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西北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伴隨“互聯網+”的到來以及在其推進下,針對電子類信息技術專業來講,在實際教學中人們更加重視的適應現代的科學技術,比如信息加工、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技術等等,在新科技論述和成果中,尤為重視思維模式的創新,比如,慕課、微課、視頻公開課等等,盡管比古板式授課方式好很多,但是在實際授課中仍然具有較多局限性,主要局限于互聯網的方式對知識的推進,然則在探究知識能力培育方面有所漏洞和忽視,文章作者通過對物聯網的了解和工作經驗,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目前,在當今社會上互聯網已然是行業的發展的基礎設備,各大校園的教學也在不斷引進互聯網技術,因此互聯網教學已經慢慢融入實際教學中,成為教學中的一種新型教具,也許在今后的發展中,互聯網會發展成同學學習的一項重要工具,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學習需要依托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物聯網和電腦等輔助工具。因互聯網是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所以截止目前為止,在較多高校中依然存在互聯網和實際教學相融合時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弊端,故此一些教材不得不被移除,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最終影響了教學的安排和實施,又因為一部分教材偏重理論知識,這種狀況的存在很容易阻礙同學自學的發展和進步,在此期間,一部分學者對此付出了巨大貢獻,在實際教學中引進了西方的討論式、轉變班級、啟迪式等新的教學理念,并且從中研究出了對新時期的教學改革,但是,據實際調查表明這些理論和觀點仍然只停留在表面,且對實際教學的使用性和教學方式仍舊沒有新的發現和目標。具體來講,現今的教學問題主要有教學內容不夠新穎,學科與學科之間缺乏聯系,并且同學所學的知識具有局限性,單單知識課堂中的知識內容,在實際授課中同學很難進行實際動手操作,促使與現代電子技術脫軌。次之,老師與老師之間教學水平和能力存在差異較大,部分老師的教學水平和知識量較差,無法為同學傳輸更好的教學內容,且在班級教學內容創新中能力較差,進而很難培育同學的創新精神。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電子信息技術教學革新工作迫在眉睫,實際教學改革應該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起初電子信息技術的授課內容需要緊跟新時代互聯網發展速度,隨時替換授課內容,針對傳統師資隊伍遺留的問題,應及時避免和解決,在實際授課中電子信息技術老師也應該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素質,定期進行學習和進修,老師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電子信息技術的授課質量和效率,若是教學中沒有一個強大的師資團隊和先進的設備,將會阻礙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教學成果可想而知。所以,校園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應該重視培育師資力量,通過對老師的及時培訓,讓老師時刻與最新的教學理念接軌,強化老師教學能力,且重視層次發展,創造出一支理論知識雄厚,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在采取靈活教學模式的同時,更要加強同學實踐教學活動,老師在敘述電子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時,老師應該結合所敘述的教學內容進行改變學習方式,對授課模式采取強化模式,比如以電子信息技術中《工藝訓練》為教學案例,在如何安裝原件、焊接原件、調整線路等,以及對電路應該如何維修和測量元器件時,老師可以采取反復強化訓練的教學模式,讓同學在強化訓練中學習相關知識,并且還可以加深知識影響。與此同時,學校可以讓部分優秀老師帶領一些優異的同學進行研發項目,通過實踐研發,不僅可以激發同學對學習的樂趣,還能夠拓展同學的視野,豐富自身學習經驗,同時,在實踐學習中還可以優化實驗教學,讓實驗教學變得不再單一乏味。其次,校園也可以組織同學進行小組實踐活動,而小組成員則有同學和老師組成,在此期間,老師可以培育同學實踐能力和設備操作能力。隨后,針對教學課程的創新,老師可以融合現代發展狀況,進行策劃具有新穎的課題,在實踐授課中,對遇到的難題和重點,老師需要進行相關的引導,讓同學根據線索探索正確答案,通過此種方式培育同學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1世紀是一個集科學、技術、信息、網絡的新時代,在新時代的快速發展下,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不斷崛起,高等院校的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和領路人,必將是新時期的代表和發言人。作為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學會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革新教學體系,完善教學目標,為社會和國家培育更多更優秀的專業人才。因而信息技術作為高校的重點教學科目,在實際教學中更要引領時代的潮流,緊跟新課改教學目標,針對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和重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并要圍繞有關的專業技術知識,以及基本教學內容和在今后可能涉及到的信息技術,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及時向同學傳輸準確高效的教學內容。在實際授課中因部分同學學習基礎差,對日后發展沒有規劃,較多同學進入高校后所選擇的專業都不是自身的意愿,進而會出現學習能力差、欠缺思考能力等問題,并且對自己所學專業也不是很感興趣,與此同時部分同學會有一種受挫感,針對這些問題,老師可以在班級授課中引進翻轉式教學法,老師可以通過教材資料、視頻網站等,通過計算機或是手機平臺,在網絡上查詢相關學習信息,并且進行采集和匯總,在班級授課中利用同學自身掌握的知識內容,再配合老師的適當講解,也可以在班級中開展一些教學活動如“小組合作討論、視頻播放、情境創設、PPT演示”等活動,來引發同學的好奇心,促使同學積極主動的參與班級教學活動,有效提升班級教學質量和時效性。
在高校中會有部分同學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若是有同學能夠在班級上主動提出問題,這就表示同學已經對所學科目產生興趣,然而,也會有一部分同學提出的問題比較敷衍了事,通常在教材中就可以找到答案,由此也可以看出這部分同學根本就沒有好好學習,或是對本專業的學習根本就不上心沒有學習熱情,學習基礎較差。但是,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就業激烈競爭的新時代,若是同學只為了應付考試而敷衍學習,死記硬背老師所畫的知識點,在實際學習中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缺少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甘愿做學歷門檻較低的同學。針對此種情況的出現,信息技術老師應該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幫助同學走出困頓,如在實際授課中“合作學習”就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式,在合作學習中老師將作為班級的指導者,轉變以往的教學角色,讓同學變成班級的主導者,將課本理論知識變化為系統知識,讓同學在合作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無論是班級活動,還是課外活動,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都要充分調動同學的注意力、邏輯能力、記憶力、創造力和言語表述能力,進而更好的提高同學自主學習能力,有效促進同學全面發展。
電子信息技術作為高校重點技術學科,有效的改革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更能有效將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相結合,通過互聯網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信息技術專業教學將會擁有完善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的授課模式,為高校信息技術專業的發展鋪墊更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