例[J].閩江學院學報,2014,35(3):111-115.
[3] 楊瑞洪,劉曉平,唐平,等.旅游工藝品設計與制作基礎[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9.
[4] 孫惠芳.鄉村文化建設經典案例[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
[5] 張天柱.現代農業園區規劃與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6] 邱波,陳麗霞.江西民間工藝品文化品牌建設研究[J].藝術科技,2014,27(9):23-2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