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
近年來,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校園足球運動的發展,為了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為國家輸送更多的優秀足球人才,2015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頒布了“關于加快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的實施意見”這樣明確了中國校園足球發展目標和方向,國內足球的發展需要借鑒國外足球強國的經驗,深入研究和探索適合中國足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實現足球的社會價值及其功能。
以鄭州市四個區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八所高職院校184名學生足球運動員和8名學校足球教練員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利用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圖書館相關資源在中國知網以及萬方全文數據庫等查閱有關校園足球訓練以及體育運動損傷等相關論文資料,專門查閱了《運動訓練學》《學校體育學》《經典足球指導教材》《常見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等相關教材及著作。
2.走訪調查法
通過深入走訪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河南測繪職業學院、河南輕工職業學院、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等八所院校的多年從事足球訓練及教學的專家教授,以及各校足球運動隊的運動員就學生足球運動訓練及運動損傷現狀等相關問題進行走訪調查,從不同角度去深度了解和分析當前鄭州轄區內高職院校足球訓練模式以及運動損傷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3.問卷調查法
(1)問卷的設計
根據對鄭州市轄區內八所高職院校的多年從事足球訓練及教學的專家教授的訪談和研究目的內容需要,筆者結合足球對訓練模式的要素,從足球運動損傷視角下對當前足球運動訓練方法以及訓練過程研究需要設計出《鄭州市轄區內高職院校足球隊員運動損傷預防調查問卷》,通過對調查結果來分析造成高職院校足球運動員損傷的原因。
(2)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對鄭州轄區內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河南測繪職業學院、河南輕工職業學院、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等八所院校校足球運動隊184名學生運動員發放調查問卷,在發放問卷調查中并與運動員進行溝通交流,同時也對八所高職院校的足球運動隊教練員發放問卷。最終回收問卷191份,其中學生問卷發放184份回收181份,回收率為98.4%,其中有效問卷180份,有效率為97.8%。教練員問卷發放8份回收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以上問卷指標符合社會調查研究的標準及其要求。
(3)效度及信度檢驗
根據研究需要,通過對省內足球訓練專家征求意見以及查閱大量關于校園足球訓練模式及運動損傷的相關文獻資料,經過多次調整修改設計出本研究的調查問卷,效度檢驗采用了專家評判法。省內足球專家對本研究調查問卷的內容、結構進行了檢驗,專家對問卷還是非常認同的。通過檢驗問卷的信度,特采用了“重測信度法”,兩次檢測結果R值都較高,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符合本課題研究需要。
4.數理統計分析法
本文采用了SPSS23.0軟件對本研究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鄭州轄區內高職院校足球運動隊教練員運動員現狀
通過對河南信息統計職業學院、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河南測繪職業學院、河南輕工職業學院、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等八所院校校足球運動隊進行走訪調查,當前各高職院校運動隊的教練員均是由本校在職體育教師擔任,由于學校各項目運動隊的教練員起到主導作用,全權負責運動隊隊員的教學訓練、日常管理以及賽事安排等工作。校園足球隊教練員的學歷以及整體素質,對他們教學訓練以及預防學生運動員運動損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鄭州轄區八所高職院校足球隊教練員學歷調查發現:5人是碩士學歷,3人是本科學歷,分別占62.5%和37.5%,說明鄭州轄區內高職院校足球隊教練員學歷水平較高,這為高職院校校園足球的教學訓練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通過對鄭州市轄區八所高職院校足球運動隊隊員調查發現,學生運動員平均年齡為19.8歲,是非常有朝氣和拼勁的運動員,但他們普遍在訓練和比賽中自我保護意識較為薄弱,關于足球運動預防損失的相關知識了解較少,隨著長期的比賽和訓練,特別是球隊主力隊員是運動損傷的主要群體。
2.高職院校足球隊訓練時間和訓練內容的安排
(1)鄭州市轄區高職院校足球隊訓練時間調查
當前,河南省大學生足球賽主要有大學生足球聯賽和足球錦標賽,鄭州市轄區內高校都積極參加賽事,由于受學校場地、經費以及教練員等因素的影響,各所高職院校在運動隊訓練周期安排上也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河南省大學生足球錦標賽都會安排在十月份,經走訪調查八所高職院校訓練安排基本上是每年的3月至7月為訓練期,8月至9月為賽前集訓期,比賽期為10月以及賽后恢復期安排在11月至次年2月。
(2)鄭州市轄區高職院校足球隊訓練內容的安排
通過對鄭州市轄區八所高職院校足球隊訓練內容的調查統計發現,八所高職院校訓練內容主要是六大板塊。分別是熱身準備板塊、足球基本技術板塊、基本技能板塊、技戰術板塊、教學比賽板塊和放松練習板塊。通過數據匯總分析各所學校足球隊在訓練內容和時間比例上相差不大。
訓練模式是基于系統論、控制理論及信息論的思想和方法,同步于訓練的特點和規律,應用于實際訓練中而總結出來的訓練理論與方法。模式訓練的目的是使訓練過程由復雜化向簡單化過渡,使訓練過程更有組織性,為后續訓練項目提供有控制的訓練,訓練的理解和實施應逐步全面,訓練手段和方法應科學化、規范化、量化在一定區域內進行,擺脫盲目性,主觀性訓練,提高訓練效率。
通過調查分析,鄭州市轄區高職院校足球訓練基本是“一校一模式”沒有建立完整的訓練體系,其中有五所學校運用短期集訓模式。三所學校運用年周期訓練模式。
通過調查發現,鄭州市轄區高職院校足球隊以訓練內容分類訓練模式主要采用技術—技能—比賽型訓練模式、比賽—技能—技術型訓練模式、比賽型訓練模式三種模式。
通過調查發現,鄭州市轄區高職院校足球隊以課時環節分類訓練模式主要采用以足球游戲為主的課時訓練模式、以足球技術技能為主的課時訓練模式、以足球教學比賽為主的課時訓練模式、以足球專項體能為主的課時訓練模式等四種模式。
近幾年,數據反饋由于學生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發生率逐年上升,這與訓練模式里訓練時間以及訓練強度有直接的關系,足球訓練模式與運動損傷一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當運動損傷發生時,最好盡早處理。如果在訓練中不重視運動損傷,則會加重損傷,延長運動損傷的恢復時間。嚴重者會產生后遺癥,導致殘疾,縮短運動壽命。
通過分析鄭州市轄區高職院校足球隊不同訓練模式在周期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運動損傷發現,八所高校短期強化訓練模式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訓練周期,各個訓練周期運動損傷的數量有很大差異。在訓練期間,高職學生運動員短期強化訓練模式沒有統一的教練組織,主要以運動員自我練習和足球協會組織的形式進行,在訓練的數量和強度上不僅不能滿足教練員的要求,而且還造成了121起運動損傷。由于校隊每年更換新老隊員、節假日停訓、隊伍訓練步伐緩慢等原因,導致學校周期性訓練模式偏高,目前學校運動損傷已達187例,應注意盡量降低傷病發生率。
足球項目的運動損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首先,足球項目是全天候戶外集體運動,具有競爭激烈、參賽人數多、比賽時間長、場地大、身體對抗強烈、難以避免劇烈碰撞的特點。這樣就容易造成損傷。其次,足球的技術性動作比較復雜,主要的技術動作必須由腳來完成,有些運動員不能輕易、準確地完成技術動作,往往需要改變自己的身體姿勢,完成運動中的部分動作,所以足球運動員下肢的運動損傷比較多,足球運動員能夠以較大的身體負荷準確地學習和掌握技術動作和戰術,進而容易產生功能性疲勞,直至形成運動損傷。
在足球訓練過程中,教練員也加強對運動員防御性意識的培養,在比賽過程中積極防御對方的犯規,在對方犯規發生時要主要保護自己,避免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同時加大教練員以及運動員對運動生理學、人體解剖學以及運動損傷與康復學的學習,讓他們熟悉和掌握一些運動損傷的知識和處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受傷或加劇傷害,這樣更有利于高職院校足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
理論是支撐訓練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是校園足球運動的寶貴財富。理論來源于足球訓練實踐,影響實踐,指導訓練工作不斷提高,并在實踐的基礎上提供訓練支撐。由于學生管理和教學工作較為繁重,高職院校教練員不能進行足球比賽的固定學習和理論知識的研究。有些青年教練員雖然愿意深造,但到了基層培訓后,就變成了依次分配或變相福利。這樣的培訓并不能真正提高教練員的執教水準。
鄭州市轄區內高職院校足球隊需要打破“一校一模式”的格局。學習建立年度周期訓練模式。校與校之間要多多交流訓練方法,相互借鑒,探討建立更完善的年周期訓練模式,從而進一步提高訓練質量,促進校園足球運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