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蘭 河北省玉田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體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工作進行合理鋪墊。與普通高中體育教育相比,目前社會對職業高中體育教育有所輕視,對此應盡快改變這種情況,給予職業高中體育教育更多地關注,職業高中也要充分利用好時間加大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力度。而對于體育教育來說,同樣要重視提高質量,在規定時間內實現最佳的教育效果,而不是在娛樂中虛度時光。體育教育質量提高并非只是一句口號,其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化工程,該工程需要體育教師不斷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主動參與體育鍛煉。[1]因此,體育學習興趣培養就成為職業高中體育教育的核心要點。目前,素質教育的持續深入推進使職業高中體育教育收獲了顯著成果,雖然如此,也應正視職業高中體育教育存在的各項問題,特別是在職業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他們的文化學習受到忽視,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明確要求。鑒于此,應將體育教育融于素質教育體系之內,逐步推進職業高中體育教育改革,從整體上提高職業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他們真正成為社會所需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強化學生身心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參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過程中形成體育學習興趣與終身體育習慣,這是職業高中體育教育的首要目的與人文價值。與競技型體育人才培養不同的是,此種以體育學習興趣培養為任務的教育模式有著顯著的體育文化內涵,為了能夠讓學生在體育理論學習與運動鍛煉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就需要營造健康向上、充滿趣味的體育文化氛圍。體育文化并非孤立概念,其與健身、競技有著緊密聯系。[2]鑒于此,除了競技型體育運動以外,職業高中體育教育還要從多維視角向學生進行理論傳授,讓體育學習時間擴大至社會生活之中。這就需要學校與教師以科學理論為基礎進行教育改革與創新活動,例如在教育內容方面可選擇具有群眾性與趣味性的項目,讓學生參與到運動中,親身感受運動樂趣。此外,學校管理層、體育教師共同研討與教學行為相關的指導理論、配套制度及各項設施,積極組織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營造良好和諧的職業高中體育文化氛圍。
在職業高中環境內,廣大學生由于年齡所限,他們雖然已具備了一定的事物接受與判斷能力,但對新事物仍懷有新鮮感與好奇心,因此可利用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教育同樣亦是如此,應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讓他們熟練掌握體育理論知識,并在活動過程中進行有效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首先,教具實物化。傳統體育理論教育內容抽象且枯燥,極易讓人失去學習興趣,即便是課外活動也會因重復式的訓練讓學生逐漸降低注意力。[3]因此,教具實物化將會是一個突破點,直觀的教具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產生好奇心與求知心理。學生面對新事物會本能地進行探索,而這個探索過程便是科學化的學習過程。教具實物化能夠加深學生對體育器材使用的印象,提高體育認知,同時可針對相應體育器材進行動作訓練,從而實現體育實踐的目的;其次,體育圖文展示。體育圖文展示指的是在課堂中進行體育教育相關的圖文展示,讓理論與動作更為清晰地展示給學生,雖然學生學習初期可能不太了解各類圖文,但在不斷學習過程中可加快學生掌握要點的進度,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并在長久的圖像觀感中提高體育技能,從而提高教育質量。最后,采用新媒體手段。多樣化的教育方式才能保持學生的新鮮感,這樣才能保持學習興趣。[4]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教育開始興起,多樣化的視頻、音頻豐富了體育教育內容,極大提高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需要強調的是,體育教師在傳授體育理論以外,還應放映體育賽事、體育新聞、體育廣告、體育產業等相關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之外感受體育精神與體育人文,這樣既激發了他們的體育學習興趣,也培養了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
細節能夠決定體育教育的質量與實效。職業高中的一些體育教師始終苦于缺乏合適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而此方面是有許多方法可以有效利用的,教師需要選擇合適、有針對性的方法。首先,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熱情。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學科由于涉及身體運動所以天生帶有熱情之感,在體育教育中要會使用語言激發學生的斗志,“燃”起學生熱情,使其能夠更好地參與進教育活動中。其次,引導式教育。傳統灌輸式教育方法不僅學習氛圍枯燥,并且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此應提高學生的課堂主動性,調動主動學習能力。對此可進行問題創設,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進行動作糾正,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此過程可通過活動形式進行,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體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運動手段提高學生的綜合體質與體育技能,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然而,許多學生將體育教育當作身體鍛煉,認識偏差與思維誤區導致學生對體育教育產生差異化的態度,一些學生甚至被動式參與運動,積極性與主動性極低。
體育教育內容如果忽視學生興趣,必定會削弱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久而久之還會產生抵觸情緒,尤其在女學生身上體現得較為顯著。[5]從目前職業高中體育教育內容來看,一些教師在內容選擇方面有著較強的隨意性,體育活動選擇無法完全符合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從現實角度看,雖然體育教育需要遵循基本的教育原則與教育規律,但目前職業高中部分體育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隨意性仍比較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隨意性傾向也比較嚴重,而這種誤區化的教育理念必然會導致學生錯誤動作增加、課中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的出現。即便一些體育教師發現了學生的種種問題,也沒有刻意進行糾正,從而讓體育教育無法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效果。
學生出勤概況、學生早退概況、學生體育成績考評概況是目前職業高中體育成績測評的主流三大方式,這種測評方法的局限性較強,僅僅可對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與成績水平進行考查,難以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掌握,也無法準確測評出學生的體育興趣程度。
體育教育若想得到本質化改變,使其與其他學科發展同步,就需要即刻改變不重視體育的傳統思維。對于職業高中管理層而言,抑或廣大師生而言,都需要摒棄這種傳統思維誤區,特別要糾正學生的錯誤體育認知,積極培養學生的健康觀與體育觀,做好多元協同,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以至于未來工作中養成良好的終身體育習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為了真正實現素質教育,職業高中體育教育過程不要隨意化,特別在內容選擇與過程控制方面更是如此。所以,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擺脫教育規定的限制,避免內容束縛于競技性之上,盡可能在滿足教育大綱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興趣選擇項目,并且可以選擇競技性項目之外的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由上文可知,要讓傳統片面的測評方式轉變為多樣化的科學測評方式,是完善職業高中體育測評體系的關鍵所在。簡而言之,就是要讓體育測評多元化與科學化。在測評內容設置方面,既要包括身體素質測評、日常表現以及技能測評等,也要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組織管理能力。在測評標準方面,要注意改變以往單一化的問題,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差異化的測評標準,從而能夠真實反映學生提高情況。
傳統體育教育方法無法充分調動學生體育學習、運動興趣與熱情,因此要在緊密結合職業高中具體情況下,不斷創新優化體育教育方法,讓教育方法更為靈活、更為豐富,讓所有積極性要素均參與其中。對于職業高中體育教育而言,創新教育方法需要做好兩方面:第一,要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育方法,轉變為探索式、啟發式的教育方法;第二,要改變固定式教育模式,通過分組法、動態法、差異法等模式來開展體育教育活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育實效性。
綜上所述,新時期我們需要對職業高中的體育教育給予充分重視,身心健康才能為未來學習工作奠定良好基礎,為了推進職業高中體育教育改革、實現素質教育,體育教育工作者應針對職業高中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專業差異與職業特點,大力開展教育改革,創建符合職業高中特點的體育教育體系。在素質教育持續推進的今天,職業高中體育教育改革已處于迫在眉睫的緊要時刻,希望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積極加入其中,探討改革相關問題,從而加快體育教育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