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武昌職業學院
文化創意產業是21世紀的新興產業,是經濟、文化、新技術發展彼此融合的產物,是發展其它相關產業的助推劑,在數字新媒體時代迅速成為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力量。文化創意產業的跨界融合,推崇創新理念、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推動力。
英國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最早提出創意產業理念和激勵政策的國家,是全球在大學設立文化創意專業最多的國家之一。正是由于對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教育和政府的重視,英國的文化創意版權的輸出超過了汽車、農業、航天,成為了美國國民經濟最大的出口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在日本成為其第二大產業,政府大力支持游戲軟件、動漫、娛樂觀光業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動漫制作、游戲軟件的制作輸出國。中國是一個以制造業、加工業為主要產業的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才不過剛剛開始,迫切需要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撐,轉變成為擁有自主品牌、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強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了我國當前的國策。
目前,我國高職藝術設計教育采用的是從70年代西方引入的德國包豪斯現代設計三大構成設計理論體系,一直以來成為各大專院校藝術設計的核心基礎教學內容。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發現,這種拿來主義的設計教學體系已經嚴重滯后,學生理論與實際專業實踐脫節,空中樓閣似的的專業理論教學模式下,培養的藝術設計人才缺乏創新性,缺乏個性化的創意思維,缺乏市場的靈活應變能力,抄襲嚴重。在當前新形勢下,如果不加以創新性的改革,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當今新時代的需求。
現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大力推動下,各地高職院校開設了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專業,可是在藝術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卻依然存在以下問題。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導致人才培養模式體系滯后;高考應試教育導致了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個性化;直接從課堂到講堂的師資還普遍存在;政府、企業缺乏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正確認識;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政策支持不能很好的開展落實,導致企業在與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舉步維艱,難以施展,缺乏對文創企業的健全保障制度,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動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產品數字化進程的加快,藝術設計教育只有與時俱進,構建創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模式,才能逐步形成開放性、職業化、立體型的藝術設計教育格局,才能更好地培養適應文化創意產業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文化創意產業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長期探索和實踐。而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為更好地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應努力構建完善的、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渠道。通過培養更多創新型高素質人才,使學生能成為一專多能的文化創意人才,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和工作環境。與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相適應,更好地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教育部于2006年頒布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該意見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專業建設、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標,同時也給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指導方向。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新形勢下,迫切需要加快步伐重構創新性創意性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完善文化創意產業配套各項人才培養政策制度,刺激高職院校加快完善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在實訓實踐教學中大膽突破,與文創企業建立通暢的合作,為培養和輸送創意性人才提供良好的管道和舞臺,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培養儲備更多高素質綜合性的技能性人才。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模式的改革創新,還需要重視對教育理念的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在專業課程建設上,應緊密結合市場商業原則,企業實踐操作技能要求和人文素質的培養。以是否結合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專業課程梳理,去粗存精。通過頂崗實習、項目式教學、工學結合等方式有意識培養一專多能的創新復合型人才,打破專業限制,跨專業教學合作,跨行業融合合作。
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發展的源泉來自于源源不斷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得人才者得天下,誰擁有創新型人才越多,誰必然會成為未來世界的強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是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密切的專業,作為綜合性創意人才培養的重要來源之地,集創新創意新技術與藝術為一體是重要的教育理念。因而,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需要加強融合創新、創意、創業的指導思想。同時,單純依靠高校的力量是與不夠的,還需要政府文化部門、文創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中來,通過項目式合作、政策扶持、產學結合為高職院校提供良好的人才培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