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學院
在歷史發展及民族文化傳承中,形成了這種特別的文化形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統體育融合了民族文化內涵以及民族文化精髓,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既可促進民族文化的傳統,同樣也可娛樂大眾、強化體育鍛煉。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極其珍貴的體育文化,對于加強民族團結,弘揚民族凈勝具有深遠意義,但是,受到現代體育的沖擊,加之,其他因素的影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陷入困境,一些傳統體育項目已經消亡于歷史長河中。為推動傳統體育傳承,必須強化意識,加強選出推廣,加強政府指導以及有效落實相關政策,以提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活力。
在國家體育事業建設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積極傳承傳統體育既可推動全民健身、全民體育,又可發揚民族文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極具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群眾基礎牢固,傳承并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具有非凡意義[1]。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體育承載著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強大的名族精神。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有助于民族文化融合,保證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隨著國家發展的蒸蒸日上,民族意識逐漸覺醒,傳承少數民族體育是對優秀民族精神繼承,比如蒙古族的摔跤、賽馬,藏族的抱石頭、射箭、賽牦牛,苗族的上刀梯、接龍舞等傳統體育項目中蘊含著堅強勇敢、果斷堅毅、誠實守信等民族美德,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引導群眾參與傳統體育項目,有利于弘揚民族傳統美德,加強群眾的民族精神建設[2]。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大都是在節日盛典、祭祀活動上展現,群眾在集會中進行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通過騎馬射箭、跳火繩、頂扁擔等競賽慶祝節日,在競賽中收獲喜悅。在一次次的節日慶祝、祭祀慶典中組織傳統體育活動,營造熱烈動人的體育氛圍,以此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并學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不斷提升群眾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在活動交流中,傳遞情感以出盡民族團結[3]。同時,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以體育活動促進民族交流,可使群眾主動接受民族文化,加強民族自信,不斷推動民族融合,通過情感聯系改善,民族關系,從而實現社會的穩定和諧。
不同民族的傳統體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需要深入挖掘少數民族聚集地的傳統體育資源,組織形式多樣、內容充實的傳統體育活動,在此基礎上,推廣少數民族體育[4]。傳承傳統體育可借助互聯網平臺、新媒體及自媒體等,轉載傳統體育活動,渲染并傳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在擴大傳統體育影響力的同時,帶動少數民族聚集地經濟、文化的發展。通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吸更多的游客,不斷刺激集聚地經濟增長,從而推動民族發展。
隨著終身體育意識的深入以及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有效推動了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群眾越來越重視體育鍛煉,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群眾越來越多[5]。現代體育關注度遠遠超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現代體育的繁榮給傳統體育帶來一定沖擊。新媒體時代,在互聯網及電視、廣播、短視頻品牌的輪番轟炸下,現代體育的傳播越來越迅猛,現代體育的覆蓋范圍及影響來越來越廣。雖然國家及媒體也在積極關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但是傳播力度、傳播途徑相較于現代體育存在著較大差異。現代體育通過多種傳播,大眾可深入了解并接觸這些項目,比如籃球、羽毛球等現代與運動深受大眾喜愛。加之,現代體育在少數民族聚集地的推廣,受到了少數民族群眾的認可,這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相對來說,傳統體育受眾群體較小,并且受眾面有限,在現代體育的沖擊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陷入困境,傳統體育文化的影響力持續走低。
為振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國家及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傳承發展傳統體育。黨中央、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頒布了相關文件并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做出指示,支持鼓勵積極發展群眾基礎堅固、競技與娛樂并存、文化內涵豐富及民族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6]。但是,好的文件精神難以有效落實,相關政策在執行實施過程中無法發揮價值,并沒有起到指導和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統的作用。由于地方文件精神。政策執行力不足,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成為空談。比如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中,資金投入有限,傳統體育活動宣傳不到位以及傳統體育活動組織實施不足等,造成少數民族體育活動效果不佳,活動影響了地下。
隨著文化交流的日漸深入,各民族相互融合交織,不同民族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一些民族文化、民族語言逐漸邊緣化,再加上少數民族的自身傳承意識不強,忽視傳統體育的傳承,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很多傳統體育項目瀕臨消亡,不僅缺少適合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繼承者,而且缺乏完背的培訓教育機構,嚴重影響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參與傳統體育運動的群眾少之又好,設置一些本民族群眾也甚少主動參與傳統體育活動,閑暇時光,普通群眾更愿意跳廣場舞、跑步、打球等,很少跳本民族的舞蹈。很多群眾并沒有認識到傳承傳統體育的重要性,也沒有人情自身的自認,這十分不利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除此之外,少數民族聚集地對于青少年的傳統體育文化保護意識、民族意識等缺乏有效的培養教育,不重視傳統體育,加之少數民族聚集地學校缺少專業的師資配備,精通傳統體項目的人才比較少,造成新一代青年不了解傳統體育、也就無法掌握傳統體育技能技巧,傳承意識不足,限制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
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一定變化,隨著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的應用,多元文化的深入,改變了少數民族聚集地生活習慣、交流方式及思想認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在過去農耕生產、祭祀慶祝中產生的,少數民族人民在慶祝祭祀活動中接觸傳統體育,在平時生活中很少參與傳統體育活動,也就難以有效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近年來,外出人員逐漸真多,一些少數民族聚集地的青年人流失比較快,留守的老人與孩子很難傳承并發展傳統體育。此外,網絡時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依賴網絡,喜歡網上沖浪、網絡游戲,并且喜歡接受現代體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造成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尤為艱難。
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應當從傳統體育實際發展出發,加強重視,提升傳統體育文化保護意識。積極構建名族出體育意識,每一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體育都具有限免的地域特色,并且不同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都蘊藏著豐富多彩的民族建精神,因此必須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尊重少數民族獨有的文化,維護少數民族祭祀信仰,大力支持少數民族聚集地組織傳統體育活動、節日祭祀活動,并引導群眾參與,在活動中提升群眾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強強化群眾的傳統體育傳承保護意識。同時,發揮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從小培養青少年的傳統體育傳承意識,學校可定期宣傳普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歷史知識、活動盛況等,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傳統體育,并勇于承擔傳承責任,成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人。
加強政府指導及政策落實,少數民族聚集地應當依據文件精神、政策政令有效推動傳統體育事業建設,將并結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現狀,構建傳統體育學習機制。在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上不能只依靠國家政策引領,少數民居聚集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出發詳細的政策文件,結合不同地域的傳統體育發展,制定相應的具體政策,以提升政策的針對性及使用性,保證各項政策的落實效果。依據政策要求組織傳統體育學習培訓,引導群眾深入了解傳統體育,并強化群眾的認同感,加大政策執行力度,引導當地教育部門及學校全面推進傳統體育,大力培養專業教師,并將傳統體育項目融入體育教學及體育測試中,比如少數民族自治區可將傳統體育項目納入體育考試范疇,以引起學校、學生家長及學生的關注,從而促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另外,當地各社區可將傳統體育融入社區活動中,建設傳統體育項目場地,配備傳統體育運動裝備,并加強宣傳,鼓勵更多人參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
大力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加強招商引資,吸引更多資金,完善傳統體育事業建設。加強宣傳推廣,與網絡媒體、廣播電視等進行合作,通過直播、轉播等方式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節日慶祝、祭祀過程中的民族舞蹈表演、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進行播報,以擴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影響力和受眾度。凝聚文化自信,加強民族文化交流,將賦有娛樂競技性、文化底蘊的傳統體育完整地保存下來,比如通過影視作品展現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利用影視推廣,提升傳統體育知名度,以積極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
將傳統體育融入學習體育教學中,將學校作為傳承發展傳統體育的重要載體,在體育課堂上教授學生傳統體育運動,讓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走進當地校園,讓民族體育文化扎根學生心中,比如朝鮮族可將民族特色滑冰、足球等傳統體育項目納入體育課程中,哈尼族可將摔跤、賽球融入學生的體育訓練中,在課程教育教學中不斷請強化傳承意識,培養新一代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繼承者。
綜上所述,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應當提升保護意識,加強民族文化保護,加強政府指導及政策落實,大力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凝聚文化自信,將傳統體育融入體育教學中,敦促青少年學習,以培養新一代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繼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