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瓊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信息時代,醫學界正經歷著一場信息革命,這不是在技術、機器設備、軟件或速度上的一場革命,而是一場觀念與思維方式的變革。20世紀以來,以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推動醫學從“手工業時代”走向“自動化時代”,逐步形成新的醫學學科分支——醫學信息學。信息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對輔助檢查、診斷治療、外科手術、醫院管理、醫療服務模式等方面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信息技術與醫學深度融合成為一大趨勢。
中國的“人口紅利”大力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據相關報道顯示,大健康產業預計2020年將超過制造業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深度應用,通過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的支持,健康及醫療行業可實現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和重新調整,提高行業運行效率,挖掘產業巨大潛力。
傳統生物醫學模式面臨“過度醫療、對抗醫療、消耗醫療”三座大山。醫療界過度重視技術、治療,而忽視人類疾病的預防,忽略社會因素、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當今醫學發展的趨勢是生命與健康規律的認識趨向整體,疾病的控制策略趣向系統,走向“5P”醫學模式,即Predictive(預測性)、Preventive(預防性)、Personalized(個性化)、Participatory(參與性)、Precision Medicine(精準醫療)。慢性病早期診治、基于基因測序的預測性治療、個性化醫療、精準醫療成為時代趨勢。醫學研究模式亟需創新改革,需要信息技術與醫學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國家出臺一些系列政策,推進和規范在基層醫療、醫藥分離、醫養結合、分級診療、醫師多點執行等方面的醫改措施。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區域醫療機構聯合體,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共享、患者就醫數據的互連互通,大力助推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分級診療等新興醫療服務模式的發展。推進醫改政策的落地,解決衛生行業“看病難、看病貴、病難治“三大難題,需信息技術與醫學的深度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生物傳感技術實現人體生理數據精確識別,微電子技術具有超高容量、超小型、超高速、超低功耗特性,移動通信技術支持2G、3G、4G網絡通信,互聯網及APP技術實現智能化、移動化和便捷化,大數據技術可提供智能決策,云計算技術提供更多資源的整合、更多方式的應用。這些新一代技術在醫學領域如何深度應用目前缺少一種跨界的理念,促使信息技術和醫學融合發展。
傳統醫療模式有諸多痛點,包括檢查、診斷、治療不便捷,醫療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合理,醫療服務體系碎片化、被動醫療等諸多問題。信息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深度應用,能解決這一系列問題,能使醫療服務的半徑從院內區域延伸至社區、家庭、養老院等院外區域,實現醫療健康服務的可及性、便捷性;讓醫療服務的內容從臨床診斷、治療擴展至預防、咨詢、診斷、治療、康復、隨訪、干預等,實現醫療健康服務的系統性、一體性;使得醫療服務的主體從單主體發展至多主體協同服務,實現醫療健康服務的協同性、分級性;使得醫療健康服務的驅動從被動驅動轉變為主動驅動,實現個人健康管理的主動性、智能性。醫療服務+互聯網+大數據+可移動的末端設備(可穿戴/便攜)成為信息技術與醫學結合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解決醫療服務便捷性問題。利用互聯網技術配置醫療資源,既盤活了醫生的空閑時間,又滿足了患者的需求,是現代醫療服務的有益嘗試?;ヂ摼W醫療極大改善現有的醫療秩序,重構醫患關系,成為我國醫療體系的重要補充。如春雨醫生的互聯網+自診問診模式,有效利用二級醫院主治醫生的碎片化時間,解決患者自我診療需求、分級診療的要求。好大夫的互聯網+電話咨詢模式,根據收集患者的病情資料定制方案,選擇合適的醫生并協調雙方的時間,接通雙方的電話。掛號網的互聯網+預約掛號模式,與1000多家醫院互聯,解決患者看病掛號問題。
“醫療服務+互聯網”模式,解決院內醫療服務的便捷性和醫療服務的連續性和可及性。如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實現門診服務+互聯網(視頻問診)+就地購藥,針對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延伸門診服務至社區。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院的健康管理+互聯網+可穿戴設備模式,實現慢病患者院后隨訪、干預,解決醫療服務連續性、可及性問題。北京協和醫院的門診服務+互聯網模式,實現掛號、繳費、導診、查詢院內門診便捷服務等。
“醫藥服務+互聯網”模式,解決買藥便捷、醫藥分開問題。如阿里健康的處方+互聯網+社會藥店+患者模式,通過醫療機構電子處方通過互聯網與社會藥店對接,實現醫藥分離、藥品市場競價購買。Epocrates公司的藥物信息+互聯網+醫生模式,通過手機APP向專業醫療從業者提供藥品信息和臨床治療信息,包括藥品審批、臨床試驗數據、治療指南、處方規定變化等,從而幫助醫生更準確和高效的為病人提供服務。
“設備監測服務+互聯網”模式,實現醫院、數據、設備三者的結合,形成了一條監測—治療—康復的醫療服務閉環生態鏈。如中衛萊康的遠程監測+互聯網模式??纱┐麽t療通過建立移動醫療和多級醫院相結合的新的應用模式,醫生通過用戶移動端獲取患者的信息輔助診療疾病,同時進行在線信息溝通和隨訪,拓展醫療健康服務的時間和空間,是讓用戶接受移動醫療的有效途徑,提供個性化服務。
精準醫療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技術交叉融合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實現疾病個性化精準治療,達到最少醫療費用、最小藥物副作用、最大治療效果的目的,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中國提出了自己的“精準醫療”計劃“2030年前,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
信息技術與醫學深度融合成為當前醫學信息化發展趨勢,在信息技術應用中應遵循以觀念認識創新、共享開放機制(政策、規則、平臺)創新、資源整合創新和應用創新的策略。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信息技術在醫學科技創新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