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瑋 鄔曉瑩 長春建筑學院
網絡直播作為一種媒介形式,它的產生有著一定的社會文化因素。本文以“斗魚網絡直播”為研究對象,結合新媒體和消費主義興起的文化背景,從消費文化的視角對其進行研究觀察。不僅起到重新審視消費習慣是否合理、做出恰當的消費選擇,也可以促進直播平臺的良性發展。
這個時期的網絡直播還未成熟,未能成為專業的、大型的直播平臺。主播們依托視頻網站、社交網站進行視頻、語音直播。進而從視頻網站分流用戶。
這一時期的網絡直播,雖然初具規模,然而此時的斗魚直播建立在用戶初級的付費模式之上,這使得流量能夠順利變現。然而這樣的斗魚直播卻包含諸多缺點。
斗魚開始由單一走向綜合發展,分別向娛樂新媒體、游戲、產品分發渠道、優質的視頻等發面發展輻射。2018年,首屆斗魚節,實現了“直播+”的直播模式,使得直播更加立體,領域內的垂直升級愈發明顯。斗魚直播不斷提升技術、完善內容實現“直播+實體經濟”形式。
消費文化是一種中性詞,它包含了社會所生產一系列與消費有關的要素。它是在社會物質資料發展前進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簡單而言,只要能夠影響改變人們消費行為的文化因素,都屬于消費文化。
2.2.1 可消費性
消費社會中的一切都可以是消費品,具有消費性。在主播直播過程中,用戶與主播之間,形成虛擬社交群體。他們在播放內容與休閑娛樂的同時,通過視頻與彈幕內容進行及時的反饋,直播內容與用戶消費興趣產生共鳴,刺激用戶的消費欲望,進行消費。
2.2.2 傳播主體商業化
消費文化背景下的網絡直播的傳播主體具有商業化的特點,它的傳播行為目的在于讓消費者產生消費行為。以斗魚直播為例,品牌的商業化價值是與變現能力緊密相連,創造出優秀的直播內容給斗魚帶來了受眾的傳播度和青睞度,加強了品牌的影響力,進而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具有影響力的品牌。
2.2.3 直播內容大眾化、娛樂化
(1)娛樂化內容。娛樂化是斗魚直播中突出的一個表現,娛樂化是斗魚直播得以在大眾娛樂文化背景下得以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這使斗魚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發展。
(2)大眾化的直播風格。消費文化視域下的網絡直播,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大眾文化消解權威的特點。不論是普通的百姓,或者是明星達人,任何用戶都能制作內容,發出自己的聲音,網絡直播的風格更帶有明顯的大眾化、世俗化的特點。
直播平臺產生于互聯網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出來的直播平臺也具有較為明顯的商業化特征。平臺主播很好的抓住了這類消費者的心理,以生產惡搞、博人眼球、蹭熱點的直播內容來貼近消費者,進而獲得足夠的關注于豐厚的利潤報酬。
觀察各類直播平臺,單從盈利模式這一模塊來看,平臺將直播內容變現的渠道較為單一,大多以設“榜”引誘消費,這顯得簡單粗暴。直播行業的迅速發展,資本市場不斷膨脹,但是直播行業的盈利模式還較為單一。
消費文化影響下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發生變化。如果直播平臺不能加強對低級趣味的監管,人們的價值觀也容易受到內容制作者的誘導進而對原有的價值觀念發生偏差。
主播加強自己的內容創新,而不是拘泥于傳統的內容。對于眾多網紅與草根明星而言,直播平臺更多的是一種流量工具,是一種獲得經濟效益的手段,獲得商業回報的踏板。獲得社會利潤的同時,也要積極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各平臺主管強化指導,加強平臺的管理。
網絡主播通過用戶“打賞”獲得的盈利效率過低,然而通過“打榜”獲得的利潤單一、暴力且容易與平臺其他主播發生沖突。那么,就應該及時轉變消費模式來吸引用戶的消費。
加強行業監管,加強社會責任的認知,是行業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徑。。直播行業加強自我規范和強調社會責任,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從根源上凈化直播環境。
加強對直播行業的引導有利于將直播內容推向一個健康的導向,促進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各級政府肩負行政管理的職責。對于直播行業規范化管理,各個政府部門各司其職,一方面為直播媒體的正常成長提供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對不良的行為進行批評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