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
隨著人們的追求不斷提高,國民飲食結構逐漸轉變為營養型,加上體力勞動的不斷減少,據統計,我國心臟病患者中肥胖者是正常人的2.5 倍,高血壓患者中肥胖者是正常人的3 倍,肥胖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1]
與此同時,針對減肥的研究也層出不窮,各界學者普遍認為運動減肥是最健康有效的減肥方法,運動減肥的基本原則是通過各種類型的運動增加身體能量的消耗,通過力量訓練使身體耗能效率更高;同時配合著飲食的控制減少能源物質的攝入。在此研究背景下,很多關于減肥“運動處方”也應運而生。但是,大多數的運動處方較為片面,往往采用單一類型的運動方式,忽視了不同運動方式的聯結效應,所以將不同類型的運動方式合理搭配,才能達到立體減肥的效果,既健康高效,又不易反彈。
肥胖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其中單純性肥胖是因為食用過多的食物,日積月累食物堆積,得不到及時的消化,過剩的食物轉化為了脂肪。繼發性肥胖主要是因為腦垂體—腎上腺發生病變、其他疾病如外傷等引起的內分泌障礙、內分泌紊亂。繼發性肥胖常通常發生于腦炎、腦膜炎、胰島素分泌過多等。[2]
單純性肥胖發生于社會的各行各業,諸如白領、學生、司機、廚師、老板、業務員等;同時,單純性肥胖不分年齡性別,從10 歲的兒童到70 歲的老人,都有許多單純性肥胖者。針對單純性肥胖的減肥運動處方是當下研究的熱點,本文的研究也是圍繞單純性肥胖展開的。
人體有三大供能系統,分別是磷酸原供能系統、糖酵解供能系統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統。在人體非高強度訓練的狀態下通常是有氧氧供能。適宜的運動直接促進肌肉的運動,肌肉的運動促進能量的消耗,能量的來源正是脂肪帶來的脂肪酸。脂肪酸在一定運動強度,達到心率的60%-70%時,肌肉會對葡萄糖以及體內的脂肪酸進行充分的利用和消耗,達到降低減肥的目的。[3]
人體的能量主要來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質,這些物質是人們生活中經常攝取的,通過上皮細胞吸收后進入血液中,作為機體直接高效的能源物質。如果血糖含量過高,能量得不到及時的利用,就會以肝糖原、肌糖原和脂肪的形式儲存。相關研究表明,肌肉運動期間首先利用的是肝糖原,然后是血液中的葡萄糖。然后在人們飯后30 分鐘后人體血糖水平開始上升,60 分鐘左右達到頂峰。所以,飯后一小時左右進行10 分鐘左右的肌肉運動,能有效抑制能量儲存為脂肪的過程。
人體能量的主要去向有三個:基礎代謝、身體運動和腦力勞動的消耗、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約占基礎代謝的10%)。其中基礎代謝是人體能量的最主要去向,增大基礎代謝是保持能量虧盈的基本途徑,也是使減肥事半功倍的不二法門。研究表明,肌肉細胞內由于含有更多的線粒體,其在運動時的耗能效率是脂肪細胞的二十多倍,肌肉每增加1kg,基礎代謝率就會增加323KJ/D。[4]定期對身體大肌肉群進行耐力性訓練,有利于提高基礎代謝率,使人體在安靜狀態下和運動時消耗更多的能量。
研究表明,胰島素可以保護脂肪細胞免受分解。對于減肥人群,適當降低體內胰島素水平可以加快脂肪的分解。[5]定期進行耐力訓練,能強化肌纖維上胰島素受體的功能,增強肌纖維與胰島素的結合能力,從而降低體液中的胰島素水平,使脂肪細胞失去胰島素的保護而有效分解。
造成肥胖的原因多種多樣,運動減肥的原理也層次分明,所以單一的運動方式是無法長期保證減肥效果的,必須將不同類型的運動方式有機結合,讓各種運動產生的成果倍增,才能讓運動減肥的效應最大化。本文采用的運動類型有三種,每次運動按照“力量訓練+大強度間歇訓練+有氧運動”的順序依次進行。
減肥運動處方的力量訓練,是對全身的大肌肉群進行的耐力訓練,即“采用多關節運動的動作募集更多的運動單位,對抗阻力持續做功的訓練方法”。其主要運用的是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系統,無法直接促進脂肪分解。但它可以增大肌肉中毛細血管的密度、增加肌漿中線粒體和磷酸激酶的含量,還能刺激下丘腦和垂體等分泌腺體,增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睪酮素、兒茶酚胺等激素的分泌,從而提高基礎代謝率,使人體在安靜狀態下和運動時消耗更多的能量。常用的力量訓練有:引體向上、深蹲、平板支撐和俯臥撐等。
大強度間歇訓練,是指“大強度、短時間、全身性的活動,結合短暫的休息,以循環的方式進行的一種練習方法”。雖然運動時的供能物質主要是糖類,但它會產生運動后過量氧耗這一生理現象,在停止運動后的數小時之內持續分解脂肪。常見的大強度間歇運動有變速跑、波比跳、跳繩、戰繩、拳擊、健美操等。
減肥運動處方中的力量訓練,通常每個動作訓練3-4 組,每組采用60%~80%*1RM 的重量做12 次以上至力竭,每組之間休息20 秒,變換動作時休息1 分鐘。
有氧運動最理想的運動強度是55%~80%.VO2max,多數人在這個運動強度時脂肪分解供能的比例最大,但是由于運動時的攝氧量很難監控,通常采用靶心率的監控手段,一般靶心率控制在60%~70%.HR max,便可以達到減肥效果[6];大強度間歇訓練的運動強度通常采用心率和時間兩個評價指標。因為個體的機能水平存才差異,大強度間歇訓練的運動強度也因人而異。運動時的心率一般保持在75%.HR max 以上,每個練習動作全力堅持20~30s,每組間歇10s 以內。[7]
力量訓練主要運用的是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系統,所以每組動作的練習時間要控制在30s 以內、組間休息控制在20s 以內、變換動作時休息1 分鐘左右、每次訓練的總時間不宜超過40min;大強度間歇訓練會產生大量的乳酸,乳酸長時間大量堆積會危害健康,所以每個練習動作一般堅持20~30s,組間休息控制在10s 以內,每次訓練的總時間10min~15min 為宜[8]。
研究表明,有氧運動開始的前15min 主要供能物質依舊是糖類,要促使大量脂肪分解供能,有氧運動必須堅持40min 甚至60min 以上。但是,本文的運動處方在有氧運動之前已經安排了30min~40min 的訓練(力量+大強度間歇訓練),體內的糖類幾乎消耗殆盡,此時進行有氧運動可以快速動員脂肪燃燒。
“力量訓練+大強度間歇訓練+有氧運動”的訓練方法,由于每次訓練都會造成全身各大肌肉群的良性損傷,加之能源物質的大量消耗,機體需要一定的時間保證超量恢復的過程。所以,運動頻率建議一周控制在3~4 次,隔一天訓練一次。
(1)運用之前要詳細了解訓練者的體能狀況、技能水平、體脂含量、傷病隱患等情況,再結合減肥的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動作和運動強度。
(2)每次訓練之前要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不可過分追求大重量;大強度訓練時要靈活搭配訓練動作,嚴格監控靶心率和休息時間;有氧運動之前適當補充水分,靶心率不可超過70%.HR max,時間不可超過30 分鐘。
(3)應該配合飲食的調控,既要維持均衡的營養結構,也不能攝入過盛的能量。肉類不應被避免,因為它是機體生長的重要原料,肥胖的罪魁禍首是“碳水化合物”。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能量食品。
運動減肥要有科學的運動處方作為指導,不同類型的訓練方式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將“力量訓練、大強度間歇訓練和有氧運動”三種運動方式有機結合,能使各自的效果積累,減肥效率倍增。運動處方還需要配合飲食的調控,才能減肥成功。減肥者在減肥歷程中要嚴于律己,不可半途而廢,還要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永遠告別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