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驍
摘 ?要:高中體育課教學一直都是以男女混合教學的形式。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在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等方面都要充分考慮男女生的特點,但由于男女生在身體素質以及興趣愛好上的不同,有時候難以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特別是對于青春期的高中學生來說,由于心理和身體處于發展的時期,有時難免會出現難以同時滿足男女生的興趣愛好需求的情況。這必然會對教學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利于男女生體育素質的發展。因此,有必要探討一種新的教學方式—— 男女分班教學。
關鍵詞:高中 ?體育課 ?男女 ?分班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0(a)-0155-03
Abstract: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in the form of mixed teaching.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ys and girls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in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quality and hobbi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sometimes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interest needs of students. Especially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dolescence, due to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eriod, sometimes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boys and girls at the same time. This will inevitably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eaching activitie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quality of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a new way of teaching: men and women in separate classes.
Key Words: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Men and women; Divide into classes; Teaching
隨著國家對高中生的體能素質越來越重視,體育課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對于高中生來說,正處于一個身體和心理發展階段,男女生的性別意識和性別特征也更加凸顯。一直以來,男女生混班的體育教學難以引起高中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男女學生在體能、性格、對體育的興趣愛好上有很大的差異,比如男女混合教學容易讓男生的鍛煉量不夠,而同時女生卻又覺得運動量大,從而難以保證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考慮到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體育課的教學實際情況,必須對高中體育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以滿足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高中體育課進行男女分班教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該文著重對高中體育課進行男女分班教學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并選擇一所中學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及對體育教師的訪談來了解當前體育教學的現狀以及對男女分班教學的看法,在此基礎上探討男女分班教學的可行性及對策建議。
1 ?對學生的調查
1.1 從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角度分析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人生的一個特殊的階段—— 青春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和身體都會得到一個發展。通常來說,女生要比男生更加早熟一點,而男生進入高二階段也會到了一個發育的時期,會出現明顯的性別特征,而且這一階段的男生和女生在交往上也存在羞澀感。因此,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來說,其性別特征和心理特征都有了很大的差別,對于有些體育教學內容來說,如果一起上課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因此,從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的話,高中體育課男女分班上課是可行的。
1.2 從男女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愛好的角度分析
從前文的調查可以發現,男生和女生在對待體育課的興趣以及所喜歡的體育教學內容方面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正是由于男生和女生對于體育課的喜好的不同,如果采取混合教學的方式的話,難以滿足男生和女生的愛好需求。而且教師在同一堂課中針對男女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內容或者不一致的教學目標的要求,無疑增加了授課的難度,同時還不利于學生的鍛煉和成長。因此,為了保證男生和女生在體育課上都能夠得到鍛煉和學習的機會,都能夠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針對男生、女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內容,實行分班上課,而分班教學也可以充分滿足男生和女生的興趣需求,提高對體育課的興趣。
1.3 從高中教學大綱對男女生要求的角度分析
由于男生和女生在性別上的差異,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對男生和女生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難度也各有不同。對于男生來說,其教學內容更加側重于力量大的,教學的難度也比較大,教學的要求也更高。而對于女生來說,多是側重于力量小的,教學難度也小一些,要求也更低一些。這是由于男生和女生的身體素質決定的。高中體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如果進行混合教學的話,教師的教學難度會增加,難以保證教學任務。而分班教學則可以更加有針對性,讓教學目標實現起來更加容易。比如教師在分班教學中,對于男生可以著重對體能、爆發力等方面的訓練,對于女生來說,則可以著重對靈活性等方面的訓練,雖然也有體能的訓練,但是強度肯定不如男生。由此可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的要求,加上男女之間的差異性特征,分班教學是不錯的選擇。
2 ?對教師的調查
2.1 對教師在不同教學模式所花費時間的比較
通過體育老師就不同方式教學時在備課和教學所花費時間的比較的訪談中發現,絕大多數老師都表示混合上課在備課和教學的時間上要比分開上課花費的時間更多,而且課上也比較浪費時間,只有極少數的老師認為分開上課比較浪費時間,而混合上課相對比較節省時間,也有少部分老師認為在備課及教學設計所花費的時間上分開上課和混合上課沒有太大的差別。通過訪談得知,大多數的體育老師還是認為分開教學浪費的時間要少一些,還是比較認可分開教學的。因為分開教學,教師只需要考慮課堂上單一的教學對象,備課也相對更加統一,而且還可以根據單一的教學對象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教學效果更好。而混合上課的話,體育教師必須要考慮男生和女生的特點,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還要有差別對待,所以在備課及教學活動上所花費的時間更多一些。
2.2 不同教學方式教師對性別的關注程度
通過對體育教師的訪談發現,所訪談的所有的體育老師都表示,在進行男女混合上課過程中,作為體育教師更多是關注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差異,很少對男生或者女生同性之間的學生進行關注和比較。如果是男女分開上課的話,體育教師就不需要考慮性別之間的差異,更多是關注同性別之間的差異,更有利于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長。同時,由于教學對象相對更加單一,教師可以進行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能夠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還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另外,絕大部分體育老師表示,由于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針對男生和女生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對于男生的要求來說難度更大一些、要求更高一些,而對于女生來說要求低一些、難度更小一些。男女分班教學的話,有利于這些教學目標的實現。
3 ?對學校的調查
對學校自身是否具備體育課男女分班教學的條件的調查通過對體育教師的訪談得知,有1/3的體育教師認為,當前學校場地設施器材等硬件條件在實施男女分班教學的適宜程度上一般,只有不足1/3的體育教師認為學校自身的條件適宜開展男女分班上課,還有約40%的體育老師認為當前學校的自身條件不適合開展男女分班上課。
在對待師資力量是否適合開展男女分班上課的訪談中發現,少數體育教師認為非常適合,有1/3的老師認為一般,還有1/3多的體育老師認為以學校目前的師資力量學校還不具備開設男女分班教學的條件。
4 ?結語
由于青春期男女生的心理特點,存在羞澀、拘束等情況,男女混合上課容易讓有這些心理狀態的學生在上體育課時難以放得開,不僅自己掌握不了必要的技能,而且也增加了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難度,而分班上課,在都是同類性別的情況下,學生比較容易放得開,更容易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對于老師來說,也更容易設計更加有針對性的體育教育活動。
最后,在對待高中體育課男女分班上課的可行性的問題上,絕大部分老師和學生都認為是可行的,而且認為在體育課中采用男女分班上課利大于弊。
參考文獻
[1] 朱花蕾.初中體育課男女分班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23):137-139.
[2] 葛萌嬌.針對男女學生的特點體育課分班教學的可行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7(17):177-178.
[3] 李建輝,張學炎.淺談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男女分班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6(7):76-78.
[4] 高梅.我國小學體育實施男女分班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運動,2018(7):122-123.
[5] 鄒佳良.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背景下濟南市高中體育課時計劃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9.
[6] 周鑫如.高中體育課程核心素養推進方案設計研究——以河北師大附屬中學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