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蹊

在生活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我們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壓力,產生和釋放不同的情緒。那么,如何正確地認識情緒?情緒對身體健康會造成什么影響?天津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兼司法鑒定中心主任陳清剛介紹,情緒的類型主要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陳清剛表示,情緒各類型主要有7 個方面的特征:
1.指向性。正性情緒是指需要得到滿足,負性情緒指的是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人類主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及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等等。如果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就會產生負性情緒。
2.兩極性。情緒有高興、愉快,也會有憤怒和悲傷。
3.動力性。情緒對行為和認知是具有動力性的。日常生活中一個孩子被表揚之后動力十足,做什么都特別有干勁,這是情緒的動力性在起作用,甚至我們高興的時候痛的感覺都會下降。
4.宣泄性。情緒可以通過生理方式表達,也可以通過心理方式表達。心理表達方式主要是將情緒遷怒于別人,跟別人發脾氣,就是一種心理表達。生理表達是當我們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不能夠把它表達出來,壓抑在心里,就會以身體癥狀表示,比如生氣的時候胃脹吃不下東西。
5.過程性。無論是多么高興或者悲傷的情緒,經歷一個過程就會衰減下來。
6.非理性。我們一直認為理智會戰勝情感,但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理智都能戰勝情感,實際上經常有理智被情感沖破的現象,比如聽信謠言等。
7.轉換性。情緒之間可以互相轉換,情緒和行為之間也可以進行轉換。比如成語“喜極而泣”“破涕為笑”就是情緒轉換。
談及情緒對身體健康會造成什么影響,陳清剛說:“情緒和健康密不可分,就像中醫講的‘天人合一’‘心身一體’。人出現情緒反應的時候,不但影響情緒,也會影響到身體健康。”過度的消極情緒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陳清剛還表示,壓力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大概有3 種類型:第一種是心身反應,就是壓力引起的負性情緒。比如一個很重要的考試,或者會見重要的人物,這時候人除了會緊張、擔心以外,還會心慌、憋氣,吃不下東西,有的人甚至會出虛汗和血壓暫時性升高。如果這種壓力消除,反應自然就消失了。一旦壓力持續出現,可能出現第二種情況,就是心身障礙,比如出現緊張性的血壓升高、失眠等癥狀。這些緊張性的血壓升高就是情緒性高血壓,具有可逆性,如果壓力得到緩解,這些反應會減輕。如果壓力繼續持續下去,就會出現第三種情況,心身疾病。在發生、發展、轉歸過程當中,心理因素起特別重要作用的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病、十二指腸潰瘍、糖尿病、腫瘤等都是跟情緒相關的心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