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通過調研基層消防網格化管理工作,發現事前網格員檢查缺乏一個可量化的檢查流程和標準,事中消防部門無法對工作進行實時監督,事后政府部門企業獎懲督導無具體落實途徑。針對這三個問題提出建立消防網格化業務平臺的思路,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防火治理能力。
關鍵詞:消防;網格化;平臺
1 引言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城市規模急速擴張,企業單位商戶個體數量劇增,而現有防火監督管理模式卻未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一是防火監督員數量的不足;二是防火監督管理意識滯后[1-3]。
2 消防安全管理現狀
對于第一個問題,防火監督人員數量不足。2011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隨后2012年中央綜治辦、公安部、國家安全監督總局等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街道鄉鎮推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指導意見》。消防網格化管理模式由此在各地開始推行,從制度上解決了防火監督員數量不足的問題。對于第二個問題,防火監督管理意識落后。雖然消防網格化管理辦法從制度上解決了防火監督人員不足的問題,但是在落實過程中并不理想。網格員的工作無法被實時監督,消防部門只通過年終查閱臺賬和實地抽查對網格員工作進行檢查。導致的結果就是,各地的網格化工作實效強不強取決于當地消防部門抽查頻率和力度。面對數量巨大的基層網格員,行政監督的方式效率較低,且時效性較差。如果不轉變思路,引入信息技術對消防網格化管理工作進行輔助,那么消防網格化管理工作推行最終可能由于技術服務缺位,制約其長期發展和降低實際效能。
3 基層消防網格化管理工作的問題
消防網格化管理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充分發揮街道、社區、村組、樓院、企業單位等在內的群眾力量,做到檢查、宣傳、管理到位的防火自治。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因事前無法統一網格員的檢查標準和流程,事中無法對網格員的工作進行實時監管,事后的獎懲監督缺乏一個具體落實的途徑,導致消防網格化工作的實效逐漸喪失。目前來看,消防網格化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3.1網格員業務不熟,又缺乏培訓教育——事前
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最終還是要各地一個一個的網格員來實施。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基層的各網格員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對于常見消防隱患如:滅火器是否有效、消火栓是否有水、消防逃生通道是否暢通這類問題的檢查勉強能夠合格。可是對于裝修材料耐火等級是否達標、消火栓水壓是否足夠、防排煙系統是否正常這類稍專業問題,網格員能力不一。基層消防網格員缺乏定期的系統培訓教育,對消防隱患的排查還大多停留在表面問題,并不都具備發現深層次火災隱患的能力。各地網格員無可供便利執行的統一檢查標準和流程,根據自身專業素養和自覺來完成日常繁重的巡查任務,那么火災隱患失控漏管、轄區無法做到全覆蓋現象自然容易發生。
3.2網格員身兼多職,責任心不強——事中
消防安全網格員存在身兼多職的現象,目前有社區網格員、治安網格員、消防網格員等,他們的事務包括社區信息采集報送、政策宣傳、治安巡查、消防檢查等,消防工作只是其中之一。繁雜的工作任務導致基層網格員在完成任務時存在敷衍了事的現象,辦公室中完成轄區巡查。加上企業單位往往重效益而輕視安全工作,導致部分網格員忽視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責任心不強。火災隱患不等人,積累到一定的風險程度,就會爆發成災。如果消防部門不能對網格員的工作做到實時監督來保證網格員工作的質量和時效,那么消防網格化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意義。
3.3獎懲監督缺乏途徑,對網格員約束不足——事后
基層網格員的獎懲監督一直是消防網格化管理工作順利推行的癥結所在。不少基層網格員工作缺乏動力,敷衍了事,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獎懲不能落實,政府行業部門不能正確掌握網格員的工作績效,也就不能合理的獎優罰劣。即便在網格員以獎代補落實的地區,因為績效評定的無區別對待,導致本就工作積極性不高的網格員更是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因為工作成績的好壞與獎勵不掛鉤,按勞分配原則得不到落實。最終消防網格化工作無法痕跡化,導致獎懲監督對網格員的工作約束和激勵便大打折扣。
4 把制度標準建立在信息技術上
消防網格化管理工作實效逐漸喪失的原因在于缺乏一個量化的檢查流程和標準,無法對工作進行實時監督,以及獎懲督導無具體落實途徑。信息時代消防管理工作應創新思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建立消防網格化管理平臺,提升防火治理能力。
4.1平臺設計
建立消防網格化管理平臺目的是代替效率低下的行政監督方式,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輔助消防網格化管理工作。將消防網格化工作的制度、流程和標準建立在平臺上,讓網格員的工作實時可見,有跡可循,獎懲有據。如圖1,平臺主要由4個部分構成,分別為運行環境、平臺層、支撐層和數據層[4]。
4.1.1運行環境
運行環境以方便為原則,建議采用手機端上裝載app或者微信小程序,而不再單獨建立移動終端,PC端只供消防部門做后臺數據查看、監管、研判。
4.1.2應用層
應用層是具體業務體現,網格員檢查流程和標準直接被寫進平臺中去,按照任務派發、巡查檢查、隱患上報、整改銷案、隱患核查進行,在具體的操作過程,只有三個步驟:到任務地點掃碼打卡——上傳隱患圖片和文字說明——督促整改。消防部門通過后臺監管大小網格的網格員工作情況,從而進行分析研判和指揮調度。
4.1.3支撐層
主要包括地圖系統、GPS/北斗定位、初期單位數據采集、微信短信推送提示和數據分析技術。
4.1.4數據層
數據層包括對前期基礎信息采集數據的儲存,網格員工作實時動態數據儲存,以及方便網格員學習、宣傳的消防法律法規政策。
4.2核心流程
平臺設計核心是隱患處理。平臺按照轄區單位、火災風險高危部位派發日常檢查任務給網格員,網格員限時到指定場所微信掃碼打卡檢查。對于網格員能處理的隱患,立即整改或者限期整改;對于網格員不能處理的問題,通過平臺上報消防部門,由消防部門介入核查處理。
4.3功能設計
4.3.1流程化
針對基層網格員消防檢查業務不熟、能力參差不齊特點,將檢查任務固定化,檢查單位、部位打卡化,將消防檢查過程固化為由一個一個節點形成的工作流程,可以很大程度上規避以上問題帶來的失控漏查風險。平臺固定派發日常檢查巡查任務到每一名基層網格員手上,基層網格員通過平臺對檢查單位檢查部位進行一一到場打卡排查,這樣才能全面覆蓋轄區,且不至于重復檢查、漏項檢查。
4.3.2標準化
針對不同場所形成標準化的檢查清單,檢查清單根據網格員分配的檢查場所類型自動生成,每個清單中的檢查細項標注解釋和法律法規。網格員只需要按照清單和現場情況進行選擇題的填錄即可完成一次現場檢查。對于存在的隱患只需在對應欄目上傳隱患照片或視頻。將檢查流程和內容標準化,方便網格員快速上手使用。
4.3.3痕跡化
基層網格員消防檢查責任心不強、缺乏積極性,很大程度在于政府和行業部門的獎懲監督不到位。平臺通過對每一起風險隱患排查的痕跡化管理,可以嚴格記錄每一名網格員的工作業績,量化排名,為下一步的獎懲落實提供依據,解決了行業部門想管缺少途徑的問題。
4.3.4閉環化
每一起風險隱患,平臺通過事件追蹤,提醒網格員和消防部門處理進度和處理期限,直至隱患完全消除,做到事件從開始生成到結束的每一個節點形成一個閉環管理。
4.3.5實時化
平臺對網格員每日工作量進行實時跟蹤,包括檢查地點、時間、路線、隱患類型、處理結果等。主要解決以往行政監管效率低,一年一查,消防部門考核推動網格員檢查的問題。實時化的跟蹤更大意義還在于收集大小網格隱患和整改情況,可以對區域風險評估和消防部門的防火滅火力量投放進行決策輔助。
5 結語
新的監管模式必然會面臨新的問題,如基礎信息采集數據是一種巨大的工作量,手機掃碼檢查打卡也有著應對漏洞。但城市發展中的消防領域的新挑戰也每天都在產生,身處信息時代,不利用科技便利,創新監管模式,無疑是對科技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新形勢下防火形勢的穩定。我們唯有不懼困難,一步一個腳印解決困難,不斷夯實消防安全監管能力。
參考文獻:
[1] 盛守祥,曹化朋,孫永先,劉海生.網格化在TFT-LCD企業消防? ? ?管理中的應用[J].安全,2019,40(04):66-68.
[2] 張利均.淺談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消防? ? ?界(電子版),2018,4(18):56,58.
[3] 張志科.社區消防網格化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研究[D].? ? ?湘潭大學,2018.
[4] 吳振坤,胡浩,翁韜,潘李偉,梅鵬.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系統設? ? ?計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5,34(02):260-262.
作者簡介:
張耀文(1988-),男,四川宜賓人,初級專業技術職務,工程碩士,研究方向:防火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