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美麗鄉村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抓手。近年來,即墨區始終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按照“五美融合”要求,健全組織保障機制、產業支撐機制、多元投入機制,開創了美麗鄉村建設新局面。
一、即墨區美麗鄉村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即墨區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攻勢,不僅注重塑造美麗鄉村風貌,更著眼煥發鄉村新動能,為鄉村制定個性化發展方案,從產業、旅游和文化等不同領域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讓美麗鄉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1.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即墨區按照青島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印發了《即墨區“千村萬巷”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以“潔凈鄉村美化家園”為主題,在全區開展“千村萬巷”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深入開展“綠滿青島美麗即墨”國土綠化行動,圓滿完成10個省級森林村居,2個省級森林鄉鎮的創建工作,綠化覆蓋率達到25%以上,鄉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2.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重點突破。
即墨區以鄉村振興工作為主抓手,著眼高質量綠色發展,在全區內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將龍泉“蓮花山·蓮花灣”等5個片區作為重點突破片區,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田園綜合體。龍泉街道“蓮花山蒲渠里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新建汪河水南、汪河水北、前蒲渠店、后蒲渠店等4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實施道路綠化提升、生態景觀整治工程,沿蓮花山、蓮茵河打造美麗鄉村群落和文化文創部落、藝術村落。
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用提升。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即墨區多措并舉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產品加工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為進一步提升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規范化水平,即墨區擬定了《即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標準》、《即墨區示范家庭農場創建標準》等文件,在三到五年時間內通過培育一批依法經營、管理規范、輻射帶動力較強的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運營提供操作樣板,帶動即墨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二、即墨區美麗鄉村建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即墨區在美麗鄉村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此同時還存在著如下所述的系列問題。
1.缺乏產業支撐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沒有產業支撐農村經濟發展,沒有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僅僅靠財政資金投入來改善鄉村環境,美麗鄉村建設難以為繼。但是目前部分基層干部和群眾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認識仍停留在環境衛生整治層面,對于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認知不足。
2.缺乏人才支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離不開人才支撐。但是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選擇離鄉進城務工,勞動力嚴重流失;新型職業農民、農村科技人才等專業和技術性人才匱乏,制約著農業現代化發展。
3.鄉風文明建設滯后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決定著美麗鄉村建設的品質品位。但是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部分基層干部仍然重經濟發展、輕精神文明建設,制約了文明鄉風的培育。
4.扶持政策傾斜力度不夠
現代農業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目前區級層面對農業產業在財政、金融等方面支持與實際需要尚有較大差距,影響經營主體的培育壯大和穩步發展。
三、即墨區美麗鄉村建設路徑研究
美麗鄉村建設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即墨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方向,深入貫徹落實青島市政府《美麗村居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積極推進即墨區美麗鄉村建設事業。
(一)產業支撐,建設美麗鄉村
1.推進產業向園區化集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新突破。著力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優勢產業集聚;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田園綜合體,推進農旅深度融合;引育一批現代化的龍頭企業,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壯大一批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2.推進農業向專業化發展,實現農業產業鏈條新突破。在農村配套建設倉儲物流、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商服務為一體的的加工銷售一體化中心,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專業化水平,實現農產品生產過程全稱可追溯,進一步可產生集聚效應,降低農村產業的經營成本,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二)各方參與,聚合發展動力
1.科學使用政府的財政補貼,高效合理使用資金。將國家、省、市、區、鄉鎮各級資金整合,實現涉農資金統一規劃使用,深入剖析相關涉農政策,有效聚合各級財力,建立專項資金賬戶,集中使用,讓有限的資金得到最大的發揮。
2.政府及社會聯合融資,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支持。即墨區政府可以利用財政政策,通過稅收優惠、經營入股等多種形式,鼓勵和引導人民團體、企業組織、社會各界愛心志愿人士,通過行業內合作、人才和技術幫扶、捐贈物資等方式,為建設宜居美麗鄉村提供資金和人力的支持。
(三)招才引智,強化人才支撐
1.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即墨區政府應出臺相應的鼓勵措施和優惠政策,吸引高校畢業生、各類科技企業、人才到農村創業。通過財政補貼、租金補貼、專業人才補貼等方式,降低外部人才到農村創業的成本,吸引各種人才投身到農村產業的建設發展中來。
2.建立人才培訓制度。應當注重加強與高校等的合作,加強人才培訓制度建設。可以充分利用山東大學縣域發展研究院、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便利,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農村科技人才的培育,培養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型人才隊伍。
此外,還應注重打破城鄉制度藩籬,建立城鄉養老待遇和醫療保障無障礙對接等,確保城鄉人才合理科學流動。
(四)以人為本,培育鄉風文明
1.重塑鄉村文化的現實價值,培育新鄉賢文化。鄉賢文化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形態,它和傳統文化中的親情文化、地域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等有著密切的聯系。重塑新鄉賢文化,深化研究闡釋,厘清新鄉賢文化發展脈絡,開展新鄉賢選樹活動,講好新鄉賢故事,弘揚主流價值,對于重塑鄉村文化的現實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2.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提升村民思想道德水平。作為營造文明鄉風的關鍵舉措,可以借助鄉村道德模范的典型示范、村規民約、鄉村村委會調解等方式,加強孝道文化宣傳教育,以身邊人、身邊事為教材,教育引導廣大農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
[參考文獻]
[1]《青島市“百鎮千村萬巷”環境集中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N].青島日報.2019年6月1日.
[2]《青島市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行動計劃(2016-2020年)》青島政務網.2016年12月22日.
[3]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特征[J].陳俊.廣西社會科學.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