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勇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順河鎮順河初級中學 安徽 六安 237000)
學生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因為基礎差異、學習能力差異導致學生的閱讀水平略有差異。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要注意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教學方式,最終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
學生在遇到自己不擅長的問題時,第一反應都是排斥和逃避。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開展教學,在引導學生學習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一視同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這樣學生會逐漸加強閱讀方面的學習,最終提高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
以《老王》為例。這篇文章通過講述作者與老王之間的故事刻畫了老王生活貧困、凄涼但卻厚道、善良的形象。學生在學習這一課的時候要學習文章刻畫人物的手法,感知作者的情感。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要求可以略有差異,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設計的問題可以有一定的深度,比如教師問學生如何理解“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答基本問題,比如讓學生總結文章講述了幾件事情,老王是什么樣的人。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可以使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而且問題的差異不算明顯,可以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獲得肯定會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熱情,形成良性循環,最終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學習的模式會使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得到幫助,在學習的時候也會互相督促,而且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會吸收一些優秀的思想,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學生的進步。
以《桃花源記》為例。這是一篇文言文,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首先要進行翻譯,明白文章的內容;其次要感知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給每個小組任務,使小組學生在合作下完成任務。比如文章的翻譯,同小組學生可以一起翻譯,每個人負責一段翻譯,如果遇到語句不通的地方,學生之間可以互相溝通進而組織和填充語言,在這個過程中,即便是基礎不同,學生之間也不會有太多的差異,而且一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還會不斷的彌補自己,最終提高學習水平。另外同小組之間的學生可以互相監督,通過督促提高同小組學生的閱讀水平。當然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每個小組中有幾名優秀學生,幾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這樣學生之間互相探討既可以保證基礎,也可以提升高度。教師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引導學生閱讀,可以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監督,最終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創設情境。創設情境一方面可以將文章中描述的一些場景直觀的展示出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另一方面學生還可以根據情境拓展思維;最后創設情境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最終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以《范進中舉》為例。這個故事是《儒林外史》中的一個故事,通過描述范進中舉前后人們的態度,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與罪惡。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范進中舉的視頻片段。文章中描述了不同的人在范進中舉前后的態度,視頻將這些人的嘴臉直觀的展示出來,教師結合課本分析視頻中的人物表情、動作、語言,會使學生更加容易的了解文章中的諷刺意味。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控制視頻播放的片段,使學生猜測接下來的故事走向,激發學生拓展自己的思維,最終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了解文章的內容,在鑒賞文章的時候學生敢于大膽的拓展思維,最終有助于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閱讀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總之,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閱讀的時候,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但同時教師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在教學的時候通過委婉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互動,使學生在個性化教學中逐漸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