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
摘要: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風險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逐步建立和加強的。特別是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新時代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應直面各類風險挑戰,充分發揮機構改革優勢,系統梳理政府、部門、單位三個責任,重塑消防監管機制,重塑基層火災防控體系,以適應新時期火災形勢需要。
關鍵詞:火災防控;新機制;新體系;綜合監管。
自消防機構轉制改隸以來,為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消防服務的新期待,全國消防隊伍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在消防綜合監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效。但面對復雜的火災防控形勢,仍然面臨著基層火災防控弱化、行業部門監管發力不實、社會單位自主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如何重塑重構機制體系,從“點(社會單位)、線(行業部門)、面(基層防控)”三個維度加強消防綜合監管、提升消防服務水平、確保火災形勢穩定,是我們當前亟待研究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1 當前火災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1小舊場所火災隱患突出,末端防控職能弱化,存在“小火亡人”的風險隱患
隨著經濟市場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快速增長,家庭作坊式和集從業人員住宿與生產、儲存、經營等一種或幾種用途混合設置在同一空間內的場所大量出現,這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也是當前火災事故多發的重要場所之一。特別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棚戶區改造推進滯后,老舊居民小區消防通道、電氣線路整治基礎非常薄弱,發生“小火亡人”的風險較高。2020年3月份,全國共接報火災1.98萬起,亡108人,傷46人,從較大火災情況看,全國3月份發生的6起較大亡人火災,有5起發生在農村鄉鎮的村民自建房,有的存在住宿、經營二合一或多合一問題,增大了火災風險。如3月8日貴州黔東南天柱縣竹林鎮一村民自建的一經營門面中因用電取暖不慎發生火災,導致逃生通道被大火封閉,最終造成9人死亡。如何消除小舊場所火災隱患,遏制群死群傷惡性火災事故發生,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機構改革前期,各地建立了以公安派出所為主要力量的基層火災防控體系,為穩定社會面火災形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隨著機構改革的推進,公安派出所逐步弱化了對“十小場所”和居民小區的消防監管力度,而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門基層防控力量和觸角還沒有延伸到最末端,“小火亡人”的火災風險居高不下。
1.2行業部門消防監管責任不清、發力不深不實,存在“推而不動”的防控瓶
一個行業消防安全形勢穩定與否直接決定著社會面火災形勢是否穩定。當前,我國消防監督管理體制是由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消防機構負責綜合管理,其他行業部門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要求,依法對本行業進行監督管理。但現實工作中,部分行業主管部門對監督管理體制的理解有偏差,片面地認為消防工作有應由消防部門全面負責,尤其是在處理火災事故時,只追究相關社會單位的責任,而沒有追究行業部門責任,導致履行職責方面落實不到位。機構改革之后,各級安委會和消委會進行了相應調整,各行業部門雖然對各自的安全管理職責重新進行了梳理,但部分單位仍然存在責任不清、推諉扯皮的問題。特別是在開展一些消防專項工作時,雖然以安委會或消委會的平臺進行了安排部署,各部門也按照要求制定了方案和措施,但部分行業部門監管工作卻僅僅停留在方案上,落實在文件中,仍然存在著對本行業的監管職責不清、重點把握不準、聯動協作不到位的問題,履行消防安全職責存在搞形式、走過場、打折扣的現象。
1.3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自主管理不規范,消防監督執法模式與責任邊界不清,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管理窘境
剖析2019年“4.17”武漢東西湖區湖北銀豐倉庫火災、“8.2”孝感市金鳳凰紙業有限公司倉庫火災等近年來省內發生的幾起有影響的火災事故,直接或間接反映出社會單位平時對員工的消防安全培訓不到位,消防安全責任制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不落實,安全管理、消防設施維護不到位,火災隱患整改不積極、不徹底等問題。特別是當前受新冠疫情影響,企業為了趕工期、趕進度,明知有危險還要冒險作業,更深層次的反映出某些單位“三自主兩公開一承諾”等管理制度不落實,消防安全管理形同虛設的問題。同時,消防監督員因消防執法工作任務重、責任大,火災事故發生后,往往會被追責等原因,基層消防監督人員思想顧慮多、怕追責,開展工作畏首畏尾,縮手縮腳。雖然2019年部消防局在全國推行了“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全新監管模式,但由于“雙隨機”工作模式的內容不具體、形式不明確、針對性不強、“盡職免責”相應制度缺失等原因,導致基層消防部門和人員開展監督檢查時不同程度的存在“躲著隱患走、繞著問題轉”的現象,避重就輕,不敢查、不想查、不愿查的問題突出。
2 破解火災防控難題的工作措施
2.1防范化解小舊場所風險隱患,加速構建基層防控新體系,著力破解末端防控弱化難題
新修改《消防法》的出臺弱化了公安派出所基層火災防控法律職責,導致基層火災防控成為了社會面火災防控的短板和弱項。2019年11月27日,隨州市政府辦公室下發了《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鄉鎮(街道)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對各鄉鎮(街道)應急辦公室的機構建設、工作職責、經費保障等內容進行了明確,其中,各鄉鎮(街道)應急辦公室職責涵蓋了基層火災防控職能。因此,下步工作中,消防救援隊伍應在充分依托安委會平臺督導公安派出所開展基層火災防控工作的同時,更要未雨綢繆,積極主動開辟新戰場,探索構建新的基層火災防控體系,隨時應對公安派出所這一老陣地退出失守、末端防控失控的問題。同時,消防救援機構要借勢發力,積極向當地政府匯報,與應急管理部門進行會商,開展鄉鎮(街道)應急辦公室應急管理和消防工作達標創建活動,主動對接指導各鄉鎮(街道)應急辦公室開展火災防控工作,進行鄉鎮(街道)應急辦公室火災防控典型培樹,用典型示范創建引領推動達標創建工作,為穩定基層火災形勢、構建末端防控新體系夯實基礎。
2.2建立應急消防“三聯”工作機制,落實“兩個轉變”,著力破解行業監管責任不清不實難題
2019年10月,在開展全國軍運會安保工作期間,隨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和隨州市應急管理局建立了聯合辦公、聯合調度、聯合督辦“三聯”工作機制,充分依托安委會平臺優勢,對各級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消防工作實施分類協調、精準指導,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特別是2020年5月,支隊緊緊抓住市委、市政府開展“城鄉環境整治”、“綜合整治背街小巷”、“紅色物業創建”等專項整治工作機遇,主動匯報,積極爭取,將打通“生命通道”、清理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等專項整治工作納入各項專項整治總體方案,有機地將打通“生命通道”、改善“微循環”融合到相關行業部門的業務工作中,深入推進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的良好開局。鑒于此,消防機構應加強與行業部門的聯系溝通,充分依托安委會等專業委員會平臺,高站位謀劃火災防控工作,實現統籌部署、歸集信息、組織行動、聯合宣傳、信息共享等職能,進一步調度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建立“四自”(自己制方案、自己定計劃、自己劃重點、自己抓落實)消防工作模式,各鄉鎮、街道實行火災防控“四定”(定時間、定人員、定事項、定指標)管理模式,與當地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門建立聯合督導工作機制,共同推進火災防治管理工作,真正實現“單一監管”向“綜合監管”轉變、“監督單位”向“監督行業”轉變的工作格局。
2.3建立“防消一體化”工作模式,規范監督檢查和自主管理標準,著力破解消防管理責任不清、邊界不明的問題
2019年,隨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按照從“管事”向“管人”轉變、從“查隱患”向“查責任”轉變并結合“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要求,建立了“防消一體化”的工作模式,實施“五人八查”工作法(“五人”:消防安全責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微型消防站站長、檢測維保人員;“八查”:查行政、查分工履責、查預案演練、查重點部位、查宣傳提示、查系統應用、查督辦整改、查重大安保),依托“消防監督云服務系統”“消防控制室遠程監控系統”“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系統和“智聯119”指揮調度系統輔助研判功能,對社會單位開展履職履責監督。下一步,消防救援機構應針對“責任不清、邊界不明”問題,進一步優化“雙隨機、一公開”的工作流程,依托“智慧消防”等信息化系統,建立消防監督檢查預案庫,統一監督檢查和自主管理的工作內容、流程和標準;設定“必查庫”和“抽查庫”,并對檢查部位和內容進行隨機抽取,建立差異化的監督檢查和“三自主”履職履責清單,確保監督檢查的客觀性、公正性、針對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