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芮
(西昌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 西昌 615000)
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如今,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涌現了許多新生事物,剪紙作品因為其創作過程耗時、耗力,經濟效益回報低,逐漸淡入人們的視野。民族引以為傲的剪紙藝術竟也開始面臨傳承斷代的巨大難題。傳統剪紙藝術該如何繼承與發展,如何與當地文化相結合創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剪紙作品。如果將剪紙藝術融入到美術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手工課堂教學當中,學生動手收集素材,并創作實踐,進一步讓學生去了解感受傳統剪紙文化。從而激發學生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在今后的幼兒教育工作當中,學生引導鼓勵幼兒進一步的去了解感受剪紙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以下根據涼山地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手工課程中剪紙課程的開設進行探討。
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學前手工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手工課程對于學前教師提高專業技能來說有重要意義。為了讓學生深入的認識藝術來源于民間,課前讓同學們以拍照片的形式去發現記錄剪紙文化。課堂教學當中從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入手,為同學們全面講授剪紙藝術的基礎知識。通過豐富史料,讓學生了解剪紙藝術的歷史。通過大量的作品評析和現場演示,引導學生了解剪紙的相關文化知識,認識剪紙語言和表現手法。根據剪紙藝術面臨的傳承斷代,引導學生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激發了他們對剪紙藝術的追求,以及發揚傳統民間藝術的一份責任感。
在剪紙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選取學前教育專業兩個班級進行教學研究。具體的教學計劃主要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2.1 剪紙技法學習階段。從剪紙表現形式上分類,讓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表現形態有基本的了解和把握。主題一:折疊剪紙一(對稱式)表現一個物象和表現兩個物象、團花、邊花、角花的練習。主題二:獨幅剪紙教學分兩步:一是組織學生臨摹民間藝人的剪紙作品;二是根據涼山州地區特色民族文化,細致分析和練習,創作獨幅剪紙作品。
2.2 作品題材歸類及鑒賞階段。主要以南北方剪紙和剪紙表現手法上來進行分類。北方剪紙以簡潔生動為美,作品往往讓人感受到強烈的生活氣息。其作品特點是簡練渾厚,豪放寫意,質樸生動。作品中大塊面居多,以剪紙表現手法中“陰刻”為主;創作題材主要有人物生活、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民間故事等。作品飽含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和感情色彩,不拘小節,簡練大方,有“寫意”之感。而南方剪紙以“精巧細膩”為美,講究栩栩如生,精致刻畫。以剪紙表現手法中“陽刻”為主,作品中多以“月牙紋”配“鋸齒紋”,線條纖細流暢。創作題材也十分廣泛,有人物、花卉鳥獸蟲魚、奇山異景、名勝古跡等。作品具有精巧、細致、玲瓏、清美的藝術風格和地方特色。學生通過對南北方剪紙表現手法和創作題材的了解,增強其鑒賞能力,從而對確定作品主題,作品創作打下基礎。
2.3 創作素材收集階段。要想創作一幅好的剪紙作品,必須要收集大量的素材。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現當代信息化技術應用廣泛,學生可通過互聯網、手機等工具來收集創作素材。其次,圖書館也是收集素材的第二大途徑。。第三種途徑最得天獨厚,學生們生處涼山彝族自治州,很多學生能夠通過周圍環境去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圖案,將此應用到自己的剪紙作品當中,民族特色與剪紙藝術的結合,發揚民族傳統文化與特色。
2.4 作品創作。在了解剪紙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創作要求應放在展現地方傳統文化。這一輪教學的創作題目是:以彝家特色為主題,運用所學知識,應用自己喜歡的一種剪刻方法,形成不同題材的作品。學生常常帶給我們驚喜,有的以彝族特色火把節為主題,創作了一幅熱鬧的篝火跳舞的熱鬧景象,寓意著新年紅紅火火。有的同學以彝族年為主題,剪刻了一幅彝家特色過年的景象,讓我們感受了不一樣的彝家文化。還有學生將彝家特色的“月琴”“火把裙”設計在了自己的剪紙作品當中,為我們展現了彝家特色。
2.5 作品展示。選取最具特色的學生作品,一方面在系部文化節的時候進行展示,一方面通過掃描,將剪紙作品設計成特色書簽,并予贈送保留。
在創作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素養,能夠把地方特色與剪紙藝術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具有自己當地特色的剪紙作品,從而引導學生去感受生活當中的美,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專業的獨特性,就需要學生把這種美一直延續到今后的教育教學當中。因此,剪紙這一民間藝術便會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和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