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寅菊 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計劃在5-10年內,職業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在此背景下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將從我國職業教育計算機應用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出發,深入分析實踐存在的問題,尋求最優解決方案。
在我國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中,存在著與社會崗位需求不相符合和脫鉤的現象和問題,真正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仍然在一種較低的水平和簡單的模式中徘徊。這里的校企合作是以實踐項目合作方式進行的,時間不會很長,多呈現出短期化與臨時化的特點和規律。這種短期的、臨時的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著計算機應用專業創新人才的培訓質量。
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校企合作在我國的發展還存在著職?!耙活^熱”的現象,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在校企合作中,校方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和義務,占據著主導地位,而在現有體制下,企業往往認為從當前職業院校中無法獲得高素質人才,得不到新技術,進而無法給企業帶來收益,因此,一些企業往往只是把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并未認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院校僅負責理論教學,企業則負責指導實踐這一部分。由于相互間的交流與溝通較少,在人才培養上存在著巨大的思想鴻溝,很難融合到一起,很難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標準和需求進行有效銜接,極大地阻礙了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與創新實踐。
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我國已經有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和推廣,但在效果與實施的程度上表現的不盡如人意,也沒有一個統一和適用的模式可以推廣。在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應用方面,社會、企業與院校由于各種因素的干擾,在發展上出現了許多問題。如欠缺共同完成合作的模式與機制、沒有應有的重視與保障和人力、物力及財力上的投入不足等。這些問題使校企合作處于十分有限的發展境地,極大地影響了校企合作的質量和效益。
我國相關部門非常重視校企間的合作,也在研究一種適合于工學一體的培養人才模式,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了大量的試驗與試點。然而,這些并沒有形成一種比較權威的、相對完整的校企合作的指導方針和準則。校企合作在相對的保障制度、考核標準及獎勵與處罰措施方面都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院校內設立的就業部門、培訓部門、校企網站建設等都沒有達到相對標準和要求,在院校的校企網站上應該建設合作企業的信息網站。
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校企合作主要是為了創新人才的培養。對于企業,是一種對人力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配備。所以,以校企合作為根本目的,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是校企合作的本質所在,更是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重要途徑。
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校企合作要以培養市場需要的創新人才為根本目標。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任務就是要確定企業所需要人才的培養方向和目標,使企業懂得校企合作模式培養出的人才是為服務企業標準而培養的,為了更好的、更多的培養出適合企業的全面型人才,需要企業進行深度的參與。以此為目的,學校要結合教學行動與企業對待人才的需求,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并盡全力調動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模式。
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校企雙方應共同參與到創新人才培養中,學校更應該深入到企業中去,了解企業工作崗位的實際情況,把崗位工作合理劃分為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等兩個方面。將在崗位上了解到的知識融入到學校的各類專業課程中。在課堂教學時,應采用校企互動的措施,以崗位的實際工作和操作規范為指導,進一步構建起與教學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在學校學習和企業實踐中有所收獲。這種將企業一部分工作融入到課程實踐的階段,應由學生自己主動的完成,把成果以作業匯報的形式反饋給企業,讓企業了解到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程度和水平。當院校的課程內容來源于企業的工作實踐時,教學目標的設定也可以與實踐工作任務的完成和課程考核標準相結合,以達到崗位對人才的需求為目標。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貼近于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標準,使院校與企業培養人才的目標和標準逐步接近,更好的為校企合作奠定基礎。
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改革的推進,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出合適的應用型人才,就必須要改變以往重理論、輕技能的教育理念,構建和形成一種以項目引領、工學并舉和全方位塑造培養創新人才的教學模式。把職業崗位的實踐過程、內容、方法和能力需求作為教學課程的重要內容,把企業的發展理念、發展經驗和文化精神融合到教學的全過程,并采用案例指導、情景再現、角色融入和實踐操作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邊學邊練,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為根本目標,讓學生盡快適應企業一線工作崗位,以職業員工的身份和精神要求學生,培養出創新型企業和社會需要的人才。
計算機應用專業已經涉及到每一個領域,與區域經濟聯系緊密,擁有研究地方問題的天然優勢,職業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特色,結合區域行業產業需求,搭建符合自身特色的校企協同科研育人平臺。為了深化校企協同科研育人平臺,避免流于表面,應該根據自身特色,積極嘗試國家大力提倡的各種校企合作模式。把科研融入到校企合作之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現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該模式最大的優勢是企業的深入參與。一方面,對于一些用人需求具有特色要求或對人才需求量比較大的企業,通過與學校合作,可以培養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專門人才。另一方面,學生通過現代學徒制教育,可以盡早參與企業技術或管理工作,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因此,通過把握企業真實需求,找準共識,現代學徒制是職業院校大有作為的一種育人模式。
計算機應用專業對于一些用人需求并不大的企業,可以通過嘗試整合校企資源,成立職業教育集團是實現資源共享,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對于企業來說,通過加入職業教育集團,可以獲得符合企業需求的專門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和職業教育集團內部的企業建立更深入的聯系,有利于相關業務的開展。對于學校來說,可以充分滿足學生不同的實習需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可以深入意向企業實習,參與企業工藝改進和研發活動。職業院校在走出去的同時,也應該把企業引進來。通過共建校內產業學院或研發中心,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情景,校企聯合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專門人才。
計算機應用專業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雖然有的企業會在本地政府與經濟政策的扶持下參與職業學校教育,但是不會讓職校生觸碰專業領域的核心技術,只是讓學生在實習工作中“打雜”,導致學生無法及時學到專業知識。因此,職業學校應與合作企業緊密溝通,深化校企合作程度,盡量讓職校生在企業實習中學習專業技能。為了讓現代企業對校企合作抱有自信,職業學??梢栽谡鞯脤W生同意的前提下與現代企業簽訂用人勞動合同,讓合作企業與職校生雙方選擇,保證職校生在畢業之后可以直接進入合作企業參與社會工作,消除學生將某個企業的核心技術與專業力量帶到競爭公司的可能性。再者,學校也應該深入到合作企業之中,學習合作企業的先進技術,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然后利用學校的科研力量研究合作企業的發展瓶頸技術,幫助合作企業解決生產難題。
高質量的校企合作職業教育離不開高素質高技能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尤其是計算機應用專業。首先,應該定期安排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實習。為教師實習提供豐富的企業資源,讓教師始終保持與業界的聯系,鼓勵和支持教師與企業職工一同開展技術研發和相關課題申報。通過與企業的廣泛合作,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活力。其次,鼓勵和支持教師提升科研能力。通過學歷提升或訪學等進修方式,掌握更加先進和豐富的科學研究方法,有利于解決教師在企業實習或科研中的難題。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能夠進一步帶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計算機應用專業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比其它專業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更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更貼近實際工作崗位技能。通過本校已有的校企合作現狀,分析實踐存在的問題,尋求最優解決方案,為其他中職學校開展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校企合作提供參考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