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哈爾濱金融學院
后金融危機時期,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家貿易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外貿水平整體呈下降趨勢,但跨境電商卻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2016年以來,國務院及各部委陸續發布《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從國家戰略角度鼓勵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促進外貿轉型升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預計達12.7萬億元,跨境電商業已成為我國外貿增長的重要動力。“一帶一路”和“龍江絲路帶”戰略下,黑龍江省跨境電商發展迅猛,2019年黑龍江自貿區的啟動建設進一步推動了黑龍江省跨境電商的發展,但黑龍江省目前面臨跨境電商行業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等問題,社會需求結構嚴重失衡。
人才缺口一直是跨境電商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與學生相互間供需不匹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滯后。
1.供需失衡。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使跨境電商企業對其人才質量要求不斷提升,但我國高校目前還尚未設立與之極度相匹配的人才培養專業,因此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相對滯后,人才儲備并不充足。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8)》表明,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缺口據統計已接近450萬,并以每年30%的增速擴大。
2.結構性失衡。人才培養的滯后,部分源于缺少清晰的跨境電商人才標準,人才培養跟不上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跨境電商企業需要的是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的人才。而多數高校都是偏理論知識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單一,無法滿足跨境電商企業的需求,極大地制約了跨境電商的發展。當前,高校現有的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不匹配;師資力量欠缺,跨境電商屬于實踐性較強的新興行業,需要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跨境電商領域的師資隊伍。但多數高校教師都欠缺跨境電商企業實戰經驗,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差強人意,整體素質亟需提高;教學資源不完善,實習基地建設滯后,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并制約了學生實操能力的發展。
自貿區是指在境內關外設立的,以優惠稅收和海關特殊監管政策為主要手段,以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經濟性特區。2019年8月,黑龍江加入自由貿易試驗區新方陣,是中國最北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獲批使黑龍江跨境電商對未來充滿更多期盼。伴隨自貿區相關的貿易通關便利化、金融便利化、減稅政策等政策的落地,都將為黑龍江跨境電商延伸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尤為重要。黑龍江高校要結合當前跨境電商發展的新形勢,結合市場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1.完善課程體系,注重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在自貿區不斷發展的基礎上,跨境電商企業需要既能進行語言溝通又要懂得國際慣例,既要掌握專業知識又能熟練進行實踐操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2016年杭州《中國跨境電商人才標準》,提出跨境電商人才要求熟悉外貿規則及平臺運營,并對海關、海外倉儲、物流等問題具備豐富經驗,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品控和管理能力、較高的外語能力和計算機能力。因此,高校應精準定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目標,改良人才培養方案,向企業需求靠攏,在設置課程體系時要堅持課程和職業崗位的對接,將語言、電子商務、外貿、物流等多學科知識進行整合重組,完善課程體系。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質量。雙方可以發揮高校教學優勢和企業實踐優勢,聯合開發課程,開設既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又滿足企業實踐需要的課程。
2.優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相長是教師必備的素質,高校教師要緊跟跨境電商發展趨勢,不斷完善自身跨境電商的知識體系,提高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高校也可聘請跨境電商企業經營來校作為兼職講師或客座教授,負責學生跨境電商實踐操作。邀請跨境電商企業優秀專家為教師進行培訓,拓寬教師知識面,提升教師實踐能力。鼓勵高校教師在跨境電商企業掛職鍛煉。
3.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實踐教學是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高校應增加學生實踐操作環節,重視跨境電商平臺操作,做到“做中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高校應提高跨境電商基礎建設,加大跨境電商硬件條件投入,購買必要的平臺,定期進行更新。構建跨境電商實踐教學平臺,擬定實踐教學內容,全真模擬跨境電商經營活動,營造一個真實的工作氛圍,讓學生切實體驗跨境電商操作流程,大幅提升學生的職業應用能力。
但實訓模擬軟件只能讓學生了解平臺規則和內容,沒有真實的項目運營數據做依托,學生是無法體驗到真實平臺的大部分功能和交易的不確定性,使得跨境電商業務技能培養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所以高校應鼓勵學生到校企合作企業參加社會實踐,或將學生派到企業跟崗實踐、頂崗實習,讓學生更加貼近實戰。此外高校可以考慮扶植少數學生在校創業,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積累真實交易案例,提升教學效果。
4.加大產教融合力度,協同育人。高校應主動尋求校企合作機會。遵循互利共贏原則,制訂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方案,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鼓勵企業參與高校課程設置、教學安排等的制定。校企共同打造長效合作培養機制。跨境電商企業為高校提供合作項目、師資交流、技術支持;高校整合整合自身科研力量,為企業解決問題。
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旨在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現代學徒制有利于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高校可以引入現代學徒制機制,為黑龍江自貿區培養出兼具實踐能力和崗位工作經驗的跨境電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