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小鳳,馬淑梅,黃 山,唐文軍,姜 玲,李小紅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
大豆既是糧食又是油料,還是飼料和工業原料,其產業鏈條長、相關產業多,在我國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南省種植、食用和加工大豆歷史悠久,并聚集了許多優秀的大豆食品加工企業,為湖南大豆產業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市場[1-2]。同時,湖南省經過50 a 以上的大豆育種,培育了一系列品種,對提高省內大豆單產和總產、推動農家種到改良品種的更新換代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適應湖南大豆產業的發展,需要更進一步培育和推廣優質、高產大豆新品種來提高全省大豆的競爭力[3-6],為此,湖南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歷經多年時間選育出了大豆新品種湘春2901。
2009 年春以湖南省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湘春豆26為父本,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油春06-8 為母本進行有性雜交,2009 年秋至2013 年在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采用系譜法進行F1~F6的選擇,2014年進行株系鑒定,2015 年進行品比試驗,均表現高產、抗病、綜合性狀優良。2016—2017 年在湖南省5 個點進行了2 a 的聯合品比試驗,2018—2019 年在湖南省5 個點進行了2 a 的區域試驗, 2019 年同時在湖南省5個點進行了生產試驗。2020 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湘審豆20200001。
湘春2901 為春大豆類型品種,屬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白花灰毛,成熟莢黃色,籽粒橢圓形,種皮和子葉黃色,臍褐色,籽粒外觀較好,適宜豆制品加工。由表1 可知,2018—2019 年在湖南省5 個點進行2 a 的區試結果是,湘春2901 的平均株高60.0 cm,底莢高度11.5 cm,主莖節數11.6 個,有效分枝數2.9個,單株有效莢數31.8 個,單株粒數62.7 粒,單株粒重13.3 g,百粒重22.3 g。湘春2901 的籽粒性狀較好,在湖南省各市縣區均可種植。
湘春2901 作為春大豆生產的全生育期平均為107 d,與對照品種湘春豆24 相比,熟期推遲 5 d 左右(見表2),屬于南方春大豆中熟品種。

表1 2018—2019 年區試湘春2901 和對照品種湘春豆24 的產量構成因子比較

表2 2018—2019 年區試湘春2901 的全生育期 (d)
2018 年在防蟲網室內對湖南省區試品種進行了抗大豆花葉病毒病(SMV)人工接種鑒定,湘春2901 人工接種鑒定的病情指數為20%以下,按照大豆花葉病毒病抗性鑒定的 6 級分級標準,湘春2901對大豆花葉病毒病的抗性級別為 1 級,屬抗病品種,并且多點試驗田間均未發現大豆花葉病毒病發生。同時,湘春2901 籽粒的蟲食粒率、褐斑粒率和紫斑粒率均較低,完好粒率92%以上(表2)。
2018—2019 年湖南省區試中,各參試品系分別取樣送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了品質檢測,湘春2901 的蛋白質含量為40.00 %,脂肪含量為21.74 %,蛋白質和脂肪總含量達61.74 %。
在2016—2017 年湖南省春大豆聯合鑒定試驗中,湘春2901 的平均產量為2 564.6 kg/hm2,比對照湘春豆24 增產4.0%,在參謀品種中排名第2,由于表現突出,晉升下年區試。
2018—2019 年參加了湖南省春大豆品種區試,試驗點分布在湖南慈利、湘陰、長沙、邵陽、衡陽等不同生態區,以湘春豆 24 作為對照(CK),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密度為25.05 萬株/hm2。由表3 可知,湘春2901 在2018 年5 個試點的平均產量為2 913.0 kg/hm2,比對照湘春豆24 增產4.7%,最高產量達 3 397.5 kg/hm2;2019 年5 個試點平均產量為 2 857.8 kg/hm2,比對照湘春豆24 增產5.9%,最高產量達3 387.0 kg/hm2;2 a 區試平均產量為2 885.4 kg/hm2, 較對照增產5.3%。
2019 年同時參加了湖南省生產試驗,5 點平均產量為2 607.5 kg/hm2,較對照湘春豆24(產量2503.8 kg/hm2)增產4.1%,最高產量達2 940.0 kg/hm2。

表3 2018—2019 年湖南省春大豆區試湘春2901 的產量結果
湖南一般于每年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當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前需進行種子精選,采用人工或機械清除霉變、破碎、混雜、癟粒、病害、蟲害種子和雜質等。采用機械播種的用種量為67.5~75.0 kg/hm2,采取人工點播的用種量為45.0~60.0 kg/hm2。
該品種株高中等,生育期適中,建議種植密度為25.05 萬株/hm2左右,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出苗后及時做好查苗、補苗、間苗等工作,缺苗斷壟40 cm以上時需及時補種或補苗。在2 片真葉期進行間苗,1~2 片復葉期進行定苗,定苗時注意留大苗和壯苗。
一般施磷肥750 kg/hm2、尿素750 kg/hm2和復合肥225 kg/hm2,并適量施用有機肥;土壤肥力較好時,尿素和復合肥可不施或少施。磷肥和有機肥作底肥,一般在耕地前將磷肥撒施于田間。復合肥和尿素作追肥,在大豆封行之前施用。大豆在花莢鼓粒期對水分需求量較大,如果遇到高溫干旱需要及時灌溉;同時,南方春季雨水較多,需要做好田間防澇排漬工作。
南方春大豆生長期間常見病蟲害主要是大豆花葉病毒病、疫霉根腐病、豆桿黑潛蠅、大豆斜紋夜蛾、卷葉螟和地老虎等,需要合理選用農藥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治。雜草的防治一般在播種后出苗前用精異丙甲草胺加草甘膦類乳油進行封閉除草的效果好,苗后除草可以在大豆苗3~4 片葉時選用氟磺胺草醚水劑加精喹禾靈定向噴施。近年來湖南春大豆的鳥害較嚴重,一般發生在大豆剛出苗的時候,小面積防治建議使用驅鳥帶,大面積種植則可以采用藥劑拌種進行驅鳥。
當超過90%的葉片發黃脫落、豆莢搖動有響聲時即可收獲。一般選擇晴天上午收割,防止炸莢。收后馬上晾曬,氣溫高時晾曬1~2 d 后及時脫粒。晾曬干的種子分品種進行單獨存放,貯藏在陰涼干燥處或冷庫中,防止混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