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玉
摘 要:本文以汨羅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為例,通過調研梳理產業發展現狀,深入把握產業園在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生態品質效益千億園區等方面的改革舉措,探尋循環經濟產業園產業升級的思考。
關鍵詞:汨羅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產業升級
今年,汨羅市提出“緊盯千億目標,狠抓產業升級”。①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經濟下行的壓力,汨羅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積極應對,開啟產業升級,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生態品質效益千億園,使園區產業潛力得到充分釋放,本單位組織對其作了一次深入調查,現將調研報告整理如下。
一、汨羅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的發展現狀
產業園持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項目立園”、“產業立園”、“特色強園”,積極培育高新技術產業,依托資源、區位、交通優勢,扎實推進“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優勢明顯,成效顯著。
(一)區位交通優
園區處于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圈核心示范區,居“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區輻射交匯點,是長岳經濟一體化的橋頭堡,距黃花機場75公里,距三荷機場50公里,距城陵磯碼頭76公里,京珠高速、京珠復線、平益高速、京廣鐵路、武廣高鐵、107國道、536國道、308省道,五縱三橫貫穿全境。
(二)基礎設施全
園區先后投資30億元,基地面積拓展到了30平方公里,不斷完善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和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三橫三縱”道路網格,建設主次干道近30千米,新架供電線路37公里;鋪設供水管網30公里,建有日供2萬噸自來水廠、日供6萬噸工業水廠;建成了日處理5000噸重金屬污水處理廠、日處理10000噸中水回用處理廠、污水收集主干管網50多千米;建有電信4G基站,高速寬帶通訊光纜全覆蓋;新建了220KV新市變電站、110KV窯洲變電站等。
(三)發展理念新
園區堅持“產業興園、特色立園、科技強園”,堅定把握產業發展第一要務,圍繞有色金屬新材料精深加工等三大產業鏈建設,各產業上下游配套日趨完善,完整的產業鏈條逐漸形成,全面推進了園區產業發展。深入貫徹“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發展理念,切實加大基礎科研投入,加強產學研平臺建設,著力提高循環發展的裝備和技術供應能力,大力支持和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始終堅持發展壯大循環經濟,積極唱響品牌,深入推進企業提質升級,持續建設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中南地區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示范基地。
(四)生產規模大
園區現有企業26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97家,安排就業人員3萬多人,每年產生稅收10多億元,制造生產各類再生材料200多萬噸,僅再生銅行業,規模加工企業達到26家,年產能20萬噸以上,年產值過100億元,到2022年再生銅產能可達到40萬噸,成為全國知名的銅材加工基地。
(五)發展定位準
作為汨羅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產業園區緊緊圍繞“生態、品質、效益千億園區”的發展目標,認真踐行“做大資產、做活經營、做實管理”發展思路,“產城融合”,建設高鐵新城,打造宜商宜居宜業宜游的智慧城區,以規模發展為主攻方向,以產業升級為競爭核心,為建設更高品質的生態文化活力汨羅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產業園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缺乏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產生不了高附加值,導致回收的再生資源得不到很好地利用;融資難題難破解;土地是基礎,如何處理好建設用地和用地指標的供需關系,解決土地瓶頸制約問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沖突等問題。
二、汨羅市循環經濟產業園的改革舉措
為了應對疫情影響,逆勢上揚,產業園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主要措施如下:
(一)創新體制機制
園區打破原有體制,進行了機構改革,實行公司化治理,形成了六部(招商部等)、一中心(行政審批中心)、一公司(汨之源),一紀委,領導干部全部通過考試競爭上崗,拓寬晉升渠道,有效的調動了干事熱情。完善各部門職責職能規劃。比如招商部主要抓好循環經濟品牌、抓三大產業建設、抓產業融合,今年已簽定24個項目,19個全部開工。安全環保部著重于執法能力建設,實行“提醒—告知—執法”的工作思路。財政金融部加強財務制度規范化,嚴控債務風險,加強預算和企業財政分類管理,并實行月通報制度。
(二)優化營商環境
以前園區項目審核十分繁瑣,多頭跑、反復跑、效果還不好,有時一個項目要跑多個行政審批單位,蓋100多個章,2年多才把手續辦完,基于此園區成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解決到哪里找?由誰跑?效果如何的問題。制定了“八個一”:一份文件確立行政事務服務中心的地位合法性;一個大廳解決去哪里找的問題;一班人馬解決由誰去跑的問題;一次性告知解決怎樣去做的問題;一張掛圖解決做什么問題;一套考核制度解決怎么去做好的問題;一張內網解決網上辦、就近辦、馬上辦問題;一句承諾回應社會關切問題。9個市直部門,46項審批權利下放,8項委托下放,簡政放權,容缺辦理,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入駐汨羅開通綠色通道,增強投資信心。
(三)建設生態品質效益千億園區
園區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全面落實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發展戰略。聚焦新舊動能轉換,以園區為主陣地,以產業比實力,以項目論英雄,加大固鏈、補鏈、強鏈、延鏈力度,建設生態品質效益千億園區;加快產業項目建設,推進龍智新材料等產業項目如期竣工投產;分期推進高鐵新城項目建設,加快電子安防園等項目建設;推進“三大工程”建設;瞄準行業龍頭,為汨羅招大引強,為汨羅建設提供強勁動力。②
三、汨羅市循環經濟工業園產業升級的思考
從調研走訪中,我們發現產業園要實現產業升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并狠抓落實。
(一)優化園區環境
環境是生產力、競爭力。一是要做好硬環境建設,比如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進一步完善,做好長遠的規劃安排,推進生態化建設,確保園區的可持續發展,為企業提供良好基礎設施環境;解決好土地瓶頸問題,提前做好項目選址,儲備土地500畝以上,適時啟動征地拆遷和基礎建設。二是要抓軟環境建設,比如在體制改革上求突破,做到責權利緊密結合,完善園區各部門職能職責;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遇事想在前辦在前,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使企業和員工有歸屬感,能留得住,成長得好!
(二)爭取多方面扶持
政策保障是前提,要努力爭取上面的優惠政策,確保稅收、用地等政策優惠,使引進的戰略性新興企業能在寬松的環境內順利誕生,使已有規模企業能健康成長。切實做好金融機構對產業園企業資金扶持工作,完善銀行為企業增貸的獎勵辦法,鼓勵銀行對企業擴大規模、技術改造等方面的資金扶持。政府部門為銀企“牽線搭橋”,定期舉辦銀企合作洽談會。搞好招商引資,要根據發展的需求,瞄準全國500強企業進軍,向旗艦項目、龍頭項目聚焦,引進如正威集團之類的好項目、好企業,延伸產業鏈。
(三)推進產城融合
產城融合是發展大勢。園區的高鐵新城是推進汨羅“產城融合”后發掘起的重要引擎。要加快完成整體規劃和控劃性詳規,加快主要路網建設,使該區域與長沙中心城區形成半小時經濟圈。加快智能化城市建設,以交通樞紐支撐產業新樞紐的形成,聚集輻射能力,形成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的發展新格局,充分展示“新樞紐、新功能、新城市”形象,同時將高鐵新城打造成中部地區具有較強區域競爭力的智能制造業生產基地、沿海地區產業承接中心區域、長株潭地區現代服務業聚焦區。
[注釋]
①朱平波.《在全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市鎮村負責干部大會上的講話》.汨羅市人民政府[R]2020(3).
②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吹響千億園區進軍號.岳陽日報[N]2020(4).
(作者單位:汨羅市委黨校,湖南 汨羅 4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