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
被臺灣蔡英文當局視為“靠山”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的日子所剩不多之際,一架美國專機22日晚突然降落臺北。華盛頓和臺灣當局都故作神秘沒有說明具體情況。一些島內媒體則借機炒作“美軍方高官秘密來訪”,聲稱來訪的是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德曼。有綠營媒體甚至威脅稱:“中國小心了!美軍高官‘秘密來訪:臺灣成為美國抗中平衡點。”東森新聞則警告,美軍高官來訪也可能會帶來“開戰之嚴峻警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敦促美方充分認清臺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立即
停止與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系。
綠媒自嗨成為“抗中平衡點”
一架美國灣流500行政專機22日傍晚降落在臺北松山機場,立即引起眾多關注。島內綠營媒體三立新聞網聲稱這是美國中情局(CIA)局長哈斯佩爾抵臺,不過臺“外交部”隨即澄清“該報道內容屬于不實消息”。聯合新聞網稱,22日晚抵臺的專機確實搭載了美方官員,但并非中情局局長,而是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德曼。據傳他此行是為了加強臺美雙方的“印太戰略”布局,同時視察臺情報資產,預計24日晚離開臺灣。
中時電子報稱,史達德曼此行將視察美臺情報資產,并交流區域情報信息。聯合新聞網23日稱,臺灣新竹樂山遠程預警雷達據傳有美軍現役或退役人員協助操作,且臺灣長期以來在部分港口、雷達站裝設有美軍的船位回報系統,臺空軍屏東神鷗基地P—3C、S—70C反潛數據庫也與美方合作,屬于臺美雙方長期情報交流事項,且均由美印太司令部負責。至于雙方可能交流的區域重要情報,臺“國防部長”嚴德發日前兩度公開推測解放軍將在臺西南空域邊緣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預料引發美方關注,對我方確定此事情報來源感興趣”。
美軍方高官訪臺,讓綠營媒體興奮不已。三立新聞網甚至自嗨“臺灣成為美國抗中平衡點”。報道稱,史達德曼此次來臺行程是臺美高層一個月前擬定的,目的是加強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布局與重組,特別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牽動著美方在“印太戰略”上的計劃,特朗普政府為了不讓“印太戰略”有出現破口的機會,有意在亞洲尋求另一個“抗中”平衡點,臺灣因此被列入考慮。報道還透露,史達德曼帶了一名熟悉日本、印度關系的高級官員隨行。
臺當局故弄玄虛
對史達德曼此行,臺當局故弄玄虛。臺“國防部”23日宣稱對此“毫無所悉,沒有評論”。臺“外交部”一方面并未否認,稱“有關美方官員來臺,我們表示歡迎”,另一方面又稱“由于此行程并未公開,基于臺美互信,外交部沒有進一步的說明,也沒有評論”。臺“行政院長”蘇貞昌23日則稱,臺美關系越來越好,美國很多官員相繼來臺,“好菜會一道道端出來”。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得意洋洋地聲稱,臺美目前不公開來訪官員,是要讓大陸陷入一個“兩難處境”:一來美國專機確實抵臺,確實有官員訪問臺灣;二來卻不知道是誰,也無法做出回應,“此時中國若有任何挑釁的舉動,都會被認為師出無名、破壞現狀,可以說是啞巴吃黃連”。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史達德曼可能是近年來訪臺最高級別的美軍軍官。這次訪問可能激怒大陸。報道援引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薛瑞福的話稱,特朗普政府其實一直定期秘密派一星將軍到臺灣,針對所謂大陸“軍事威脅”進行密切的情報交流。
聯合新聞網23日稱,臺美間的“情報交換會議”在雙方交替舉行,通常一年在臺、一年在美,沒有固定時間,且并非由兩軍直接接觸,而是由美國國安方面的軍職、文職人員分為陸、海、空與政經組,安排精通中文的華裔或美國人士與臺灣各軍情報部門代表交流;通常美方對兩岸、外島防區艦船出入記錄以及南海情報有較高興趣,要求臺方提供,“但美對我所需求情報,多有保留”。文章稱,過去這類情報交換會議,并沒有美軍少將層級軍官來臺與會的前例,因此這次史達德曼訪臺是否意味著雙方情報交流層級因區域情勢或美方政局改變而提升,值得關注。
《中國時報》23日稱,臺美之間的軍事合作行之有年,但高層將領只能私下交流,直到2016年12月美國參議院通過“國防授權法”,允許美國與臺灣高階軍事將領正式交流。不過特朗普政府并未真正落實,今年7月美國參議院通過“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法案建議美軍邀請臺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增加美臺高階軍事將領交流并擴大臺灣軍人在美受訓的可能。不過文章警告稱,對于特朗普的“臨去秋波”,臺灣不必見獵心喜,因為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都是美國利益最優先。
島內擔憂“拜登怎么想”
今年以來,特朗普大打“臺灣牌”,美國高官頻頻訪臺。在史達德曼之前,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和副國務卿克拉奇分別于8月和9月訪臺,12月初環保署署長惠勒據稱也將訪臺。在史達德曼秘密訪臺的前一天,美國海軍“巴里”號導彈驅逐艦再次穿越臺灣海峽,這也是美國軍艦今年第11次穿越臺灣海峽。
臺灣淡江大學美國問題專家陳一新稱,這可能是特朗普政府在最后一段時間有意通過這種做法制造“政治遺產”,畢竟臺灣是“特朗普粉絲”最多的地區。不過,陳一新認為,對此最應感到尷尬的不是別人,正是急于與特朗普政府撇清關系并與拜登新政府修補關系的蔡英文。
臺灣國民黨主席江啟臣23日稱,民進黨當局應該就此維持低調,不宜“大內宣”,尤其正值美國政權交替時間點,應避免引起或介入美國內政爭議。前“立委”陳學圣稱,值此特朗普政權倒計時之際,美臺關系升溫實屬反常。“立委”葉毓蘭23日稱,特朗普在做困獸之斗,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特朗普準備留下爛攤子給民主黨的拜登,若臺灣還在配合演出,就連智慧都失去了。她呼吁蔡英文“千萬不要葬送臺灣利益”。
島內資深媒體人陳揮文痛批,當美國官員剩下兩個月任期才來臺灣,把我們這邊當“畢業旅行”,實際上是在“消費”臺灣,拜登會怎么想?不少島內網友留言稱,即將卸任的官員來臺內幕不單純,搞不好是卸任前來收取好處費的。
東森新聞網23日稱,民進黨當局千萬不可沾沾自喜,認為跟美國關系更上一層樓,其實美國高官來訪后也可能給臺灣帶來“開戰之嚴峻警訊”。文章說,美臺再好的情報合作也比不上兩岸和平友善的政治氣氛,馬英九執政時大陸人來臺旅游,各景點處處人滿為患,臺灣跟大陸貿易順差高達800億美元,民進黨執政后,兩岸之間只剩下嚴峻的軍事對立,“蔡政府有捫心自問地檢討過嗎?大概沒有吧!”
“我們不歡迎惠勒訪臺”,《中國時報》23日發表社論稱,美國所謂的“對臺友善”根本經不起考驗,美國衛生部長阿扎走后,臺灣人最期待的新冠疫苗沒有下文,反倒是蔡英文當局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而特朗普看守政府近來有關臺灣的發言及動作,只會讓臺灣付出更多代價。▲
環球時報2020-11-24